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13-02-06T15:54:26.92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8月供稿作者:管艳萍[导读] 根据这些情况,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管艳萍河北省邯郸县电教仪器站

摘要: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方法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做了以下简单的分析:

一、利用范文来讲评作文,加深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鲁迅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写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说“勤”》时,特别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内容时,从“勤是美德”、“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明显。

二、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世界是五彩缤纷,孩子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深刻的印记,又无不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在一次观察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好充足的时间,把学生带到附近的中学,进行秋天景物的观察。观察前我除了统一纪律和让大家把脑筋动起来外,就不再做其他任何要求。观察时,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观察:有的观五彩芙蓉,有的看池鱼嬉戏,有的描花园美景,有的话校园建筑......,学生们各显其好;此时我及时点拨指导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回校后学生们各自讨论,写好的文章内容无一雷同,真可谓“百花齐放”。另外,让学生要多留意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农村面貌的变化,农民风貌的改变等等,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农村带来的许多负面作用。如:水土的流失问题、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走访,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拓展学生的写作题材。

三、避免作文教学的单调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现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的语言材料传递可能的信息,达到尽可能的准确性和理解性,收到尽可能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比如:在教学作文《我XXX的一个人》时,虽然学生接触的人可谓形形色色,但以往要求的“内容健康”之类的东西,严重束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实话实说的目的,在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中变化,在变化中成长。而在这一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对事物或人的认识都不一样。人和人之间本来就不是一样的,不必担忧,有什么就说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现实感到轻松起来,思绪也随之飞扬起来。他们想说的也就不再局限于健康与否了,想到的问题或事情便很快涌向笔端。可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得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