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半数以上病人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大

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4.肝癌转移症状

肝癌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2.对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治疗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3.化学药物治疗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4.放射治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5.生物治疗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6.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王玉生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院原发性肝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70 多万人患原发性肝癌,约60 多万人死于该病,故我国被称为“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数占全球总数的43.7% ,而死亡人数占45%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现后发病迅速,预后不良。现今虽有手术切除、全身系统化疗、微波、激光、生物靶向、中医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所见治疗后容易复发、转移,病死率高,被公认为是一种常见又难治的恶性肿瘤。所以对该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减少病死率、减少肿瘤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意义重大。早期症状原发性肝癌的萌芽期、初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时有两肋胀痛,或右肋下胀痛,食欲减退,或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口干口苦,面色萎黄,周身无力,身体明显消瘦,小便黄,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沉细弦。服用健胃药或理气药无效,或更会使以上症状加剧。既往病史这类患者多有乙肝病毒携带史,或现在仍带有乙肝病毒,或是乙肝病毒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或是小三阳(HBsAg、HBeAb 、抗HBC 阳性),或曾出现过肝功异常的乙型肝炎。有丙肝病毒携带(HCV 阳性)或曾出现过肝功异常的丙型肝炎。或曾患过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多年的中 重度脂肪肝、近几年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诊断要点凡具有以上

早期症状表现者,或有以往病史者,可以进行以下检查。生化检验项:肝功全项、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糖类抗原、糖类抗原、癌胚抗原、铁蛋白。影像B 超检查:有必要可做CT 或MRI 检查,以查有无肿瘤,如有肿瘤可测观肿瘤的形态、瘤体大小及所在部位。对生化检验及影像检查,已确定肝内占位者,如没有手术指标不能手术者,可在超声指导下进行肝穿刺做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以便下一步进行的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主要治法手术治疗对全身状况及肝功能代偿良好、无肝硬化、没有播散和转移、无手术禁忌证、肿瘤部位合适者可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对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争取获得根治的首选。但是手术后的复发、转移者也不在少数。所以手术后再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对提高根治及提高生存年限关系重大。肝移植对小肝癌伴严重肝硬化者,可选择肝移植(小肝癌标准:单个直径不足5cm ,肿瘤少于3 个,无有血管及淋巴侵犯),近年已将移植的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w 9c或多发肿瘤W3个,最大肿瘤直径w 5cm,并无大血管侵犯及转移者可肝移植。肝移植因费用高、肝源少,所以现在此手术者极少。静脉化疗、口服化疗尽管外科手术水平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临床实践中,80% 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时已存在肝内播散、远处转移,术后广泛复发或伴有严重的肝硬化,不能手术治疗,甚至是经血管介入等治疗均存在限制者,所以,系统性化疗法仍不失为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此疗法对血液、淋巴

内科学(第七版)消化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第十五章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其中的45%。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二)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为50%~90%。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三)黄曲霉毒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毒素B l-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毒素B1水平亦高,

提示黄曲霉毒索B。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s、P5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四)饮用水污染 根据肝癌高发地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O~19/10万)。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有关。 (五)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六)其他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酒精等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为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 【病理】 (一)病理分型 1.大体形态分型 (1)块状型:最多见,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cm。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多呈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癌块周围的肝组织常被挤压,形成假包膜,此型易液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较多见,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cm,结节多在肝右叶,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块状形清楚,常伴有肝硬化。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3)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地分布于整个肝脏,不易与肝硬化区分,肝脏肿大不显著,甚至可以缩小,患者往往因肝功能衰竭而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一、概述: 建议就诊于肝胆外科。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此病早期常隐匿,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肝进行性肿大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痛处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二)肝肿大:约90%以上的患者肝脏肿大,且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三)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四)肝硬化征象: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可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腹水很快增多,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而引起,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五)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

