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主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6402788.html,

打造“主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

作者:王其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10期

摘要:打造“主动参与式”数学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是现代教育理念重要体现。如何有效打造“主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作者从如何引导学生“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和“创造参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生本;主动参与;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81-03

“主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情感、思维、行动三维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保障机制,使学生的主动性贯穿参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与教师指导过程同步对应发展,使师生的积极性溶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教育教学合力,达到知识增长、情感发展的目的。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因而,“主动参与式教学”体现主动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代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大主流。《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以生为本,打造“主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已成为当下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和实施目标。

如何有效打造“主动参与式”的数学课堂?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图:

可以看出,学生参与过程与教师指导过程都有四层次,且相互对应。每一组对应的基本层次,各个环节既有独立的特性,又前后联系,互相作用,互为促进,并使之延伸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依据这个原理,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主动参与式”的有效课堂。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寻求参与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教材和学生的差异,创设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交流、表演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参与式”。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用“印度国王奖赏发明家”的故事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里放多少麦粒”,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参与和列式计算中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