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模板燕山大学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3 国家科技竞争力研究
(1)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
198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报告》,初步形成了 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 (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研究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它成立于1990年1月,前身是两家独立的商 学院:即成立于1946年的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和成立于1957年的洛桑国际管理经 营学院。从198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合作, 每年发表一期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是国际上公认的 最有权威性的报告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来自百度文库
1.2.1.1 国家竞争力研究
十八世纪,亚当·斯密提出了以专业化与分工为依据的绝对利益增长和竞争
力理论,此后,新古典理论、新增长理论也对竞争力理论进一步进行了解释。美 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和温特还提出“竞争力演化理论”,将“适者生存”的竞争法 则引入到经济中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则在总结 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相关重要理论 。进 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如图1-1所示[2]
区位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 设施竞争力
城市产业群
城
市
综
合
竞
人力资
争
本
力
竞争力
价值体系键
企管 竞争力
开放 竞争力
资本竞争力 科技竞争力 结构竞争力
综合长期增 长率
综合市场占有 率
综合人 均收入 综合人均GDP
图1-3 倪鹏飞等人提出的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图
1.2.2.2 区域竞争力研究
学者们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周振华的方 法是将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分解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并用三 维模型对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不同路径选择进行比较分析;王秉安评价方法是在参 照IMD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较为适合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的方 法是结合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层次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认为应当从竞争实力、竞争 潜力和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的
置状况,而且可以为地方科技工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 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有关竞争力方面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聚合法建立了一套 含有32个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我国 各省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复数模型与理想点法对各省总量科技竞争力、结 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排名。文章最后利用复平面对各省科 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 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5章提出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五种提升路径,利用复数测度模型 对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 点作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别分析了四种类型省份的提升策略。这样才 能找到其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力提供合 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路径设计和整改方案,制定其发展目 标,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
我国社科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用模糊曲线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2019年3月,他发表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 [15]集中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情况。根据该基本概念,报告 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如图1-3所示。
.
文化 竞争力
制度 竞争力
政府管理竞 争力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数的相关理论,构 建了各省科技竞争力(STCI)的复数测度模型,依据测度模型对各省科 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 作了详细的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1章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地方科技快速发展和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测度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分 别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理论、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进行了综述。
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各省科技竞争力
测度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提升路径与提升策略 结 论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历史上看,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 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科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代表着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引擎和开拓人类未来根本动力的科技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 因素。
第2章界定了科技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现实意义和几种常见 的评价方法,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
第3章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指标按照类别进行汇总,构 建了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指标的意义及数据来源做 了详细说明。
第4章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竞争力测度模型。运用理 想点法来测度总量科技竞争力和结构科技竞争力的接近值,再利用复数 模型来测度综合科技竞争力并排序。根据排名将科技竞争力分为四个类 别,它们分别是高端协调型、总量主导型、结构主导型和低端徘徊型省 份,并对十个典型省份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
因此,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数理论构建其 测度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技竞争力的测度及 提升路径,有利于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国家了解各省的科技竞 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 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地方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弥 补我国在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提出“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由于长期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在观 念和方法上还是比较落后,致使我们在推动科技经济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进 展缓慢,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发 展经济水平,开创我国科技与经济比翼齐飞的新局面,一直是20余年来我国 科技、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科技界和经济界的众多 仁人志士都为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大胆的探索。
企业策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求条件
机会
政府
生产因素
相关与支持产业
图1-1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示意图
1.2.1.2 城市竞争力研究
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的波德教授(Peter Karl Kresl)等人在城市竞争力方 面首先做了一些开拓性的探索 。另外,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丹尼斯教授 (Dennis A.Rondinelli)等人也对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过研究[6]; 墨西哥的Kaniel Hiernaux Nicolas 等人对墨西哥24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深 入分析[7];英国的Iain Begg 也出版了由一些学者们就城市竞争力问题撰写的 12篇文章组成的《城市竞争力》一书 。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硕士研究生
导
师
申请学位级别
学 科、专 业
所在单位
授予学位单位
尹凡 仵凤清 副教授 管理学硕士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
摘要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无疑 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每个省份在科技 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政策和发展模式。同时,省际科技竞争力强弱也是我国整体 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各省科技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将有重大价值,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判断出我国科技资源的区域配