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病患者,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有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等。 (六)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可有胸腔积液征。骨骼或脊柱转移,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癌可有神经定位体征。 三、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测:就肝癌来说,甲胎蛋白仍是肝癌的主要标记物。 2、超声检查:对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但需重复检查并需结合其它指标进行诊断。 3、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肝肿瘤的CT显像通常表现为局灶性周界比较清楚的密度减低区,阳性率在90%以上,结合碘油肝动脉造影,对1厘米以下肿瘤的检出率达80%以上。因此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4、X线血管造影:常用于诊断小肝癌。 5、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能显示直径为3~5厘米以上的肿瘤,有助于肝癌与肝脓肿、囊肿、血管瘤等良性疾病鉴别。 6、磁共振成像(MRI):应用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内部结构特征,对显示肿瘤和癌栓有价值。 7、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近年来在B超或CT引导下用细细细针穿刺癌结节查癌细胞,阳性者即可诊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其中的45%。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2~5: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病因。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高发有关。但是世界各地肝癌患者HBsAg阳性率差别较大,西方发达国家HBV并不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中5%~8%患者抗HCV抗体阳性,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可能有关。 (二)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为50%~90%。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三)黄曲霉毒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肝癌发病率高,而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常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人群,血清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结合物水平及尿黄曲霉毒素B1水平亦高,提示黄曲霉毒素B1可能是某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因素,它可能通过影响ras、c-foc、P53、Survivin等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肝癌的发生。 (四)饮用水污染 根据肝癌高发地区江苏启东的报道,饮池塘水的居民肝癌发病率(60~101/10万),明显高于饮井水的居民(0~19/10万)。池塘中生长的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可污染水源,可能与肝癌有关。 (五)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人群肝癌发病率不同。在同一种族中,肝癌的发病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否与遗传有关,还待进一步研究。 (六)其他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酒精等均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为导致原发性胆管细胞癌的原因之一。 【病理】 (一)病理分型 1.大体形态分型 (1)块状型:最多见,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直径≥5cm。大于10cm者称巨块型。多呈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癌块周围的肝组织常被挤压,形成假包膜,此型易液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2)结节型:较多见,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不超过5cm,结节多在肝右叶,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块状形清楚,常伴有肝硬化。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

【保护肝脏疾病常识】原发性肝癌1

第三章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及预防 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已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很多,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如果发现了肝脏有肿瘤,必须鉴别这个肿瘤是在肝脏发生的,还是由别处的恶性肿瘤转移过来的。 如果肿瘤是在肝脏发生的称为原发性肝癌。 如果由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管转移到肝脏,这就是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有几种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按发生的组织可分为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两类,前者远比后者多见。 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又有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混合细胞性肝癌,以及肝类癌、婴幼儿肝母细胞瘤、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等之分。 我国肝癌病理协作组提出将原发性肝癌分为:1.块状型2.结节型3.小癌型4.弥漫型 诊断 病理诊断 ct检查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fd19242807.html,/ebook/e36c467c2b160b4e767fcf60.html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400μ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AFP>200mg/mI。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②无黄疸而AKP或r-GT明显增高。 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定性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需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 1.症状、体征同前。 定位诊断 肝癌120健康网肝癌之窗 1.B超检查,获得肝脏及邻近脏器切面影图,可发现2—3cm以下的微小肝癌。

原发性肝癌 病情说明指导书

原发性肝癌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原发性肝癌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简称肝癌,是原发于肝脏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超过90%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其余为胆管细胞型肝癌和混合型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目前并未完全确定,但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长期饮酒和抽烟有关。早期的肝癌患者通常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 英文名称: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其它名称:肝癌。 相关中医疾病:㿂瘕、积聚、黄疸、鼓胀、腹水。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肝脏。 常见症状:肝区疼痛、乏力、食欲缺乏、消瘦。 主要病因: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长期饮酒和抽烟。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AFP检查、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记物检查、病毒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原发性肝癌是有一定的复发风险的,因此即使治愈的患者也要定期去医院检查。 临床分类:原发性肝癌病理分类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和混合型肝癌。 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特点

