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职业选择:无所适从、职业期望过高、急于求成、心存侥幸、惧怕困难,不少大学毕业生时常焦躁、忧虑、困惑、恐慌等,这是典型的焦虑心理。

点评:健康是前提。

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职业选择,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只求好单位;或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急于求成;或心存侥幸,幻想不付出努力而获得称心的工作;或为即将到来的困难忧心忡忡;不少大学毕业生时常焦躁、忧虑、困惑、恐慌等,这是典型的焦虑心理。案例◆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三次试图自杀

济南某高校大四学生蓉蓉是个漂亮的女孩,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大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在就业的压力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目前正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因“求职未果”而试图自杀的现象虽属个例,但大学生“就业焦虑”不容忽视。

专家点评: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的情绪是正常的,轻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潜能,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从而更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可是一旦焦虑过度,上升到“焦虑症”就应该及

时给予关注和心理干预,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过度失望带来的郁闷和焦虑,产生过激行为。

(二)失落心理

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总会诱发挫败感,失落感。

点评:正确认清自我,选择合适的目标。

注:例子:连续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连续落榜,不得不调整目标。找工作亦如此。当前大部分毕业生把目标定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在省会中心城市,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三)矛盾心理

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人生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诸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还是工作;选择国企、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工作,还是中小企业工作;选择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还是欠发达地区、偏远落后的基层工作;选择物质利益至上的人生道路;还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人生道路等等。

点评:正视自我,面对现实。

注:例:考研还是工作。

专家点评

针对工作来说,把事情理想化,求高薪资是年轻人择业的盲点。年轻人还是要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理想也需要有能力来实现。作为大学生来说,自己的职业还是一片空白,首先要为自己定下目标,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对与选择工作也就是要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

不是切实的自我定位:一方面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另一方面易于引起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也是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

(四)嫉妒心理

择业中的嫉妒心理使得自己与他人关系疏远,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从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择业中的嫉妒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点评:对待身边的人,像你期待他们对待你一样对待他们。

注:例:某大学一个宿舍4人均找到相对较理想的工作。

专家点评

嫉妒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嫉妒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心胸狭窄,虚荣心太强,名利思想太严重等,实质上是自私的表现。嫉妒心是就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克服嫉妒心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如果别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优势,而自己明显不足,就要坦然对待,审时度势,下决定去超越,或转移竞争方向,在其他方面努力做出成绩。

(五)攀比心理

在就业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性格、生活背景、所遇到的机遇的不同,因而在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同学争强好胜,虚荣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以至于形成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忽视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碰壁。

点评:调整心态,脚踏实地。

(六)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由于受到来自某个团体的心理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方面做出与众人趋于一致的行为。当一个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与周围的人相一致的行为时,他就会觉得,他便容易为这个群体所接受,他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个群体,因而便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其实,这种从众行为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意识。

点评:做一个独特的自我。

注:例:市场营销与销售的区别。

当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得这么做”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从众行为。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在生活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心;第三,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七)自卑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等,对自

己缺乏自信。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缩手缩脚、言行拘谨,甚至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不敢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错失良机。

点评: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

八)自负心理

自负在心理学上指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从而失去自知之明。有些同学认为个人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优秀,是党员,当过学生干部等,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因而在求职时盲目自信,对择业的期望过高;于是,在招聘人员面前,夸夸其谈,对竞争者不屑一顾,因而常引起招聘人员的反感,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

点评: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注: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总是自以为是;自负自傲,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夸夸其谈,胡吹海侃,结果留给用人单位的是浮躁、不踏实的印象。试想,有哪家单位肯要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