(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于 2019年推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9》,从这以后该研究小组每 年都推出一个年度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9》中设计的指标 是非常之多的,达到114个,既有总量类的指标,也有结构类的指标。
(4)其90年它代国中内旬,研李究嘉图以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为基础,构造出比较成本
优势的国际竞争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25];学者石勇、崔红曼选择的指标 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在16个样本国家中 的科技竞争力的地位和优劣势[26];姚建通过建立省际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 模型,利用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科技竟争力进行 了综合评价[27];张玉肖利用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关资料,选取 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 立了评价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竞争 力的大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了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 竞争力存在的差异及原因[28];游光荣、狄承峰提出了我国科技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对我国2019年和201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 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就科技 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黄敬前、杨广青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 新态势和M·E·波特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说,提出了研究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现实 意义,同时也探讨了产业科技竟争力的内涵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9]; 台湾经济研究院的左峻德和尤敏君也对国家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了 较为详尽的评述,并介绍了台湾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 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 该计划署的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科 技竞争力,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城市竞争力研究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咨询,选取恰当的指标, 构建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科技竞争力(STCI) 的复数测度模型,并运用比较和实证分析,选取一个较长时间段(5-10年)的数据统计, 用测度模型与理想点法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根据测度结果与排 名,提出五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 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提出 对策建议,得出合理的结论,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1.2.2.3 城市(区域)科技竞争力研究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作为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研究组对区域科技能力也进行了
深入分析。
(2)《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在其2019年报告的第八章、2000年报告的第九章,从定量分析方面专门研究 了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设计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由科技投入、科技产 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科技潜力四个部分组成,一共选择了41个 指标,并给出了不同的权重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 力提供合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育路径和提升方案,为各省在制定 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 科技竞争力;总量科技竞争力;结构科技竞争力;科技指标;科技评价
绪论 科技竞争力概述 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倪鹏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各省份科技竞争力是我国竞争 力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科技日益成为提升中国各省竞争力的重要 内生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作用正在提升。这表明各省市经济素质的逐步提 升,科技正在成为发展经济和竞争能力的主力,推动各省科技创新对提升国 家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
此外,各个省份是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 究人员的共识,所以作为包揽城市大范围的行政区划——各省之间的激烈竞 争也必然存在。各省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与科技直接相关的各个 方面。科技对于各省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将科 技竞争力放在各省份这个规模上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
198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报告》,初步形成了 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 (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研究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它成立于1990年1月,前身是两家独立的商 学院:即成立于1946年的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和成立于1957年的洛桑国际管理经 营学院。从198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合作, 每年发表一期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是国际上公认的 最有权威性的报告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来自百度文库
1.2.1.1 国家竞争力研究
十八世纪,亚当·斯密提出了以专业化与分工为依据的绝对利益增长和竞争
力理论,此后,新古典理论、新增长理论也对竞争力理论进一步进行了解释。美 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和温特还提出“竞争力演化理论”,将“适者生存”的竞争法 则引入到经济中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则在总结 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相关重要理论 。进 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如图1-1所示[2]
区位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 设施竞争力
城市产业群
城
市
综
合
竞
人力资
争
本
力
竞争力
价值体系键
企管 竞争力
开放 竞争力
资本竞争力 科技竞争力 结构竞争力
综合长期增 长率
综合市场占有 率
综合人 均收入 综合人均GDP
图1-3 倪鹏飞等人提出的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图
1.2.2.2 区域竞争力研究
学者们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周振华的方 法是将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分解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并用三 维模型对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不同路径选择进行比较分析;王秉安评价方法是在参 照IMD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较为适合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的方 法是结合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层次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认为应当从竞争实力、竞争 潜力和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的
置状况,而且可以为地方科技工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 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有关竞争力方面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聚合法建立了一套 含有32个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我国 各省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复数模型与理想点法对各省总量科技竞争力、结 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排名。文章最后利用复平面对各省科 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 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5章提出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五种提升路径,利用复数测度模型 对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 点作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别分析了四种类型省份的提升策略。这样才 能找到其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力提供合 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路径设计和整改方案,制定其发展目 标,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
我国社科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用模糊曲线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2019年3月,他发表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 [15]集中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情况。根据该基本概念,报告 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如图1-3所示。
.
