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一)

浅谈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一)
浅谈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一)

浅谈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消费结构,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就审计领域而言,极大地加速了审计理论、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桌面审计系统从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aroundthecomputer)发展到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throughthecomputer)再到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withthecomputer)方式,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包容到了计算机审计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

一、分布式技术对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影响以及在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

目前,分布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一些大型企业已经采用了依托于广域网的会计核算方式,并采用了企业ERP,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也初具规模。审计环境的转变必将引起审计方法、审计技术的改变,相应的也应将分布式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审计之中,建立分布式的审计信息资源环境,使得审计人员能及时、快捷、准确地获得多元化的审计信息。目前,分布式技术已经应用于审计管理之中,使审计管理信息实现了异地交流,方便快捷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交换;并且现场审计信息与审计管理信息实现分布式交互也正在试行中。

随着分布式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审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还应逐步建立审计信息资源网络,将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审计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分布式的审计信息查询及处理系统,可以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全方位、多维度地利用审计信息资源开展审计工作。

二、网络安全技术是保证联网审计模式建立以及推广的前提

相对于现场审计而言,联网审计的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将大大提高审计的各项潜在功能。联网审计实现了审计方式的革新和审计效率的全面提升。

开展联网审计后,实现以电子化为依托,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变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查证核实、取证和交换意见,项目现场审计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一,因为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

联网审计能否顺利开展并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联网审计作为一种网络化运营模式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一样,同样需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能够保证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数据迁移和报送的共享平台。这是联网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基础。

对于网络安全,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快速传递;其次,要求对数据库服务器有绝对的控制权,严禁未授权客户和黑客的闯入、盗窃和破坏数据信息。联网审计不管从审计软件还是数据库等方面都要利用安全技术,并建立起一套安全机制,以保障联网审计的安全。对于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等三方面,首先对于接入管理,主要处理好身份鉴别(身份真伪和权限)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是安全监视,主要功能有安全报警设置、安全报警报告以及检查跟踪;最后是安全恢复,主要是及时恢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的信息。对于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可以应用防火墙、数据认证、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技术;另外还可以将不断开发出的新型安全技术及时应用于网络审计中,如将隧道技术充分地运用于虚拟专用网(VPN)等。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为联网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流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审计及审计管理

工作流(WorkFlow)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将工

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进行执行和监控,达到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工作流技术已经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并且在电子政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审计管理方面,工作流技术已成熟应用于机关辅助办公系统(OA)中,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审计精准度分享性 【内容摘要】:审计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将人类从许多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延伸。许多领域诸如会计、工程量计算、工程清单计价均已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审计,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使得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大规模推广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计算机审计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发。 一、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 1,精准度不高。由于审计工作涉及极大量的数据处理,复杂而繁琐。操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审计工作中稍不注意便会在数据录入、处理等环节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进而引发连锁恶性反应。同时传统审计方式下,即使发现有误,通过人工查询到错误源也是极为困难的工作。 2,数据分享度不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各个审计单位之间的数据难以得到共享,有利资源也难以得到分享。大量的数据没有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想实现远距离的共享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对于国家的数据汇总和审计数据库的建立都是极为不利的。 3,审计结果效度与信度不高。由于传统审计方法人工计算精度得不到有效保证,复查困难,各个审计单位资源又难以共享,这样的审计结果其说服力的权威性显然不够,效度和信度自然也得不到较高的保障。 二、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精准性 计算机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远远低于人工处理,同时计算机系统良好的交互模式又使得专业审计人员能对整个审计工程加以监管和控制。计算机能对数据行高速、正确的运算处理使得审计人员能从烦琐枯燥的数据处理中得以解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计算机审计的监控当中。如此一来,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有助于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 如前文所述,传统审计模式下的复查十分困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文书、审计档案越来越多,给保管特别是查阅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要清楚了解多年前的审计数据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保管过程中审计资料也容易遭到破

