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熔融结晶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化潜热必须传出,固相温度稍高于液相温度。常假设固相处 于熔点状态。对于很慢的过程(正常冻凝和区域熔融),过冷程 度可以仅有零点几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如果ki<1,杂质会从晶体生长表面排出,在表面附近聚集。
常假设晶体表面平衡,ki=cS/cL是实际的分配系数;
而kapp=cS/cb是表观分配系数,更接近于1。
不同晶面生长速率的差别强烈地影响晶体的形状。
如果某个晶面生长很慢,则晶体趋于片状;
如果某个晶面生长很快,则晶体变成针状。
然而晶体形态不仅在晶体生长中起作用,它也是固液分离中完 全移出杂质的关键因素。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3.界面的稳定生长 液相中温度和浓度梯度的共同作用导致界面的不稳定生长。
固相线或熔点曲线, A和B固体混合物 开始熔融的温度
X点混合液冷却过程; 杠杆规则; 结晶物C不是纯物质而是固体 溶液,采用多级结晶才得到纯固体。
另一类固体溶液形成最低共熔点的物系,相图与最低共沸物 的汽液平衡相图相仿。
(3)化合物形成型物系
8.3.1 固液平衡
类似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物盐的 情况,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二 组分物系,也可能生成一种或 多种溶剂化化合物。
(2)正常冻凝法(或逐步冻凝法): 在冷却表面上徐徐沉析出结 晶层。
(3)区域熔炼法: 顺序局部加热使熔融区向前移动通过锭块, 完成纯化。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区域熔炼是根据液体混合物在冷凝结晶过程各组分重新分布 的原理,通过多次熔融和凝固,制备高纯度的金属、半导体 材料和有机化合物的一 种提纯方法。
纯组分 熔点
凝固点表面
图示邻(O)-、间
(M)-和对(P)-硝基
酚三组分的固液 相图。
二元低共熔点 B:33.5℃ 75.5%O 24.5%P
三个纯组分的熔
点:45℃、97℃ 三元低共熔点
和l14℃;
D:21.5℃
57.7%O
23.2%M 19.1%P
二元低共熔点 C:61.5℃ 54.8%M 45.2%P
设备 溶剂 操作条件 作用、目的
固体
固液平衡
基础理论相同
冷却
冷却、蒸发
多级(塔)
单级(釜)
不使用(无污染) 使用(改变条件)
产物熔点温度 温度与溶剂有关
纯化物质
得到粒状产品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熔融结晶的基本操作模式:
(1)悬浮结晶法: 晶体快速析出,悬浮在熔融体中,再经纯化、 融化得到产品。
dq = λ dm ......(8 − 50)
dt dt
若晶体生长速率受传热控制,则:
晶体质量
dm = UA(TS − T ) ......(8 − 50)
dt
λ
传热常是杂质量很少的冻凝和区域熔融的控制步骤,杂质不影 响结晶动力学。杂质大量存在时,传质受到限制,传热和传质 必须同时考虑。
③表面扩散到达生长点;
④定向嵌入晶格:
⑤杂质分子的逆向扩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2. 晶面生长速率 具有分子级别粗糙界面,晶面都能附着待结晶分子,生长速率 快;
光滑表面,则以延伸新生长层(仅有一个分子的厚度)的形式生 长,生长点只限于单分子层的边缘上,生长速率慢。
如果此化合物能与组成相同的 液相以一种稳定平衡关系共 存,熔点称为同成分熔点;反 之,为异成分熔点。
图 8-10 AB生成D二元相图(D具有同成分熔点)
L − 液相,E、E' − 低共熔点
溶剂化 化合物
2.三元物系
三元物系相平衡 的关系用温度-浓 度立体相图表示。
8.3.1 固液平衡