文化 竞争力
制度 竞争力
政府管理竞 争力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数的相关理论,构 建了各省科技竞争力(STCI)的复数测度模型,依据测度模型对各省科 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 作了详细的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1章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地方科技快速发展和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测度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分 别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理论、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进行了综述。
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各省科技竞争力
测度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提升路径与提升策略 结 论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历史上看,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 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科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代表着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引擎和开拓人类未来根本动力的科技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 因素。
第2章界定了科技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现实意义和几种常见 的评价方法,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
第3章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指标按照类别进行汇总,构 建了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指标的意义及数据来源做 了详细说明。
第4章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竞争力测度模型。运用理 想点法来测度总量科技竞争力和结构科技竞争力的接近值,再利用复数 模型来测度综合科技竞争力并排序。根据排名将科技竞争力分为四个类 别,它们分别是高端协调型、总量主导型、结构主导型和低端徘徊型省 份,并对十个典型省份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
因此,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数理论构建其 测度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技竞争力的测度及 提升路径,有利于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国家了解各省的科技竞 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 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地方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弥 补我国在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提出“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由于长期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在观 念和方法上还是比较落后,致使我们在推动科技经济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进 展缓慢,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发 展经济水平,开创我国科技与经济比翼齐飞的新局面,一直是20余年来我国 科技、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科技界和经济界的众多 仁人志士都为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大胆的探索。
企业策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求条件
机会
政府
生产因素
相关与支持产业
图1-1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示意图
1.2.1.2 城市竞争力研究
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的波德教授(Peter Karl Kresl)等人在城市竞争力方 面首先做了一些开拓性的探索 。另外,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丹尼斯教授 (Dennis A.Rondinelli)等人也对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过研究[6]; 墨西哥的Kaniel Hiernaux Nicolas 等人对墨西哥24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深 入分析[7];英国的Iain Begg 也出版了由一些学者们就城市竞争力问题撰写的 12篇文章组成的《城市竞争力》一书 。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硕士研究生
导
师
申请学位级别
学 科、专 业
所在单位
授予学位单位
尹凡 仵凤清 副教授 管理学硕士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
摘要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无疑 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每个省份在科技 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政策和发展模式。同时,省际科技竞争力强弱也是我国整体 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各省科技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将有重大价值,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判断出我国科技资源的区域配
(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于 2019年推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9》,从这以后该研究小组每 年都推出一个年度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9》中设计的指标 是非常之多的,达到114个,既有总量类的指标,也有结构类的指标。
(4)其90年它代国中内旬,研李究嘉图以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为基础,构造出比较成本
优势的国际竞争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25];学者石勇、崔红曼选择的指标 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在16个样本国家中 的科技竞争力的地位和优劣势[26];姚建通过建立省际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 模型,利用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科技竟争力进行 了综合评价[27];张玉肖利用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关资料,选取 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 立了评价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竞争 力的大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了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 竞争力存在的差异及原因[28];游光荣、狄承峰提出了我国科技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对我国2019年和201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 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就科技 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黄敬前、杨广青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 新态势和M·E·波特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说,提出了研究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现实 意义,同时也探讨了产业科技竟争力的内涵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9]; 台湾经济研究院的左峻德和尤敏君也对国家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了 较为详尽的评述,并介绍了台湾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 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 该计划署的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科 技竞争力,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城市竞争力研究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咨询,选取恰当的指标, 构建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科技竞争力(STCI) 的复数测度模型,并运用比较和实证分析,选取一个较长时间段(5-10年)的数据统计, 用测度模型与理想点法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根据测度结果与排 名,提出五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 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提出 对策建议,得出合理的结论,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1.2.2.3 城市(区域)科技竞争力研究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作为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研究组对区域科技能力也进行了
深入分析。
(2)《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在其2019年报告的第八章、2000年报告的第九章,从定量分析方面专门研究 了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设计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由科技投入、科技产 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科技潜力四个部分组成,一共选择了41个 指标,并给出了不同的权重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 力提供合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育路径和提升方案,为各省在制定 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 科技竞争力;总量科技竞争力;结构科技竞争力;科技指标;科技评价
绪论 科技竞争力概述 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倪鹏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各省份科技竞争力是我国竞争 力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科技日益成为提升中国各省竞争力的重要 内生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作用正在提升。这表明各省市经济素质的逐步提 升,科技正在成为发展经济和竞争能力的主力,推动各省科技创新对提升国 家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
此外,各个省份是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 究人员的共识,所以作为包揽城市大范围的行政区划——各省之间的激烈竞 争也必然存在。各省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与科技直接相关的各个 方面。科技对于各省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将科 技竞争力放在各省份这个规模上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