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

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 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 我是审计的新兵,2008年3月在审计局工作,2009年6月参加重庆市审计局组织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发现计算机审计的功能强大,效率高,特别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替代。在审计局工作四年,经历了“绕过计算机审计”向“通过计算机审计”再到“利用计算机审计”三个阶段。四年期间,利用计算机审计追缴税费入库上千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诈骗案2件等违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审计的功能。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金算盘软件集团账套财务数据手工采集方法,仅供参考。 一、使用金算盘软件集团账套核算情况 我区自2007年起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所有区级部门、街镇、学校的财务账由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使用的财务软件是重庆金算盘软件公司开发的金算盘8E/ERP系统(以下简称金算盘8E),在具体核算时使用集团账套分部门核算,分县级部门、街镇(行政、总预算)、学校四大块核算。金算盘8E的后台数据库为oracle,版本号为9.21,金算盘8E系统提供了两种备份方式,一种是备份oracle格式,其文件后缀名为dmp;另一种是备份为Access格式,其文件后缀名为gdb。利用审计署金审工程服务网站下载的金算盘8E 财务数据采集模板不能将财务数据采集到AO软件重建账套,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将财务数据倒入AO软件进行查询分析,给审计查询分析

设置了障碍。财务数据的本文由收集整理采集成为能否成功推广应用AO软件的一个关键,通过实践成功将该数据采集转换,为我区利用计算机技术审计提供了条件。 二、采集数据存在的问题 审计人员对采集备份的access财务数据分析发现,系统导出的access备份数据中有一张voucher表(凭证主表)仅有一条数据,且导出的其他账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一个账套一个会计年度仅能导出一条凭证记录,导致该财务数据的采集不能应用金算盘8E财务数据采集模板。 三、采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按照财务数据采集的方法之一,从其后台数据库直接获取数据库数据来采集财务数据,针对数据库数据采集财务数据必需获取的三张表,即科目余额表、会计科目表和凭证表。采集三张表的方法步骤为:一是在金算盘8E系统主菜单下选择“文件-数据导出-基础设置-账务-凭证-机构-编码”导出凭证表。 二是在金算盘8E系统主菜单下选择“文件-数据导出-基础设置-科目-机构-编码”导出会计科目表。 三是在金算盘8E系统主菜单下选择“文件-数据导出-财务管理-总分类账-账册报表-科目余额表-打印-选择输出类型(一般选择为EXCEL)-输出文件”导出科目余额表。 需注意,由于该系统设置是集团账下分单位核算,采集导出的凭证表和会计科目表时要按该单位编码设置筛选,进行数据分离,导出

第30讲_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

第三节对审计过程和审计范围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也不改变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但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更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和性质,因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业务流程和控制的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以及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 归纳起来,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与评价。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审计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需要熟悉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结构和运行原理,有必要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范围与对系统的依赖程度直接关联。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审计范围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并受到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的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信息技术审计范围时,需要评价下列内容: 1.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2.信息系统的复杂度 3.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度 (一)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对业务流程复杂度的评估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对业务流程复杂度作出判断: 1.流程是否涉及过多人员及部门,并且相关人员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界限不清; 2流程是否涉及大量操作及决策活动;

应用文-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xa0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连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对 的影响,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 和 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 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和 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环境是指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存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依赖(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如 环境、科技与 环境、法律环境、国际环境等。 美国新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所著的《数字经济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从上面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来人们许多难以处理的会计问题变得轻而易举,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 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3.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予系统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生产等)的管理 ,而不是为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造成在多个系统中数据被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都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

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

计算机审计方法

计算机审计方法

新手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遇到的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法 泰安市岱岳区审计局行政事业科 近几年,随着金审工程的进一步推广,计算机审计已逐步开始在县区基层审计机关使用,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普遍计算机基础差,很多审计人员只在AO培训时初步了解计算机审计,并未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等知之甚少,加之应用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初步使用计算机审计时会遇到很多小障碍、小困难。如:不知如何向被审计单位提取审计所需数据;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财务软件备份数据”和“财务软件数据库数据”的概念有所混淆等,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哪?现根据自身实践与体会同大家探讨如下: (一)关于业务数据 1、业务数据的提取 业务数据是指被审计单位行使职能和日常业务运转使用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后台数据。如医院使用“医院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数据。因此审计时必须要了解该单位业务管理软件后台服务器使用的是何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并确定数据库软件中哪些数据库是审计所需要的,然后备份所需数据库。以一般常用的sql server为例,审计人员可使用数据库备份的方式,到被审计

