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思想简介

转自:孟子传承网 2012-10-3

之一:仁政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 “亚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他曾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各大国都致力于屯聚兵力,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后退居讲学,与其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渗透于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邦治国、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追求个体人格完善、社会协调、天人和谐。”孟子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之二:民本

孟子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社会矛盾;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的主线是民本思想。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本思想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一思想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时引用了《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之三:修德

道德是修身立命之本孟子的思想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向善起到重要作用。认为“人人

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即每个人都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那么社会就会安宁。他的这种思想就是人的道德范畴。道德是从内心来管理一个人,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就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外在修饰。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

孟子将人本性的善良比作水必定向下流的物理性质:“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就是说人的“善端”与生俱来。然而人的“善端”在其成长中如何把握是人们品德修养相互区别的成因。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从而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孟子认为志士仁人无论所处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坚持道德准则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是指人们经过艰苦的磨练,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能够辨证地处理好得与失,利与弊。若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即“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他的这种思想被许许多多志士仁人继承与弘扬,形成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精忠报国的岳飞、“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的邓世昌、民族之魂杨靖宇等等。他们魂系中华,为民族的尊严而不惜献出生命。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也充分展现了这一浩然正气。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说道:“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能激励人们不谓艰难、律己向上,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告戒人无论是富与贫,贵与贱,威风与胁迫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大到国家社稷,小至家庭、个人都要坚定信念,宁为取义而舍生。

于人的道德实践上,孟子认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是仁义的实质,是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而且要在主观上认识并在客观上实践它。“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如果每个人都把握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并付诸行动,而且在行动中使自己的道德意识不断升华:“仁则荣,不仁则辱”,那么人而家,家而国,社会就可达到安定祥和。

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者生矣。”

之四:天道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辨证地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