二元低共熔点 A:31.5℃; 72.5%O 27.5%M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区域熔炼法常用于用于冶金材料精制或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在金属材料的精制上,区域熔炼法早巳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已有数十万吨有机化合物用熔融结晶法分离与提 纯,加纯度高达99.99%的对二氯苯生产规模达17000t/a; 99.95%的对二甲苯达70000 t/a:双酚A达到15000 t/a等。
其次,晶体悬浮在液体中,杂质穿过边界层的扩散是很慢的。
一般要求得到比较大的晶体粒度,利于后续固液分离的顺利进 行。但不利因素是减少可用于晶体生长的表面积,增加结晶器 的体积和停留时间。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二、熔融结晶中的传质和传热 熔融结晶存在传质和传热,与溶液结晶相比,传热问题通常要 重要得多。温度和浓度分布如图。
对某生长晶体的传热分析,通过膜的传热表示为;
dq dt
=
hA(Ti
− T )......(8 −
48)
膜传热系数
晶体面积
界面温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按惯例,传热速率用总传热系数表示: 固体温度,
常取为熔点
dq dt
=
UA(TS
−T
)......(8
−
49)
总传热系数
必须传出的能量是熔化潜热,传热速率:
采用搅拌的方法分散界面处杂质,返回到主体中,避免杂质在累 积而导致不稳定生长。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悬浮结晶:
在绝热下进行,热量从熔融体移出,熔融物处于过冷状态,促 进晶体生长。
过程的过冷度应保持比较低,但避免过度成核和产生过细的晶 粒。其线性生长速率比层生长过程低l~2个数量级。
为使固化热稳定从液相移出,不产生形成不稳定界面的条件, 必须控制较低的生长速率。
D点以下为固相
8.3.1 固液平衡 投影图。表示固液平衡和相态的变化。
二元物系的 低共熔点
等温线表示 液相表面
图 8-11(b) 有三个二元低共熔物的三元物系相图
(b)在三角相图上的投影图中数字表示温度/℃
8.3.1 固液平衡
3.多组分物系 若一个物系中含有多个组分,相平衡更加复杂,用相图表示也 更加困难。
当冷却到S点时,组成为E的低共熔物与纯B同时固化(两固体 相)。
E点左侧的液相点组成冷却
过程与此类似,不同之处 液相组成沿AE曲线变化, 结晶是纯A,不是B。
8.3.1 固液平衡
⑵固体溶液型物系 固体溶液是指由二个(或更多)组分,以分子级别掺合的混合物。
液相线或凝固点曲 线,A和B液体混合 物开始结晶的温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一、熔融结晶中动力学因素的影响 熔融结晶是从含有高浓度可结晶物质的混合物中结晶的过程, 可认为是含杂质的熔融物的部分冻结,考虑杂质影响,动力学 过程受溶液结晶和固化共同支配。
熔融结晶包括以下各步:
①结晶组分向 固-液界面传 递,同时非结 晶组分反向传 递—浓度差为 推动力。
晶体生长不稳定,杂质就能够包藏在蜂窝状或树枝状的固相突 出物中, 限制了单级结晶所达到的产品纯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4. 动力学影响 熔融结晶的动力学影响与基本操作方式(层生长和悬浮结晶)有关。
层生长过程: 固相沉积在被冷却的表面,结晶热通过固相连续移出。沉积速率 正比于传热速率。
若系统采取搅拌来保持界面的稳定性,层过程线性生长速率可高 达7×10-6 m/s。 热量通过固体晶体层移出,不通过液相传出,不产生边界层温度 梯度。
② 晶体生长, 即分子嵌入晶 格。
③ 固化热自界 面向外传出— 温度差为推动 力。
步骤①和③与主体相和固液界面的条件有关,也依赖于结晶过 程的类型:分层生长或悬浮生长。
1. 晶体生长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在固-液界面上真实的相变过程是复杂的,可分为:
①界面上通过吸附层的扩散;
②脱溶剂、其他组分或解络;
8.3.1 固液平衡
一、固液平衡的类型和特征
1. 二元物系 ⑴低共熔型物系
二元低共熔物系的典型相图
系统形成具有最低结晶温度的 “低共熔物”固体E。
低共熔点E不是化合物,是组 分A和B的简单物理混合,组 成固定。熔点低于纯物质A和 B的结晶温度。
低共熔点
晶体析出过程:
8.3.1 固液平衡
X点混合物冷却组成的变化;
分配系数能与相图联系。 对于固体溶液型相图,由图上可得 到任意温度下的分配系数 ki=cS/cL Ki 随组成而变。 如果液相线和固相线是直线, ki是 常数。
8.3.1 固液平衡
对于二元低共熔物系, ki=0。
但杂质的包藏、洗涤不完全或 其他问题,使ki>0。
在低浓度区,不同杂质的ki 一 般是独立的。
4.分配系数
溶液相平衡用分配系数表示。杂质i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定
义为:
固相杂质浓度
ki
=
ci,s ci,l
......(8
−
47)
文献中已报道有无机物和少量有机物的分配系数值,表8-2为 所选择的部分数据。
8.3.1 固液平衡
由表8-2, 大多数杂质 k<1.0,说明 杂质可从晶体中排出。 若k<<1.0,杂质可基本上完全排除。
第八章 结晶 (crystallization)
8.3熔融结晶基础
本章内容 8.3.1 固液平衡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熔融结晶是根据待分离物质之间的凝固点不同而实现物质结晶 分离的过程。
熔融结晶和溶液结晶比较
熔融结晶
溶液结晶
产品 平衡性质 成核、晶体生长过程 换热方式
来自百度文库固体突出物(晶体)延伸到生长速率比较慢的区域,产生稳定的 生长。
固体突出物伸进有利于晶体生长的区域,例较低的温度,产生 不稳定生长。
因固体表面的弯曲和晶格的缺陷,不稳定生长情况是相当复杂的。 杂质在界面处的累积会降低局部区域的冰点,易于不稳定生长。 液相中较大的温度梯度也会使表面产生不稳定晶体生长。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如果ki<1,杂质会从晶体生长表面排出,在表面附近聚集。
常假设晶体表面平衡,ki=cS/cL是实际的分配系数;
而kapp=cS/cb是表观分配系数,更接近于1。
不同晶面生长速率的差别强烈地影响晶体的形状。
如果某个晶面生长很慢,则晶体趋于片状;
如果某个晶面生长很快,则晶体变成针状。
然而晶体形态不仅在晶体生长中起作用,它也是固液分离中完 全移出杂质的关键因素。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3.界面的稳定生长 液相中温度和浓度梯度的共同作用导致界面的不稳定生长。
固相线或熔点曲线, A和B固体混合物 开始熔融的温度
X点混合液冷却过程; 杠杆规则; 结晶物C不是纯物质而是固体 溶液,采用多级结晶才得到纯固体。
另一类固体溶液形成最低共熔点的物系,相图与最低共沸物 的汽液平衡相图相仿。
(3)化合物形成型物系
8.3.1 固液平衡
类似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物盐的 情况,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二 组分物系,也可能生成一种或 多种溶剂化化合物。
(2)正常冻凝法(或逐步冻凝法): 在冷却表面上徐徐沉析出结 晶层。
(3)区域熔炼法: 顺序局部加热使熔融区向前移动通过锭块, 完成纯化。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区域熔炼是根据液体混合物在冷凝结晶过程各组分重新分布 的原理,通过多次熔融和凝固,制备高纯度的金属、半导体 材料和有机化合物的一 种提纯方法。
纯组分 熔点
凝固点表面
图示邻(O)-、间
(M)-和对(P)-硝基
酚三组分的固液 相图。
二元低共熔点 B:33.5℃ 75.5%O 24.5%P
三个纯组分的熔
点:45℃、97℃ 三元低共熔点