单位服务器上备份所需要的数据库(注意:大型单位一般机房内会有多台服务器,这时就需要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确认是那台服务器),再到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中新建一个与备份数据库名字相同的数据库,用还原的方式将备份来的数据库还原到新建数据库中即可。 2、所需数据库中数据表提取 获取业务数据以后,审计人员应同时分析数据库中哪些数据表是审计所需用的,计算机知识较差的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审计思路所用到的统计数字,询问该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所需统计数字应从哪些数据表中提取。 3、了解所需数据表中的字段含义 找到审计需用的数据表以后,还要逐一分析数据表中每一个字段的含义(同样也可以询问该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软件服务人员),以便于将来使用SQL语句进行计算分析。 4、数据校验 通过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软件服务人员了解获取的数据表还需要进行校验。以医院管理系统为例,审计人员可以用SQL语句计算出数据库中某一时期住院收费表和门诊收费表的收入金额合计,然后与财务报表中这一时期的相关收入进行核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校验正确的数据,审计人员就可以进行语句查询、分析、计算,获取可疑数据了。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 详细描述: (一)不改变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二)改变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轨迹)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 的具体处理过程到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 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 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 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 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例题: 1.关于信息技术给审计过程带来的影响,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有()。 A.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B.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影响审计线索 C.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心理10Q3 20103003058 泉城学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心理10Q3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 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 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并将会大大改 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 景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变革;关键词4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一股重要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了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审计的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它同传统审计在方法和实践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探讨了计算机审计各种理论的发展,并对计算机审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审计风险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先进的审计工具来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法。我国相关部门曾经对计算机审计作如下描述:“简单地讲,计算机审计包括对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对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进行检查。”根据日本会计检察院计算机中心的观点,计算机审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审计,包括系统安装、使用成本,系统和数据、硬件和系统环境的审计;二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包括用计算机手段进行传统审计,用计算机建立一个审计数据库,帮助专业部门进行审计。 李学柔和秦荣生编写的《国际审计》中作如下定义:“计算机审计与一般审计一样,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其特殊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即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概括起来说,无论是对计算机进行审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都统称为计算机审计。”至于电算化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在内涵上人们的理解基本相同。 可见,对“计算机审计”一词的理解普遍存在两个方面,即对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1 计算机审计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计算机审计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从计算机审计理论到具体的计算机审计技术都有研究。 在计算机审计理论研究方面,傅元略在《会计发展的新领域——Cyber Accounting(计算机网络会计)》中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会计的概念,以反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吕博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的基础研究》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认定分析入手,对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基础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论述等。来明敏在《浅谈计算机审计模式》中介绍了可以从国际上借鉴的四种计算机审计模式,分别是绕过计算机审计模式、穿过计算机审计模式、利用计算机审计模式、在线实时(网络)审计模式;并认为应寻找对策,从促进审计人员更新观念、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制定、规范会计软件设计,以及加大审计软件开发力度等方面努力,尽快建立新的审计模式,从绕过计算机审计转变为穿过或利用计算机审计,最终建立在线实时审计模式,加快我国审计现代化进程。唐飞兵在《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中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地分析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本质作为计算机审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合理性,并对计算机审计基本理论内部层次关系的构建进行有益的探讨。

计算机审计方法

新手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遇到的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法 泰安市岱岳区审计局行政事业科 近几年,随着金审工程的进一步推广,计算机审计已逐步开始在县区基层审计机关使用,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普遍计算机基础差,很多审计人员只在AO培训时初步了解计算机审计,并未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等知之甚少,加之应用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初步使用计算机审计时会遇到很多小障碍、小困难。如:不知如何向被审计单位提取审计所需数据;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财务软件备份数据”和“财务软件数据库数据”的概念有所混淆等,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哪?现根据自身实践与体会同大家探讨如下: (一)关于业务数据 1、业务数据的提取 业务数据是指被审计单位行使职能和日常业务运转使用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后台数据。如医院使用“医院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数据。因此审计时必须要了解该单位业务管理软件后台服务器使用的是何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并确定数据库软件中哪些数据库是审计所需要的,然后备份所需数据库。以一般常用的sql server为例,审计人员可使用数据库备份的方式,到被审计

