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1)地理位置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东毗阳江,西临湛江,面向南海,背靠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

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是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2)交通建设概括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管道、航空(湛江机场)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洛湛铁路在区内设立编组站和茂湛铁路加快建设,为茂名港发展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滨海新区辐射影响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一年来,新区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大,已开工或正在推进的交通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达146亿元。

其中新港大道南段等11个项目已开工或建成通车,总投资达26.85亿元;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30万吨主航道等4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119.2亿元。

新港大道南段计划于今年9月份建成通车,届时将打通进入博贺港区的大动脉。

这一大批交通项目的实施,加上包茂高速公路粤境段、深茂铁路和湛江机场迁建等项目的建设,将构建起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助力新区腾飞。

(3)考查地正在进行的规划
①规划工作迅速推进
按照“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以港兴区、产业振兴、城市南拓”三大战略,确立了“一带二轴两城三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海湾发展带;“一轴”:南北发展轴;“两城”: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四港”: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五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西工业区、博贺临港工业区、信息产业区、滨海旅游区),确立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广东重要能源基地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产业布局,确立了“一主二辅”的港口总体格局。

新区发展的框架结构,已经初步搭建。

②重大项目迅速落地
滨海新区的发展,已深受各路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新区已开工和已落实项目22个,总投资超过1179亿元。

其中,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粤电15万吨煤码头、粤电2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15.1亿元;广州港集团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化集团码头项目、巴陵石化20万吨己内酰胺等5大项目将于年内开工,总投资198.3亿元;中石化60万吨芳烃、德国巴斯夫18万吨异壬醇等5个项目正在报批,总投资296亿元;中海油天然气综合利用、中化集团化肥中心码头及化肥生产等5个项目将于近期签约,总投资470亿元。

这些项目特点鲜明,战略投资者多、大项目多,大型央企、大型省属国企、知名外企、知名民企云集,产业集中度高;开工和签约的项目主要
集中在大港口、大物流、大石化、大电力,项目带动能力强。

项目进展快,实现了开工一批、报批一批、签约一批,极大地增强了新区的发展后劲。

这一大批项目的深入推进,必将掀起新区开发建设的大热潮。

③新区平台迅速搭建
新区从筹建之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去年12月,广东省政府批复茂名滨海新区建设方案,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茂名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管委会将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大胆探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

目前,滨海新区三大开发集团已成立运作,搭建起滨海新区投资建设新平台。

④带动作用迅速彰显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鼓舞了茂名人民的信心,促进了茂名加快发展。

去年,茂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信贷投放、财税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茂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信贷投放等主要指标争先进位,普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4.8%,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

茂名加快发展的新态势初步呈现。

(4)战略定位
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与湛江港共同建设国家重要港口,建设面向东盟、辐射内陆腹地的区域性航运中心。

加强滨海新区与珠三角、粤西、大西南和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建设,加强与各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拓展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功能,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新的便捷出海口,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②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广东能源、装备制造、信息产业基地
发挥石化产业优势,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培育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打造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建设广东重要的能源基地,形成粤西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支撑点。

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发挥滨海新区海陆运输便捷的优势,积极吸引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新区落户,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大力承接信息技术产业转移,建设信息产业基地。

③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和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茂名滨海新区海洋资源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集约发展高端
临海产业,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积极参与粤桂琼海洋经济圈经济技术
合作,提升滨海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

④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
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高端滨海商务旅游、游艇旅游
等高端旅游产品,进一步推进滨海资源与周边的温泉资源、森林资源和文化资源
的有机组合,努力创建现代化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将水东湾滨海旅游度假
区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海滨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全国知名的国家级滨海旅游度
假区和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

⑤广东对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
以开放促开发,构建广东对东盟的开放合作平台,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
提升合作规模和水平,建设广东—东盟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示范区和保税港区,形
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粤西地区扩大开放,
辐射带动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对外开放,成为开放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
大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⑥粤西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和新兴增长极
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资金、人才及服务辐
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构建以新区为中心的资源互
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形成与周边区域和中心城市分工合作、
互动多赢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资源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
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成为辐射带动内陆腹地发展的强
大引擎和新兴增长极。

⑦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依托中央商务区、物流会展区和滨海旅游区等功能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和旅游度假中心。

建设快速交通体系,重点发展以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高等级城市快速通道,大力建设绿色慢行系统,支撑滨海新区人流、物流便捷流动。

利用滨海新区山、海、岛、滩等生态资源的空间组合,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型新区,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富有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以及影响
(1)区位优势明显
茂名滨海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
心地带,东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相接,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和北背靠
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内陆腹地广阔;南临辽阔的南中国海,地处我国与东盟
国家经济联系的交通走廊,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2)开发条件优越
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基础雄厚,港口、岸线、土地、海洋、旅游等资源丰富。

港口吞吐能力超过 22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 1350 万吨炼油和 100 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规划到 2020年,将形成4000 万吨炼油和 200 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3)开发潜力巨大
滨海新区开发密度较低,除不到 50 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和基本农田之外,大部分地区为可大规模开发的丘陵和滩涂地区,海岸线除水东港之外均未大规模开发。

新区毗邻南海,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4)影响范围广阔
滨海新区地处湛茂阳经济圈的核心,东接阳江,西联湛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和辐射带动范围广。

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管道、航空(湛江机场)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洛湛铁路在区内设立编组站和茂湛铁路加快建设,为茂名港发展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滨海新区辐射影响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5)战略意义
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茂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利于在粤西培育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湛茂阳经济圈的崛起,提高粤西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和带动大西南和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广东在发挥珠三角的主体带动和先行示范作用的同时,在粤西地区构建新的战略平台,激活两翼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完善广东沿海区域经济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