三、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病因总述: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未完全确定,但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长期饮酒和抽烟有关。 基本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肝癌发生有关。在亚洲(日本除外)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有乙型肝炎感染背景者占80%以上。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有HBV感染的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5~100倍。其在欧洲、北美以及日本,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HCV在日本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0%~90%;意大利为44%~66%;美国为30%~50%。结果显示,HCV抗体阳性的人群较阴性的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高15~20倍。其中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要显著高于无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 2、黄曲霉毒素流行病学上黄曲霉毒素(AFB1)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于黄曲霉的生长,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较为普遍,这些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研究表明,AFB1的摄入量与肝癌的死亡率呈正相关。迄今为止,AFB1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可使多种动物发生肝癌,但尚缺乏导致人肝癌的直接证据。一般认为,黄曲霉毒素污染进一步增加了HBV 感染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 3、代谢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因素与肝癌的关系受到关注。糖尿病患者较对照人群患肝癌的风险高2.5倍;西方研究提示,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癌的重要发病因素,并认为是美国肝癌发病率提高的重要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半数以上病人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大 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4.肝癌转移症状 肝癌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2.对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治疗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3.化学药物治疗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4.放射治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5.生物治疗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6.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目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40~55岁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死亡59.8万人,我国肝癌占全世界40%~55%,诊治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目前对肝癌的基础理论和病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 1 病因 1.1 肝炎病毒感染肝癌高发区常为肝炎高发区,肝癌病人中40%有肝炎史。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肝炎与肝癌二者地理分布接近,HBV携带者肝癌发病高于正常人群,肝癌家系中HBV呈聚集现象,肝癌病人中有HBV-DNA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DNA整合可激活癌基因,并使抑癌基因突变如p53。 1.2 黄曲霉毒素摄入动物试验表明,小量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害,大量可诱发动物肝癌,我国主要粮食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提示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癌

因素之一。 1.3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可诱发动物肝癌,亚硝胺富含于腌制食物中和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它化学物。 1.4 其它因素尚有饮水污染、吸烟、饮酒、寄生虫、性激素、放射性钍、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多个阶段发展而成,而且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亦有不同。 2 病理 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可为单个或大小不等多个结节散在肝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伴有肝硬变。巨块型一般直径超过10 cm,常为单发癌块,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弥漫型较少见,癌结节很小,呈灰白色,与肝硬变不易区别,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70年代以后,由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又增加了小肝癌型,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5 cm 以下,或两个癌结节体积总和小于5 cm者。现在新的分类为:微小肝癌(直径≤2 cm),小肝癌(2 cm,≤5 cm),大肝癌(5 cm,≤10 cm),巨大肝癌(10 cm)。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以肝细胞型最多见,我国此类型约占90%,胆管细胞癌约占5%,癌组织源于肝内胆管。

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肝癌 西医病名: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在我国,该病的主要类型是肝细胞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肝癌。 【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病性,发展迅速。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疼痛,主要为右上腹痛,钝痛间歇加重。胃肠道症状常见,但无特异性,常易忽视,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30%左右患者有低热,37.5~38℃左右,少数可达39℃以上,热型不规则。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脘闷纳差,乏力,形体消瘦,低热、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 2.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质较硬,时见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指标升高;甲胎蛋白阳性。 4.特殊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 5.肝穿刺检查找到了癌细胞。 【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病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主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基本方: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 15g 白芍20g 郁金15g 枳壳12g 白术15g 茯苓12g 党参12g 焦三仙15g 2.脾虚湿困证