单位服务器上备份所需要的数据库(注意:大型单位一般机房内会有多台服务器,这时就需要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确认是那台服务器),再到审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中新建一个与备份数据库名字相同的数据库,用还原的方式将备份来的数据库还原到新建数据库中即可。 2、所需数据库中数据表提取 获取业务数据以后,审计人员应同时分析数据库中哪些数据表是审计所需用的,计算机知识较差的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审计思路所用到的统计数字,询问该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所需统计数字应从哪些数据表中提取。 3、了解所需数据表中的字段含义 找到审计需用的数据表以后,还要逐一分析数据表中每一个字段的含义(同样也可以询问该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软件服务人员),以便于将来使用SQL语句进行计算分析。 4、数据校验 通过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软件服务人员了解获取的数据表还需要进行校验。以医院管理系统为例,审计人员可以用SQL语句计算出数据库中某一时期住院收费表和门诊收费表的收入金额合计,然后与财务报表中这一时期的相关收入进行核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校验正确的数据,审计人员就可以进行语句查询、分析、计算,获取可疑数据了。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审计,但仅仅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并未深入展开。建议复习中应当结合第7章和8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本章涉及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课程内容对此进行了扩展补充,建议进行重点关注及学习。 目录 1.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3.对企业利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PART 01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2.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 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质量影响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企业活动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 3.有效的信息系统 ①识别和记录全部授权交易 ②及时、详细记录交易内容,并在财务报告中对全部交易进行适当分类 ③衡量交易价值,并在财务报告中适当体现相关价值 ④确定交易发生期间,并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⑤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 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 4.自动控制的好处 ●能够有效处理大流量交易及数据 ●自动控制比较不容易被绕过 ●相关安全控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信息变得更易获取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监督水平 5.信息技术的特定风险 ●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 ●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安全控制如果无效,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 ●数据丢失风险或数据无法访问风险 ●不适当的人工干预,或人为绕过自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控制虽然在形式及内涵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 PART 02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 一、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技术、光电子技术、机技术、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把分处异地的许多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一个转接网,控制在一个系统内,形成互连网络,从而为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信息;为系统、全面、准确地提供和反馈信息;为对大量信息开展综合和预测,进而为制定与优选决策方案、检查决策执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对的,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盯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 洗礼”。信息技术正对传统会计、实务、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和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环境是指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存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依赖(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如环境、科技与文化环境、环境、国际环境等。 毕业论文 美国新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所著的《数字经济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一书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的数字革命,将 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从上面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会计环境影响的端倪: 1.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来人们许多难以处理的会计变得轻而易举,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与此相对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2.导致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曾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的分支,其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毕业论文 3.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整体资源管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予系统 传统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被用于特定职能部门(例如销售、生产等)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为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提供整体性视图,这就造成在多个系统中数据被重复存储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业务事件发生时,所有原始数据都被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集成于一个逻辑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来定义来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就在一个整合、开放的环境下,与企业内外部系统实现了信息同步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4.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的教育教学系统、学校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有了质的变化,给我们的实际教学也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由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渗透,正在改变着经济的增长方式,改变着产业的存在方式和经营方式,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企业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获取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述,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应用机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济发展;影响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信息化浪潮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产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信息产业群,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信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的重大转变,深刻的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由其所引发的技术创新、扩散、渗透与融合,为人类提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新的途径和模式。信息技术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信息化浪潮与知识经济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向着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手段,并进一步推动社会全方位领域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这两种动因作用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广义上讲,一切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储存、流通、应用的相关技术,均可称为信息技术。如果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我们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是借助于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仁51。”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先导,形成的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群。 (二)经济增长的界定 关于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学界对它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是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给出的:“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一民产出的增加。也可以说,当一国生产可能边界向外移动时,就是实现了经济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1971年接受诺贝尔奖金时所发表的演讲中提到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一)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业务领域逐步深入与发展,在企业的实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审计人员要了解计算机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在审计技术方面的应用,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审计,就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了解掌握相应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审计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方式受到新的挑战,核算手段和相应的程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得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计算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注册会计师审计:①描绘客户系统的流程图,有专门的流程图软件可以使用。②估计审计风险。③准备审计程序。④分析性复核。⑤准备审计工作底稿。 2、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审计手段向计算机审计方向发展也成为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复杂,控制范围从对人的控制、扩展到对人和计算机两方面的控制。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连续性,使大部分职权分离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会计中的账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因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不仅要加强,而且要采用新的方式。 2.2对审计接口设置的要求 为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进一步深加工会计信息的需要,各种会计软件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并把预先设计的一部分审计软件嵌入会计系统中。审计人员以后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时,就可很方便地把需要的数据下载到微机上,使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据,从而能完整、精确地验证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 2.3对数据保留时间的要求 每年的审计一般都要到会计年度结束后酌几个月内才能完成。在此期间,审计小组要检查所有的会计记录,因此、新系统购一个重要功能是充分保留一个时期的交易和相关审计线索,以便完成审计工作。这些数据至少要保留到审计结束。 2.4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要求 新系统必须具有方便的会计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可以选择系统的任意部分进行备份和恢复。系统应确认被修改的数据文件得到保存,尤其是在进行记账、结账等数据的成批处理时,应当提供强制备份功能。新系统还必须提供一个灵活的、界面友好的数据恢复工具。使审计人员在以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时,能方便地获取包括被审计的报表在内的数据。 3、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内容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审计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在计算机会计系统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系统基本情况测评 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有比较规范的经有关部门认证的,也有企业自己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及软件开发者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将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量产生重要影响。

