聚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化学系冯长福214070208

摘要简单介绍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发展,在此之上,综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聚合物作电子给体材料、受体材料和缓冲层材料进行详细的描述, 并阐述了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和前景。

关键词聚合物, 有机太阳能电池, 给体材料, 受体材料,缓冲层

1.前言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毫无疑问的是排在最前列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剧增,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消耗速度也在不断的增加,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严陆光的研究,地球数十万年积聚下来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体上可以为人类使用300年。根据现在探明的储量和消耗水平计算,石油可用30至50年,天然气可用60至80年,煤炭可用时间长一些,大约100至200年。另外,由于使用传统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粉尘,并呈上升趋势,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且粉尘含量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开发新型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成为全球各界关注的热点。符合条件的能源有多种,如风能、水能、地热、潮汐、太阳能等,但由于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受地域限制这一突出优点,且兼具绿色能源的特点,成为人们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最热点能源。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现

1938年,法国物理学家A.E.Becquerel发现,当光照射到一种带有电极的半导体材料上时产生了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块光电转换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此人们对太阳能

电池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硅系太阳能电池的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然而,它们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而显得美中不足。有机半导体材料以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质量轻、可塑性强、制备工艺简单、可大面积成膜、环境稳定性高以及光伏效应良好等优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标志有机太阳能电池出现的是195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avid Kearns 和Melvin Calvin[2]将镁酞菁(MgPc)染料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之间,在光的照射下,接通两极的外电路即产生了电流。在此光电转化器件中,由于镁酞菁染料和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极接触属于肖特基接触,因此这种结构的电池就是最初的“肖特基有机太阳能电池”。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表征参数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在太阳光照下,能量大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首先被吸收,此时处于HOMO (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的电子会被激发到LUMO (材料的最低空置轨道)能级上,而与之相关联的空穴则占据轨道较低的HOMO 能级;

(2)形成的电子—空穴对之间的库仑力较大,它们会以束缚的形式存在,称为激子;

(3)当激子处于电场处或界面处时,在能级差的作用下这些激子就会分离形成自由的电子和空穴,并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运动,形成光电流。

1.3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表征参数

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3]可以用恒流源、理想二极管和电阻三个元件并联的等效电路来表示(见图1),当入射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经由恒流源G产生的光电流I L,一部分提供给二极管D使用(I D),另一部分则供给回路中负载总电阻R S使用(I S)。基于二极管的特征曲线图,通常在光照下得到太阳能电池工作的I V特性曲线

如图2所示.

图1理想太阳能电池工作的等效电路图2光照下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曲线

表征太阳能电池的参数有:

(1)开路电压V OC:当太阳能电池的外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时,即图2中I-V特性曲线上I=0时的电压值;

(2)短路电流I SC:当太阳能电池外接电路的总电阻为零时,即图2中I-V特性曲线上V=0时的电流值;

(3)填充因子FF:填充因子FF定义为光电池能够提供的最大功率与I SC和V OC的乘积之比,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而言,FF代表电池对外所能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的能力大小,它是反映太阳能电池质量的重要光电参数之一。根据以上定义,FF的表达式为

式中P max为电流在负载上的最大输出功率,I m和V m分别为电池取最大功率时所对应的电流和电压;

(4)外量子效率EQE[4]:外量子效率(EQE)又被称为光电转换效率(IPCE),它代表注入一个光子时,光电流所能取出的最多电子数。其表达式为

式中EQE为外量子效率,Nphotos为注入的光子数,Nelectrons代表取出的电子数,λ 为入射光的波长,P in为入射光的功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IPCE)又可以分解为[5]:

式中ηA是材料吸收光子的效率,ηED是所有未复合的光生激子扩散到结区的效率,ηCC是激子分离后生成的自由载流子传输至各自电极的效率;

(5)能量转化效率ηp[6]: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ηp为最大输出功率P out与单位面积入射光能量P in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其中P out,P in分别为器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单位面积入射光能量,L为光照强度,A为有效面积。

1.4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有单层Schottky 结构、双层异质结结构、本体异质结结构等。(1)单层Schottky 结构

单层Schottky 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图3)是由单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嵌入在两个电极之间构成的。

图3单层S CHOTTKY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由于两个电极功函数不同,有机半导体与具有较低功函数电极之间将形成Schottky 势垒(能带弯曲区域W),即内建电场。光照下,有机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后产生激子。

由于较大的库仑力使得这些激子不能分离成自由电子和空穴。由于有机半导体内激子的扩散长度一般都很小,只有扩散到Schottky势垒附近的激子才有机会被分离,所以单层Schottky结构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很低,在目前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很少再使用这种结构。

(2)双层异质结结构

在双层光伏器件中(见图4),给体和受体有机材料分层排列于两个电极之间,形成平面型给体- 受体界面。而且阳极功函数要与给体HOMO能级匹配;阴极功函数要与受体LUMO能级匹配,这样才有利于电荷收集。

Tang [7]最早采用这种双层结构,这种结构的激子分离效率要明显高于单层结构,从而使得器件的性能获得很大提升。双层结构被研究得较为广泛的主要是p/n 形式的结构[8-9],也有部分n/p形式的结构[10-11]。双层异质结结构中激子分离的驱动力是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的LUMO 能级之差,即激子在给体和受体界面的LUMO 能级之差的作用下分离[12],其电荷效率较高,自由电荷重新复合的机会也较低。层器件相比,双层器件的最大优点是同时提供子和空穴传输的材料。当激子在给体-受体界面产生电荷转移后,电子在n 型材料中传输至阴而空穴则在p 型材料中传输至阳极。

图4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本体混合异质结结构

常见的本体混合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