主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祛湿。 基本方: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8g 白术18g 陈皮6g 甘草12g 茯苓18g 半夏9g 山药 12g 扁豆9g 3.气滞血瘀证 主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基本方:桃仁四物汤加化症丸加减。 桃仁15g 红花10gg 川芎 15g 三棱15g 莪术12g 郁金12g 白芍15g 当归15g 元胡12g 4.肝胆湿热证 主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基本方: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5g 栀子12g 制大黄12g 虎杖10g 猪苓6g 茯苓6g 黄芩12g 车前12g 大腹皮10g 汉防己6g 5.肝肾阴虚证 主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基本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短母24g 黄柏24g 生地24g 龟板20g 鳖甲20g 青蒿15g 茯苓9g 泽泻9g (二)西医治疗方案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二)肝硬化 存在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结节型肝硬化。有调查表明平均每年约有3%〜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7%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不过一旦形成肝硬化,即使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仍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HBV、HC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更大。 (三)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至少有13种亚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强。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物中AFB1的含量与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非洲、亚洲中部及东南部既是HBV的高流行区,又是粮油及食品受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两个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故上述地域的肝癌发生率较高。 AFB1是一种前致癌物质,其在肝脏先经微粒体中CYP450酶系代谢,然后再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其他n相酶类降解而完成生物转化过程。谷胱甘肽转移酶Ml(GSTM1)基因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摄入AFB1生物转化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规范,包括介绍、病因、症状、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以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原发性肝癌。一、介绍原发性肝癌是指肝脏内的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污染等。在中国,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二、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是原发性肝癌 的主要病因之一。这些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癌。 2、肝硬化: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另一个重要病因。肝硬化过程中,肝脏内的细胞发生异型增生,形成肝癌。 3、其他因素:除了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外,黄曲霉素污染、 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三、症状原发性肝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1、肝区疼痛: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的症状,表现为钝痛或胀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消化道症状: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全身症状: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 4、出血倾向: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5、黄疸: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四、检查原发性肝癌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甲胎蛋白等检查,以了解肝脏功能和肝炎病毒的情况。 2、B超检查:B超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筛查方法,可以发现直径为1-2厘米的肿瘤。 3、CT检查:CT可以发现直径为0.5-1厘米的肿瘤,同时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数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年纪为40~50 岁,男女发病比例为 2~5:1。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二、诊疗 1.临床体现 1) 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酒精性)病史。 2)症状: (1)肝区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钝痛或刺痛;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病变侵及横膈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无力、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多为中、晚期体现。 (3)某些全身性反映: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物质所引发,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映、高血钙症等。

(4)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突发右上腹疼痛,可有循环系统变化。 3) 体征: (1)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呈进行增大,不规则、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可有压痛。 (2)黄疸:可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性肝癌。 (3)自发破裂出血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4)晚期出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恶病质,黄疸多由于胆管受压及肝实质破坏所致。 (5)其它肝实质损害的体现,如皮下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肝功效:多呈慢性肝功损害体现。 (2)甲胎蛋白(AFP)测定:是诊疗肝细胞癌的相对特异性指标。AFP 肝癌诊疗原则是:①AFP≥400µg/L,排除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妊娠等;②AFP 由低浓度逐步升高,持续不降;③AFP 在中档水平200µg/L 持续 8 周,阳性率 70%左右。 (3)HBsAg 多为阳性。

原发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 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1)块状型:块状型肝癌边界清楚,形态比较规则,周边常有声晕.病灶的内部回声多为混合回声。如果病灶由数个癌结节融合而成则边界不规则,癌肿内部出现中结或马赛克样表现。周围肝组织内可出现肝内播散的卫星灶。 (2)结节型:病灶可单发可多发,回声类型也比较多样,结节型肝癌的边界不及块状型清晰,周边可无声晕。

原发性肝癌讲稿(1)

