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摘要: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和三种流行的教育目的观的评述,揭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启示

“教育无目的论”是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在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论中,杜威所提出的无目的论并不是不承认教育目的的存在,相反杜威认为所谓的目的,其实就是行使一种责任,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这种责任就是你所要开展的一系列事物所应承担的责任。作为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就是观察学生、预见未来以及教育开展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在教育中这种外部的目的只是胡乱地应付当前的教育环境,忽视了受教育者目前所处的身心发展以及经验状况,因此起不到教育目的所应有的作用,进而提出教育又是无目的的。

1 “教育无目的论”内涵

诸多教育学者对“教育无目的论”进行研究后,指出“教育除自身之外并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种观点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目的融入于

整个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之中,它不是由教育过程以外的政治、社会以及其他关系所决定的,它仅是教育活动设计所预期的结果。另一层意思是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字面意思本身并没有目的,有目的的其实是教师和家长,从而鲜明的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即教育目的仅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之内,是不存在与教育过程外的。

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即是不断的“生长”,除了生长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笔者所理解的“生长”就是杜威所认为的教育目的。人的发展就是一个身心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生长的关键期是在人一生中的前半段,也就是还没发育成熟的状态中。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就是以前期的经验结果为基础,努力改变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潜在能力的过程。没有这种能力,获得行为习惯是无从谈起的。而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更好地运用习惯获得能力。因此这种习惯的养成正是生长的过程。

现在的发展性教育正是承袭了杜威的这一理念。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本质观,决定了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的教育目的观。他主张学生成长的目的是是为了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教育。

2 “教育无目的论”的批判继承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无目的论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批判继承基础之上的,才能够深入把握其实质。在解释教育无目的论的过

程中重点批判了三种观念,首先,批判了“教育是一种准备的过程”的观点。学生是生活在现在的,未来是遥远的,要为一件遥远的事做准备,不知道该准备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准备的话这种准备就是模糊的。因为在此之前还要花费很大的注意力和精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去做这种准备上,那样还不如营造一种尽可能理想的现行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用现在的准备去推动学生的未来。其次,批判了“教育是从内部的展开的”观念。杜威认为如果教育视从内部开展的就会忽视当前环境的作用以及学生的兴趣取向。最后,还批判了“人的心灵生来就具有感官的能力”的观点。这种观点与教育来源与内部的观点相反,把教育看作了比较外部的东西、无关重要的东西,教材的价值只被开做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一种训练。

通过批判以上三个观点,由此得出结论,它们都没有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强能力为目的的。进而,教育无目的论还对出三种教育目的观进行了研究:一种是由自然提供的目的、一种是以社会效率为目的以及以文化作为教育的目的。在对这三种教育目的观的分析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杜威对任何一种教育目的都没有持完全否定的立场,而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它们的积极性和缺陷。

3 “教育无目的论”的实际应用

在上述教育目的观指引下,通过结合教学实际,杜威进一步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

教育目的必须满足学生的活动与需要。

杜威反对“把预备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不仅仅是预测而是要观察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不是受外界的某种政治的、权威的、功利的力量所左右的。

教育目的必须是发展变化的。杜威指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地点,目的有着不同的内容,不是僵化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差异性理念正是此种观点的代表,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与变化,努力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动态化的制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必须与学生进行合作完成。在此情况下,教育者必须提供一种是学生能力有所发挥的环境。这种目的并不是由政府所给予的,杜威认为如果学校从上级机关接受目的,而上级机关的教育目的又是从社会上流行目的中去得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是无效的。教师把这种目的强加给了学生,从而使教师的智慧受到限制,使教师局限于现有的课程、教法,因此没有创新,思想不能和教材、学生发生密切的联系。这样教师也就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不能去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教育的作用就没办法很好地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尽管杜威指出“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家长、教师、社会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没有目的”。实际上正是反对这种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因为外在的教育目的顾及不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阻碍学生的发

展;固定的目的欠缺灵活性,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4 “教育无目的论”对当前教育的启示通过对教育无目的论的分析,不难看出其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首先,它告诉我们教育目的不能脱离实际,要紧密的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其次,制定教育目的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无论是政府、家长还是学校常常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目的给当成学生的目的,从不考虑自己的目的是否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目的是不是切合学生的需要,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最后,教育目的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参于其中,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目的就是被动的,课程的设计和编排要能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

5 结语

杜威所提出来的教育无目的论,被教育研究者所肯定并一直沿袭下来,它指引我们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去提高要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意识,对现代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影响深远,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借鉴。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