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4
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降雨 蒸发(腾)
传统模式: “快排”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80%
排放
下渗 降雨 蒸发(腾)
海绵城市:
“渗、滞、蓄、 净、用、排
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 实现宽敞的农村原野和紧凑的城镇和谐并存
13
13
d、水生态系统修复
系统的生态修复
e、人工湿地-重建城市之肾
西溪湿地
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
顶层设计、明确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自然水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提出LID理念及要求
专项规划: 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 防涝)、绿线、蓝线等
Source: NRDC, A Clear Blue Future, 2009
节水 ( 英亩 - 英尺 / 年 )
节能 ( 百万瓦时 / 年 )
CO2 减排 ( 百万吨 CO2- 等 价)
低 中 高
229, 000 314, 500 405, 000
573, 000 867, 000 1, 225, 500
规划
排水
道路
园林
交通
项目业主
其他
规划
总体规划 理念 实施 实施 纳入 目标 策略 指标 控制
专项 (专业) 规划
城市水系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其他 实施 要求 建筑与小区 用地/竖向/ 绿地/道路/ 排水/水系等 系统协调 政策:实 施办法、 导则、奖 励办法等
详细规划 布局 控制
发挥自然水体作用
利用天然水系调蓄
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
改造城市道路、广场 目标: 透水性地面≥70%(其中下凹式绿地≥25%) 径流系数≤0.5
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
地下雨水调蓄池
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
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
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 目标: 透水性地面≥75% 绿地率≥30%(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45
智慧城管平台主 动发现问题、有 预见性地应对
物联网智能传感
结语
城市不仅是造成水危机的源头而且是解决之道 海绵城市(LID)概念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 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 海绵城市(LID)规划与智慧水务是协调海绵城市各单元有效运行 的两大系统工程 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四层次LID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上下 结合推进系统创新 分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海绵度”测评并给予奖励引导尤为重要
250, 500 379, 000 535, 500
Pervious pavement at Portland, OR
生物滞留池
可渗透路面
绿色屋顶
1
4.分区测评、以奖代拨、奖优惩劣
我国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
5.LID智慧化
重点:公益、生态、灾害应对
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网堵塞在线监测实时反应 智慧水循环利用 城市地表水污染实时监测(遥感) 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分路段积水、径流量监测和快速反应)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治理 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排名公布 ……
38
谢谢
39
污染物 去除率
透水砖铺装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沥青混凝土 绿色屋顶 下沉式绿地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塘 渗井 湿塘 雨水湿地 蓄水池 雨水罐 调节塘 调节池 转输型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 渗管/渠 植被缓冲带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人工土壤渗滤
28 75-95
注:●——强 ◎——较强 ○——弱或很小;
削减 峰值 流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输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径流 总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径流 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7
小 结
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 ) 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
有效措施
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
8
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
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
新西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较为完善的立法与行政法规 低设计影响理念的雨洪管理规划
基于数字模型、信息化技术的精细
化管理 严格的监督与执法
居民院落的细致要求
计算机模型情景分析
GIS系统的广泛应用
36
通过网格化、精细 化将城市管理涉及 的事、部件归类、 系统标准化等使现 场管理反应快、准、 好
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
1.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而且不危及其 中长期发展。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 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 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
垂直园林建筑
2.海绵城市(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
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a、重要生态斑块识别
b、生态廊道的构建
c、划定全市域蓝线与绿线
生态保护线
路 公 光 侨 路
蓝绿交融 规划拼合生态绿地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生态保护线调整优化的基础上(83.44平 方公里,超过全区面积的50%),划定全区的河道蓝线,全 面保护山体、水体、低洼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40%
排放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等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 塘、雨水湿地等
5
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 径流量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
仇保兴 博士
2014年11月27日
1
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
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
2
1.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 改造自然
• 顺应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传统 • 改变原有生态 城市 • 粗放式建设
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 原则 技术 要求 指标 落实 设施 布局
设 计 设施 设计 工程 预算
道路 绿地与广场 水系 其他 审查监督
建设实施 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 建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
明确目标,层层落实
区域类型 一般区域 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 80%~85% ≥50%
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处置方式 径流 污染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性 建造 费用
低 高 高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高 高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低 高
补充 地下 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承历史文化、由下而上再设计
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人工湿地(自然净化)
雨水篦净化装置 雨水处理装置
32
雨水管理的低扰动管理技术: 3. 引入碳排放测算
被动雨水处理 :

利用自然系统处理雨水径流,可以提高水质、减轻集中式处理系统的负担
影响 在南加州和旧金山湾地区的城市化区域施行低扰动技术可能达到的效果:
传统开发
开发前 (自然状态)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图
时间
6
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
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
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 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 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
绿色屋顶
透水地面
雨水利用
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城市分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综合管网系统
27
27
总结
功能 单项设施 集蓄 Fra Baidu bibliotek用 雨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目标 净化 雨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殊区域 (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及受土地 利用布局等条件制约的区域)
径流流量控制目标
共同达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设计标准LID转输与 排放设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重现期要求 通过径流总量控制来实现,控制指标SS、COD等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初期雨水污染总量削减≥40%
18
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 目标: 蓄水量增加率≥20% 蒸发量变化≤10%
• 地表径流量大 增
• 人与自然和谐
海绵 • 保护原有生态 城市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 变
3
2.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对 集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观 维护 (以SS 效果 费用 计,%)
低 中 中 中 低 低 低 中 低 中 中 中 低 中 中 低 低 低 中 低 中 中 80-90 80-90 80-90 70-80 — — 70-95 70-80 — 50-80 50-80 80-90 80-90 — — 35-90 35-90 — 35-70 50-75 40-60 — — — 好 一般 好 好 一般 — 好 好 — — 一般 — 一般 好 好 — 一般 — 好
延时滞留池
下沉式绿地广场
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
绿色系统对比
23
园林绿化LID设计 目标: 人均≥20m2 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50% 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绿地≥70%) 径流系数≤0.15
滞留塘
下凹式绿地
雨水景观滞水
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建筑LID设计与改造 目标: 绿色屋顶普及;透水停车场普及; 雨水收集普及 中水回用率≥30%
绿色建筑:纳入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各类绿地及周边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水文保护、红线内外LID系统布置
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区及各地块LID控制目标,统筹协调、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责任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
低 影 响 开 发 雨 水 系 统 构 建 途 径 示 意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