原发性肝癌讲稿(1) 原发性肝癌讲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题是原发性肝癌。 一、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大多数为原发性肝癌。在我国,肝癌已成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七位。而肝癌死亡人数,已超过世界各国保持高位的50500人。尤其在我国,因为乙肝等各种肝病高发,导致我国肝癌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二、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诊断 1. 症状: 原发性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晚期才有明显表现。常见症状为: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消瘦、黄疸等。 2. 诊断: 诊断原发性肝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①超声检查(US); ②放射性同位素扫描(RI); ③CT扫描(CT); ④磁共振成像(MRI); ⑤肝动脉造影(DSA)。 三、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 等方法。其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原发性肝癌多数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手术治 疗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且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并发症,因此选用 何种治疗手段需要医生根据个别情况结合综合分析。 四、预防 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是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环节。 1. 定期体检; 2. 监测慢性肝病,及时诊断、治疗; 3. 减少酗酒、吸烟; 4.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5. 饮食健康,多食新鲜蔬果。 五、总结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高发致死疾病,早期检查和预防十分重要。对于已 经患者要及时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乙肝疫苗接种、饮食健康、避 免常接触有害物质、戒烟限酒等也能起到重要预防作用。相信通过我 们的共同努力,肝癌死亡率会得到进一步降低,让人民群众健康快乐 的生活,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肝脏组织,而非转移性肿瘤。它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及非洲地区发病率较高。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定义、病因、分类、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也称为肝细胞性癌,是指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情况。它起源于肝 细胞,通常由肝脏内部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而形成。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单个病灶和多发病灶两种类型,前者在肝脏中只有一个恶性肿瘤,后者则有多处恶性肿瘤。 二、病因 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这两种 病毒会引发慢性肝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肝脏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变化。其他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酒精滥用、肝硬化、脂肪肝、烟草使用、遗传因素以及环境暴露等。 三、分类 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两类: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CCC)。肝细胞 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它起源于肝脏的肝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大部分病例。而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肝脏的胆管细胞,相对较少见。 四、症状 原发性肝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腹部疼痛或胀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肝区肿块触及等。然而,这些症状并非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症状,可能与其他肝脏疾病相似。

五、诊断 诊断原发性肝癌通常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测和肝穿刺活检。体检部分通常包括检查腹部肿块、触及肝脏和脾脏、触诊淋巴结等。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超声、CT、MRI和造影等技术,它们可以提供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信息。肝功能指标检测主要是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肝穿刺活检则是通过取样肝脏组织,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诊断。 六、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等。具体的治疗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手术切除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但仅适用于少数能够接受手术的病人。 七、预防 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关键在于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控制肝硬化。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其他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体检、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总结起来,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但具有严重危害的肝脏恶性肿瘤。它的病因多样,症状不具特异性,诊断需要多种检查手段,治疗方式多样化,预防重在控制风险因素。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积极预防是关键,同时也需要加强研究和推广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原发肝癌的名词解释

原发肝癌的名词解释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特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根据起源的不同,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而本文将着重解释原发肝癌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定义 原发肝癌指的是最初起源于肝脏的恶性癌细胞,不同于继发性肝癌,后者是由 于其他部位的肿瘤扩散到肝脏形成的转移性病变。原发肝癌通常由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等肝脏组织中的异常细胞发展而来。 病因 原发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存在的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会导致肝细胞长期受损,进而引发肝内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硬化和原发肝癌。此外,酒精滥用、脂肪肝、肝血吸虫病等也与原发肝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症状 原发肝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患者 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等。部分病例还可能出现肝区肿块、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诊断 原发肝癌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其中,影像学检查是 首要的诊断工具之一,包括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 以及肝动脉造影等。此外,肝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肝组织活检等也有助于确诊。

治疗方式 治疗原发肝癌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肿瘤的性质、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及病变的 分期等因素,医生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等。手术切除是目前对于早期原发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晚期病例来说,其他治疗方式和辅助治疗更常被使用。 预后与预防 原发肝癌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分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等多 个因素。在早期发现和适时治疗的情况下,一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然而,肝癌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预防原发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肝炎病毒感染;通过减少酒精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暴露于致癌物质等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结语 原发肝癌作为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原发肝癌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式等信息,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在早期发现和治疗方面提供指导。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因此,加强肝癌的健康教育和普及肝癌筛查,对控制和预防原发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