和l14℃;
D:21.5℃
57.7%O
23.2%M 19.1%P
二元低共熔点 C:61.5℃ 54.8%M 45.2%P
设备 溶剂 操作条件 作用、目的
固体
固液平衡
基础理论相同
冷却
冷却、蒸发
多级(塔)
单级(釜)
不使用(无污染) 使用(改变条件)
产物熔点温度 温度与溶剂有关
纯化物质
得到粒状产品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熔融结晶的基本操作模式:
(1)悬浮结晶法: 晶体快速析出,悬浮在熔融体中,再经纯化、 融化得到产品。
dq = λ dm ......(8 − 50)
dt dt
若晶体生长速率受传热控制,则:
晶体质量
dm = UA(TS − T ) ......(8 − 50)
dt
λ
传热常是杂质量很少的冻凝和区域熔融的控制步骤,杂质不影 响结晶动力学。杂质大量存在时,传质受到限制,传热和传质 必须同时考虑。
③表面扩散到达生长点;
④定向嵌入晶格:
⑤杂质分子的逆向扩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是浓度差。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2. 晶面生长速率 具有分子级别粗糙界面,晶面都能附着待结晶分子,生长速率 快;
光滑表面,则以延伸新生长层(仅有一个分子的厚度)的形式生 长,生长点只限于单分子层的边缘上,生长速率慢。
如果此化合物能与组成相同的 液相以一种稳定平衡关系共 存,熔点称为同成分熔点;反 之,为异成分熔点。
图 8-10 AB生成D二元相图(D具有同成分熔点)
L − 液相,E、E' − 低共熔点
溶剂化 化合物
2.三元物系
三元物系相平衡 的关系用温度-浓 度立体相图表示。
8.3.1 固液平衡
二元低共熔点 A:31.5℃; 72.5%O 27.5%M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区域熔炼法常用于用于冶金材料精制或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在金属材料的精制上,区域熔炼法早巳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已有数十万吨有机化合物用熔融结晶法分离与提 纯,加纯度高达99.99%的对二氯苯生产规模达17000t/a; 99.95%的对二甲苯达70000 t/a:双酚A达到15000 t/a等。
其次,晶体悬浮在液体中,杂质穿过边界层的扩散是很慢的。
一般要求得到比较大的晶体粒度,利于后续固液分离的顺利进 行。但不利因素是减少可用于晶体生长的表面积,增加结晶器 的体积和停留时间。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二、熔融结晶中的传质和传热 熔融结晶存在传质和传热,与溶液结晶相比,传热问题通常要 重要得多。温度和浓度分布如图。
对某生长晶体的传热分析,通过膜的传热表示为;
dq dt
=
hA(Ti
− T )......(8 −
48)
膜传热系数
晶体面积
界面温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按惯例,传热速率用总传热系数表示: 固体温度,
常取为熔点
dq dt
=
UA(TS
−T
)......(8
−
49)
总传热系数
必须传出的能量是熔化潜热,传热速率:
采用搅拌的方法分散界面处杂质,返回到主体中,避免杂质在累 积而导致不稳定生长。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悬浮结晶:
在绝热下进行,热量从熔融体移出,熔融物处于过冷状态,促 进晶体生长。
过程的过冷度应保持比较低,但避免过度成核和产生过细的晶 粒。其线性生长速率比层生长过程低l~2个数量级。
为使固化热稳定从液相移出,不产生形成不稳定界面的条件, 必须控制较低的生长速率。
D点以下为固相
8.3.1 固液平衡 投影图。表示固液平衡和相态的变化。
二元物系的 低共熔点
等温线表示 液相表面
图 8-11(b) 有三个二元低共熔物的三元物系相图
