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刘吉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再一次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朴实的真理,然而又可以说是一个意蕴无穷的哲学命题,其科学内涵是极其丰富、博大精深的。对此,我谨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的角度,试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命运的挑战
如果从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算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150多年了。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战争和革命年代曾有过巨大的辉煌。然而,随着苏东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苏联共产党亡国亡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共产党人面对着极其严峻的历史性挑战。
挑战之一:“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邓小平同志就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实事求是地第一个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一再教育全党要认真对待并深入认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当时,苏联还是社会主义超级大国,邓小平就指出,对这个问题,老实说,苏联也不要吹牛,也没有搞清楚。后来的实践证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许多方面违背了社会主义的真义,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最后干脆自我崩溃,走上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中国在邓小平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我们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可以说比较全面系统地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挑战之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也是向广大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庄严承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摸索前进,共产党本身也不能不处于变化之中。更何况面对着马克思逝世后100多年人类社会剧烈而深刻的变化,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前进道路上复杂多变的困难和风险,党的建设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性挑战。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必然要求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也进行相应的变革。而政治体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的和最核心的一环。因此,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邓小平同志曾经一再强调:“政治体制
不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不下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还可能丧失。”“我们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最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无疑,党自身的改革又是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历史性挑战。)邓小平同志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这个党不抓不行了”。(在他最后一次公开讲话、留给全党的“政治遗言”中仍是念念不忘这个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现在还不放心啊!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邓小平同志把这个历史性任务交给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推进了许多年,中国和世界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人类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屋建筑瓴地提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一个“基本问题”和“两个历史性课题”,正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下“共产党怎么办”这一历史性挑战最准确、最深刻的概括。问题搞准确了,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个历史性挑战做出了全面正确的理论回答。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复杂时代命题
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领导着世界上最多的人民建设着人类全新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屈指算来,这一伟大进程已经持续50多年了。期间,党的领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这许多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那样,必须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是共产党建党的宗旨,也是衡量真假共产党、共产党是否变质的试金石。因此,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就在于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现实中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拥护共产党,不是因为“共产党”这三个字,而是因为共产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如果共产党立党、执政不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做得不好,人民就有权也必然进行新的历史选择。在这一点上,历史是无情的,人民也是无情的。苏联共产党以及东欧一些共产党最终被人民抛弃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就必须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强国富民,中华民族的历史要求就是实现伟大的复兴。各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升起,无不举起这两面旗帜,但是如果它掌握国家权力而做不到强国富民,实现不了民族复兴,它就必然会被中国人民所唾弃,甚至只能昙花一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国民党执政,概莫能外。历史的责任最终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五十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前七年经济恢复时期干得不错;再十年虽然失误很多,但算算总账也还可以;十年“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把中国经济和社会推到了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力挽狂澜,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而使中
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台阶,人民从贫困走向温饱,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现在,)人类进入了2l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使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进而走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存亡。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是什么?从大的方面讲,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我们过去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失误之源。错误和挫折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终于认识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的100多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在不同层次上显现了许多新的规律性现象,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认识的。就实现现代化这一社会发展目标而言,人类在这一百多年的实践中显现出一系列共同规律: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现城镇化,解放农村劳动力;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减少第一、第二产业;必须努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减少体力劳动,增进生产效益;必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纳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从工业化走向信息化,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走向科学研究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科业社会”……等等。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有特色,但以上各点概莫能外。
以上三大规律在实现“现代化”这点上达到了统一。
请注意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一个严重后果:社会的劳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56年,美国蓝领工人首次降为整个社会劳动结构的49.8%,此后,80年代降为30%以下,90年代继续降至10%,社会学家预计本世纪初还要进一步降至5%。欧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有关情况也显示出同样的历史大趋势。农业早已在工业化历程中不断减少了,美国农业从业人口目前只占2%,其它工业化国家也无不在10%以下。如果中国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那末,这个劳动结构的根本转变也必将在21世纪的某一年发生,而且我们希望它发生得越早越好。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却构成空前严峻的挑战——共产党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基础似乎有被严重削弱甚至消解的危险。一定意义上讲,这的确是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相当复杂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