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 的护理和观察
骨伤科病区 黄娟
.
2014-6-26
概述
一、疾病介绍 二、解剖 三、骨折分型 四、临床表现 五、护理 六、术前护理诊断 七、术后护理诊断 八、潜在并发症 九、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十、出院指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疾 病 介 绍
定义: 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
常见人群: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属于关节囊
(1).予正确体位并保持伤肢外展中立 (2).予口服红桃消肿合剂,中药封包贴敷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消散 (3).芒硝湿敷治疗以消肿止痛 (4).指导患者口服红豆薏米水,利尿除湿
3、焦虑:与担心骨折预后有关
(1).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与患者加强沟通,给予心理疏导 (2).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的案例,并介绍目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以消 除患者的紧张及担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做好家属工作,给予患者亲情支. 持
.
七、术后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内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2)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并告知家属正确的体位:平卧, 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 °,在腘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保持 屈曲15 °-30 °,踝关节保持90 °位置,两腿之间放软枕
,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内旋 (3)交代患者身上的各个导管,以及防脱管注意事项,并在 床头悬挂防导管脱落预警标识:如切口处引流管,留置尿管
、 易消化、无刺激胃原则,宜进食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以保持 大便通畅
.
2、疼痛:与手术有关
(1)给予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 加重疼痛 (2)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集中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3)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采取放松术、催眠、暗示等方法, 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使患者放松,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4)必要时遵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告知患者用药注意 事项,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 4、波及股骨干的粗隆间骨折:骨折包括粗隆间和股骨近 端两部分
.
.
四、临 床 表 现
❖ 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
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 走。 ❖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 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
五、护 理
1.皮牵引护理 (1)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及足趾的运动感觉情况,随时注意皮牵引
套有无松 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2)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为保持牵引
效能,经 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每班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恒定,若有松脱随时调整 ②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绳上 ③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④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 头和床尾 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⑤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 悬空,如 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⑥保持牵引皮肤的完整性,定时按.摩骨突部位,冬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
外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 疏松人 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
机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
。 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 ,由 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
.
二、解 剖
.
三、骨 折 分 型
❖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与位置可分为常见的四种类型。
❖ 1、顺粗隆间型:
(1)I型:骨折线沿粗隆间线延伸,从大粗隆到小粗隆,骨 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2)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压陷,骨折轻 度移位,呈内翻变形,仍属稳定性骨折
(3)I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小粗隆呈蝶形骨块,内 侧骨皮质重叠移位,呈髋内翻畸形,骨折不稳定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体位受限有关
(1).气垫床的使用 (2).骨突处予以痊愈妥保护 (3).干燥皮肤予以甘油或润肤霜涂擦以增加皮肤韧性 (4).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引起压疮的原因和危险因素,避免 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必要时应用翻身垫等辅助措施 (5).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 (6).翻身时要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 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对骶尾部及受压部位 行按摩,每2小时一次 (7).移动患者躯体和使用便器时,动作应稳、准、软,避免 推、拉、拖、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一免加重肢体损伤或擦伤 皮肤 (8).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 (9).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4)IV型:骨折线从大粗隆至小粗隆上缘,大小粗隆各成为 单独的骨折块,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极不稳定
.
❖ 2、反粗隆间型: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上方,骨 折线呈短斜形或螺旋形,小粗隆也可能为游离骨片,骨 折近端因外展肌的作用,呈外展外旋位,远端因内收肌 是牵引而向内,为不稳定骨折
❖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通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形、 斜形或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为不稳定骨折
, 吸氧管、止痛泵、静脉留置针,给予妥善固定,病人或家属 掀被时防止牵拉脱落。如果脱落. 应及时通知护士,氧流量为 2L/min,家属不能随意调节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术后6小时的生 命体征 (4)维持血容量:遵医嘱给予抗炎、消肿、补液、补充血容量, 维持体液的平衡 (5)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后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半流质,术后第一日后如无腹胀可进普食,食物以不胀气
皮牵引
骨牵引
.
六、术前护理诊断
1、疼痛:与骨折损失有关
(1).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 (2).心理疏导,指导放松的技巧分散注意力 (3).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集中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4).适度调节病房是光线亮度,避免刺激 (5).遵医嘱予耳穴埋豆安神止痛、必要时应用镇痛药物
2、肿胀:与骨折创伤有关
骨伤科病区 黄娟
.
