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特征分析

文章采用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1999-2008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其特征,为科学合理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效益水平总体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1999-2008年间成都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系统处于极不协调-不协调-不太协调状态,制约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只有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统一发展,才能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增长。

标签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熵值法;成都市

1、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不合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高效、协调利用土地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土地利用效益指一定的时间与区域内,单位土地面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效益,其实质是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在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所实现的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1]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发现土地利用过程中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因素,为确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关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中观和微观评价,运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从经济层面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忽略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的整体性。因此本文以成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和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协调度,分析成都市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效益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这不仅为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供依据,而且为其他城市实现土地资料高效利用和城市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证参考。

2、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

2.1评价指标构建

影响土地利用效益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时,要遵循主导因素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在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4],结合成都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表1)。

2.3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方法都存在明显的弊端,从而影响指标的有效性。例如传统的熵值法不能消除变量相关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而且评价结果与变量不是线性函数的关系,从而不能减少评价指标的维数[5]。本文决定对准则层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对指标层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权重,分别求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指标权重值,最终权重结果见表2。

3、成都市土地综合效益与协调度计算

3.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成都市整个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市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0~2009)、《成都市统计年鉴》(2000~2009),并以四川省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补充。

3.2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根据上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成都市1999-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得出成都市1999-2008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值(图1)。

4、结果分析

4.1评价结果

以1999-2008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评价结果为依据,通过10年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总体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处于波动状态:1999年,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值≤0.2,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处于极不协调状态;2000-2003年,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呈波动增长态势,协调度处于0.2≤ <0.4之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处于不协调状态;2004-2008年,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处于稳定增长期,但增长速度缓慢,期间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处于0.4≤ <0.5,整个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仍处于不太协调状态。可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土地利用协调度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曲线走势基本相同,表明成都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

4. 2特征分析

1999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都很低,主要因为当时对土地利用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土地利用社会、生态效益的价值,导致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处于极不协调状态。因此不仅没有得到最优的经济效益,而且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极低。

2000-2003年国家开展了加快西北地区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

实施诸多优惠政策并加大投资力度,具备西部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的成都市,及时抓住这个有利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收益显著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致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也稳定增长。

2004-2008年成都市开始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策略,推动城乡全面现代化,并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这期间成都市探索创造了“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撑着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原则。“三个集中”原则的实施不仅适应了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的弊端,直接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也显著增加。

总体来说,1999-2008年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波动中缓慢增长,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体水平不高,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限制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成都市10年间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一直处于极不协调-不协调-不太协调状态,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因此城市土地利用应以土地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标,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5、提高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5.1提高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加单位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可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因此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增加单位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

5.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要求土地资源在各个产业中合理分配,并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则是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果优化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实现土地利用空间上的合理排序。二者的目的都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因此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双优化,最终会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

5.3抓住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机遇,促进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

截止到2008年底,成都市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将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旨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因此应借助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同时,紧抓土地利用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