(b)在三角相图上的投影图中数字表示温度/℃
8.3.1 固液平衡
3.多组分物系 若一个物系中含有多个组分,相平衡更加复杂,用相图表示也 更加困难。
当冷却到S点时,组成为E的低共熔物与纯B同时固化(两固体 相)。
E点左侧的液相点组成冷却
过程与此类似,不同之处 液相组成沿AE曲线变化, 结晶是纯A,不是B。
8.3.1 固液平衡
⑵固体溶液型物系 固体溶液是指由二个(或更多)组分,以分子级别掺合的混合物。
液相线或凝固点曲 线,A和B液体混合 物开始结晶的温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一、熔融结晶中动力学因素的影响 熔融结晶是从含有高浓度可结晶物质的混合物中结晶的过程, 可认为是含杂质的熔融物的部分冻结,考虑杂质影响,动力学 过程受溶液结晶和固化共同支配。
熔融结晶包括以下各步:
①结晶组分向 固-液界面传 递,同时非结 晶组分反向传 递—浓度差为 推动力。
晶体生长不稳定,杂质就能够包藏在蜂窝状或树枝状的固相突 出物中, 限制了单级结晶所达到的产品纯度。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4. 动力学影响 熔融结晶的动力学影响与基本操作方式(层生长和悬浮结晶)有关。
层生长过程: 固相沉积在被冷却的表面,结晶热通过固相连续移出。沉积速率 正比于传热速率。
若系统采取搅拌来保持界面的稳定性,层过程线性生长速率可高 达7×10-6 m/s。 热量通过固体晶体层移出,不通过液相传出,不产生边界层温度 梯度。
② 晶体生长, 即分子嵌入晶 格。
③ 固化热自界 面向外传出— 温度差为推动 力。
步骤①和③与主体相和固液界面的条件有关,也依赖于结晶过 程的类型:分层生长或悬浮生长。
1. 晶体生长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在固-液界面上真实的相变过程是复杂的,可分为:
①界面上通过吸附层的扩散;
②脱溶剂、其他组分或解络;
8.3.1 固液平衡
一、固液平衡的类型和特征
1. 二元物系 ⑴低共熔型物系
二元低共熔物系的典型相图
系统形成具有最低结晶温度的 “低共熔物”固体E。
低共熔点E不是化合物,是组 分A和B的简单物理混合,组 成固定。熔点低于纯物质A和 B的结晶温度。
低共熔点
晶体析出过程:
8.3.1 固液平衡
X点混合物冷却组成的变化;
分配系数能与相图联系。 对于固体溶液型相图,由图上可得 到任意温度下的分配系数 ki=cS/cL Ki 随组成而变。 如果液相线和固相线是直线, ki是 常数。
8.3.1 固液平衡
对于二元低共熔物系, ki=0。
但杂质的包藏、洗涤不完全或 其他问题,使ki>0。
在低浓度区,不同杂质的ki 一 般是独立的。
4.分配系数
溶液相平衡用分配系数表示。杂质i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定
义为:
固相杂质浓度
ki
=
ci,s ci,l
......(8
−
47)
文献中已报道有无机物和少量有机物的分配系数值,表8-2为 所选择的部分数据。
8.3.1 固液平衡
由表8-2, 大多数杂质 k<1.0,说明 杂质可从晶体中排出。 若k<<1.0,杂质可基本上完全排除。
第八章 结晶 (crystallization)
8.3熔融结晶基础
本章内容 8.3.1 固液平衡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第八章 结 晶 (crystallization)
熔融结晶是根据待分离物质之间的凝固点不同而实现物质结晶 分离的过程。
熔融结晶和溶液结晶比较
熔融结晶
溶液结晶
产品 平衡性质 成核、晶体生长过程 换热方式
来自百度文库固体突出物(晶体)延伸到生长速率比较慢的区域,产生稳定的 生长。
固体突出物伸进有利于晶体生长的区域,例较低的温度,产生 不稳定生长。
因固体表面的弯曲和晶格的缺陷,不稳定生长情况是相当复杂的。 杂质在界面处的累积会降低局部区域的冰点,易于不稳定生长。 液相中较大的温度梯度也会使表面产生不稳定晶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