计算机审计方法介绍(doc 10页)

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数据式系统基础审计的重要建设内容,审计方法体系的标准规范是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规划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审计方法目录体系、审计方法模型构建法、审计方法要素。审计方法目录体系确定审计方法资源分类、代码结构的规范,为审计方法信息资源的积累、使用和共享提供重要条件。模型构建法提出审计业务模型构建审计方法的规范,为审计方法的构建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审计方法要素对方法构成要素进行规范,为审计方法的研制、管理和使用提供了规范。 10.专业审计方法体系编制规范 专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依据发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基本规划》及其附录的规范要求进行编制。 专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命名:专业名称+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示例】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专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编制目录: (1)前言。 (2)引言。 (3)范围。 (4)规范性引用文件。 (5)术语和定义。 (6)概述。 (7)审计方法目录(列示目前可规划的审计方法目录体系和方法名称)。 (8)审计方法实例(按本规划第9章审计方法要素具体编制若干个实例)。 计算机审计方法 一、方法正文 1、字体要求: 计算机审计方法:宋体二号 方法代码(填写一级和二级分类码)、方法名称、目标功能、所需数据、分析步骤、流程图、方法语言、适用法规、延伸建议、作者单位、时间、标志等12项内容。等12项元素都用黑体3号。 正文用仿宋3号 Sql 或ASL语言用宋体5号

2、写作要求 标题居中;第一行书写“计算机审计方法”。 十二项元素:开头空二格。正文也空二格。 9.1方法代码 计算机审计方法代码是审计方法分类、管理和应用定位的重要标志。审计方法代码按照7.2代码结构的要求编制。 计算机审计方法代码编制时,分类码执行本规划和专业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规定;流水码在审计师审计方法库中按序列方式编制,入选审计机关、审计署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库时可重新编制。 【实例】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批复审计方法,属于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中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审计方法。其方法代码表示为:BBD/0001。 9.2方法名称 计算机审计方法名称是具体审计事项的方法表述。方法名称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50个字符,能够直接反映其具体审计事项的审计目标,并且尽可能进行正面表述。 9.3目标功能 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目标功能是对具体审计事项的审计目标、审计功能及其实现的表述。 9.4所需数据 根据审计方法的目标与功能定位,确定所需数据和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