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南诏与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陲古国南诏与大理

摘要:南诏国与大理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承传着浓郁的而独特的民族风情,拟从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奇人奇事等方面来探索这个神秘的边陲古国,通过系列图书、网络等达到相应目的,进而加深人们对现在的大理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南诏;大理;历史;文化

引言:南诏是云南历史上唯一一个统一了云南全境,正处于国家化进程中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在西南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西南地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西南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从地方史角度看,南诏上承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启宋、辽、夏、金、元、明、清,在云南地方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南诏国对研究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乃至中国亚洲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意义有如下方面:一、将上千年的历史重新缝合起来,首次建立了系统的南诏谱系,使南诏史研究的资料更加系统化;二、该书的考证方法科学合理,先从历史典籍中汲取资料,再从田野调查中丰富历史典籍,提高了史料的可信度;三、南诏国作为唐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是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历史研究可以补充、丰富国史,对国史研究是一大贡献。

正文:

一、南诏大理概述。

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南诏国的发展过程,可分(1)南诏和吐蕃结盟(750-793);(2)南诏和唐朝结盟(793-830);(3)向外攻掠,三个阶段(830-902)。八九七年,南诏皇帝法在善阐城被人杀死,子舜化立。九○二年,舜化死,舜化的儿子不满一岁,权臣郑买嗣掌国政,杀舜化子,起兵杀蒙氏亲族八百人,灭南诏。南诏自七三八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起至九○二年郑买嗣灭南诏,首尾凡一百六十五年。从公园902年到公元937年南诏灭亡后

的30年间,洱海地区三个短命王朝仓促更替、民不聊生。在分崩离析的历史背景下夺取政权的段思平建立政权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实行新革旧制,推行礼治,取国号为“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大理国自段思平至段兴智,凡二十二主,三百十七年。历史上一般将段思平之前统称南诏。七三八年南诏皮逻阁统一六诏至一二五三年大理国灭亡,凡五百十六年。

二:南诏的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

1、大理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 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三塔之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经历了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终毁于清咸丰年间,如今惟留三塔。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大理风景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镇)、龙尾城(今下关)、大理城;古塔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一塔、蛇骨塔、鱼骨塔;古碑有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五华楼碑群,山花碑等。

2、明贤遗墨的匾联。)"南诏故都"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始建于四百年多年前的名刹慧明寺山门上的一块巨匾,这块匾长2.934米,宽0.953米,框厚5厘米,板厚2.5厘米,质地为云南松。匾文赫然四个苍劲有力、笔力千钧的大字"大慧禅寺"。右边为上款楷书:"钦差整饬金腾兵备云南按察司副使戚为",左边为下款同样楷书:"万历十八年庚子孟春月日吉旦立。"在"慧"字和"禅"字的中间直书有"翰林院检讨丘禾实题",并有篆字印章两枚。根据匾上文字,可推断出这块匾立于1590年,迄今已414年。

3、南诏铁柱。“南诏铁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弥渡先民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我国唐、南诏时期唯一留存下来的古铁柱实物。“南诏铁柱”,古称崖川铁柱,或建宁铁柱,俗谓天尊柱,今存铁柱大殿佛台正中。“南诏铁柱”为直园柱体,通高3.3米,胸围1.025米,重约2069公斤、柱身铁黑色,铸面稍粗糙,柱顶呈三莲瓣相联状,在莲瓣三丫口之间,原各安有一木雕凤头,现为金色龙头,上覆铁锅一口,这与古代祭礼时金镂鸟飞翔落于柱顶的传说有关,铁锅表示上天,顶天立地,永镇山川之意。“南诏铁柱”曾经历数次地震,无数房屋倒塌,而“南诏铁柱”巍然不动,不歪斜,无锈蚀。自古以来,弥渡及周边地区民众认为它是一棵神柱,是本地区的“定海神针”。“南诏铁柱”柱体中段有直列阳文楷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二十二字,外框为单凸线边框。“建极”为南诏十一代国王蒙世隆的年号, 相当于唐代懿宗时咸通13年(公元872年)建立,是唐、南诏时期国内唯一遗存的祭祀礼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考价值。此柱建立至今(公元二○○八年)已有1136年历史了。

三:南诏的风土人情。

1、绕三灵,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

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2、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3、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参考文献

书籍:[ISBN 7-222-03568-0]杨光樑著.《走进神秘的边陲古国》.2002年10月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发行,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委员会印刷厂印刷。

[ISBN 7-222-03184-7]吴晓亮著。《大理史话》.2001年10月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发行,云南新华印刷二厂印装。

互联网:本论文部分论文取自互联网,有侵权之处敬请见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