2014-6-26
概述
一、疾病介绍 二、解剖 三、骨折分型 四、临床表现 五、护理 六、术前护理诊断 七、术后护理诊断 八、潜在并发症 九、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十、出院指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疾 病 介 绍
定义: 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
常见人群: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属于关节囊
(1).予正确体位并保持伤肢外展中立 (2).予口服红桃消肿合剂,中药封包贴敷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消散 (3).芒硝湿敷治疗以消肿止痛 (4).指导患者口服红豆薏米水,利尿除湿
3、焦虑:与担心骨折预后有关
(1).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与患者加强沟通,给予心理疏导 (2).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的案例,并介绍目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以消 除患者的紧张及担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做好家属工作,给予患者亲情支. 持
.
七、术后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注意事项 (1)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内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2)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并告知家属正确的体位:平卧, 患肢处于髋关节外展15 °,在腘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保持 屈曲15 °-30 °,踝关节保持90 °位置,两腿之间放软枕
,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或内旋 (3)交代患者身上的各个导管,以及防脱管注意事项,并在 床头悬挂防导管脱落预警标识:如切口处引流管,留置尿管
、 易消化、无刺激胃原则,宜进食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以保持 大便通畅
.
2、疼痛:与手术有关
(1)给予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肢肿胀 加重疼痛 (2)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集中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3)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采取放松术、催眠、暗示等方法, 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使患者放松,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4)必要时遵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告知患者用药注意 事项,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 4、波及股骨干的粗隆间骨折:骨折包括粗隆间和股骨近 端两部分
.
.
四、临 床 表 现
❖ 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
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 走。 ❖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 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
五、护 理
1.皮牵引护理 (1)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及足趾的运动感觉情况,随时注意皮牵引
套有无松 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2)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为保持牵引
效能,经 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每班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恒定,若有松脱随时调整 ②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绳上 ③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④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 头和床尾 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⑤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 悬空,如 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⑥保持牵引皮肤的完整性,定时按.摩骨突部位,冬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
外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 疏松人 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
机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
。 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 ,由 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
.
二、解 剖
.
三、骨 折 分 型
❖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与位置可分为常见的四种类型。
❖ 1、顺粗隆间型:
(1)I型:骨折线沿粗隆间线延伸,从大粗隆到小粗隆,骨 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2)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压陷,骨折轻 度移位,呈内翻变形,仍属稳定性骨折
(3)I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小粗隆呈蝶形骨块,内 侧骨皮质重叠移位,呈髋内翻畸形,骨折不稳定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体位受限有关
(1).气垫床的使用 (2).骨突处予以痊愈妥保护 (3).干燥皮肤予以甘油或润肤霜涂擦以增加皮肤韧性 (4).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引起压疮的原因和危险因素,避免 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必要时应用翻身垫等辅助措施 (5).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 (6).翻身时要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 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对骶尾部及受压部位 行按摩,每2小时一次 (7).移动患者躯体和使用便器时,动作应稳、准、软,避免 推、拉、拖、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一免加重肢体损伤或擦伤 皮肤 (8).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 (9).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4)IV型:骨折线从大粗隆至小粗隆上缘,大小粗隆各成为 单独的骨折块,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极不稳定
.
❖ 2、反粗隆间型: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上方,骨 折线呈短斜形或螺旋形,小粗隆也可能为游离骨片,骨 折近端因外展肌的作用,呈外展外旋位,远端因内收肌 是牵引而向内,为不稳定骨折
❖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通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形、 斜形或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为不稳定骨折
, 吸氧管、止痛泵、静脉留置针,给予妥善固定,病人或家属 掀被时防止牵拉脱落。如果脱落. 应及时通知护士,氧流量为 2L/min,家属不能随意调节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术后6小时的生 命体征 (4)维持血容量:遵医嘱给予抗炎、消肿、补液、补充血容量, 维持体液的平衡 (5)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后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半流质,术后第一日后如无腹胀可进普食,食物以不胀气
皮牵引
骨牵引
.
六、术前护理诊断
1、疼痛:与骨折损失有关
(1).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 (2).心理疏导,指导放松的技巧分散注意力 (3).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集中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4).适度调节病房是光线亮度,避免刺激 (5).遵医嘱予耳穴埋豆安神止痛、必要时应用镇痛药物
2、肿胀:与骨折创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