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工设1071班谭志敏
美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责任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这个环境之中,人才有其价值。
从人类光身裸体,手持木叉的原始社会到现如今二十一世纪文明化科技化的社会,这期间,人的思想在不断的进步,人们有了羞耻,荣耀,追求,梦想。人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勋谦让,懂得舍身利人……我们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索取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我们希望能得到关爱,希望幼有所抚,老有所依,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于是人们自己为自己规范了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也都是围绕一个词来制定的,那就是“美好”。人们希望能生活在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里,没有厮杀,没有饥饿,没有痛苦,没有哀怨,有的只是幸福与快乐。相信这是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并为之努力永远不变的奋斗目标与社会责任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更能享受到社会给我们的关爱,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有助于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文件,以及社会各慈善机构对大学生的支持……我们从这个社会得到的甚多,我们该以何种方式去报答这个教会我们知识以及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本领的社会?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真正的贡献,但是,我们得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对这个美好和谐社会的感恩之情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是社会一股新的力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我们的祖国,为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要大学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 世纪末,我国终于顺利加入了WTO,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入世无疑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挑战。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一系影响。经过20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在某种情况下会集中出现,并有可能爆发,甚至带来动荡和不安。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
来,科技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出来多少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了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能否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科技精英,也要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逐年的高校扩招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十五计划规定,到2005年,我国适龄青年进入高校的入学率应达到巧%,即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率的15-50%的临界点。Ill(P 1-6)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但是,要将这些青年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 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个人利益已失去正当性,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美好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求牺牲这种个人利益,而且这种牺牲也是必要的。这种牺牲也表现出崇高的道德精神。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的高校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内部的硬件设施,如美化校容校貌;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增加文化设施,改善师生居住饮食条件,拓展通信和网络服务等等,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打下物质基础。
四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