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峰值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峰值预测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政府提出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采取低碳模式等方案来落实中国节能减排政策,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评估方法、收敛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峰值预测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研究需求。基于IPCC参考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对中国整体、城乡、地区三个层面不同消费行为(“衣”、“食”、“住”、“行”、“服务”)的居民生活碳排放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探讨其收敛趋势和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情景对中国未来居民生活
碳排放趋势和发展路径进行预估。
通过对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峰时间和达峰数值进行模拟,可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转变消费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提供科学基础和政策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结果看:中国整体、城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均呈现显著差异;在居民生活消费行为方面,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呈现由以“衣”、“食”消费行为结构为主向以“住”、“行”、“服务”消费行为结构为主转变的趋势。
(2)从居民生活碳排放收敛分析看:中国整体、城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以及不同居民生活消费行为碳排
放量均呈现β绝对收敛;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及东部地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
变化呈现β条件收敛,只有东部城镇地区和农村整体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变化呈现β条件收敛;不同居民消费行为“衣”、“食”、“住”、“行”、“服务”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变化均呈现β条件收敛趋同。(3)从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机制看:人口规模和消费倾向对中国整体、城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具有较大正向影响效应;同时,消费倾向对中国整体、城镇、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大;在不同消费行为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方面,人口规模对“食”、“住”、“行”和“服务”消费行为的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正向影响效应最大。
(4)从居民生活碳排放峰值研究看:到2050年,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在红色情景和橙色情景下均难实现达峰;在绿色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在2045年左右;在蓝色情景下,中国整体、城镇、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分别在2040年左右。通过对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评估结果、收敛趋势、影响机制以及情景预测进行分析,可以为中国政府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和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分别承诺的2020年40%~45%减排目标以及2030年左右的达峰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考虑现有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及行动的基础上,制定居民生活部门专门性的减排政策和举措,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居民生活绿色理念的绿色情景和蓝色情景下,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在2050年之前能够实现达峰。研究结果可以从居民生活消费角度,在推进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排放结构、优化消费模式、提高人口质量为实施低碳减排行动提供理论参考,这对全球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