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堡铁矿床地质报告

庞家堡铁矿床地质报告
庞家堡铁矿床地质报告

庞家堡铁矿床地质报告

一区域地质简介

位于宣化区东北,地处永定河与潮白河二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也是全国闻名的龙烟铁矿所在地。东临赤城县、南接下花园区、怀来县,西北与宣化县接壤,距宣化城区31.5公里。全镇总面积127.184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因地理位置自然地将16个村分为梁南(坝口、李寺山、大段地、碾儿沟、花家梁)、梁东(汤池口、蛤蟆口、申太庄)和梁西(小吴营、杨家营、白庙、张庄、庞家堡、杨家山、闵家窑、柳沟)三大块。距镇政府所在地最远的村为15公里,最近的村为1公里。

二矿区地质概况

(—) 地层:

太古界桑干群: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以强混合岩化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上元古界:为本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不整合于桑干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

常州沟组:厚170m。可分为二段:

一段:砂页岩,底部为薄层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下部为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含铁细砂岩、薄层砂岩与黑色—灰色粉砂质页岩互层。上部灰白色—灰黑色叶片状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状含铁细砂岩及粉砂岩。

二段:石英岩段,底部为薄层含铁细砂岩及粉砂岩。下部为白色—粉红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交错层发育。中部紫红色薄层含铁石英砂岩、长石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夹中厚层至薄层石英砂岩。

上部灰白—粉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通称大白石英岩)。斜交层理及波痕发育。具褐铁矿斑点,局部含砾。

串岭沟组:厚62m、含铁矿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含矿岩段,由矿下砂页岩、含矿层、矿上砂页岩组成,厚27—30m。

二段:页岩段为灰绿、浅灰色含钾页岩。顶部夹含叠层石的白云岩透镜体,平均厚25.61m,含氧化钾10.15%。本组上部黑色页岩(全岩)等时年龄为19.22亿年(铀-铅法),测定黑云母为19.09亿年(钾-氩法)。

团子山组:厚180m,可分为两段。

一段:底部为含铁石英细砂岩及含粉砂泥质白云岩。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薄层隐晶白云岩与紫红色薄板状含铁泥质白云岩互层。上部青灰色中厚层隐晶—微晶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叠层石主要为简单平行分叉叠层石及锥叠层石,顶部为紫色含铁泥质白云岩夹灰绿色薄层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厚0.3m)。

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段。下部青灰色中厚层含燧石条带微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白—灰绿色薄板状—微薄层白云质粉砂岩及泥质白云岩。上部深灰色厚—中厚层含燧石条带微晶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顶部为黑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砂岩。此段下部见有石盐假晶及冲刷痕迹、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

上述三组地层统称为长城系,之上覆有震旦亚界南口系之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

大红峪组:

下部:硅质灰岩、厚180—200m。

上部:钙质英砂岩,厚200m。

高于庄组:

下部:燧石白云岩,厚250m。

上部:灰白色白云岩,厚400m。

南口系之上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等。

长城系各组地层之间为连续沉积,且其厚度在宣龙坳陷中有显著变化(表1)。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其含矿规模均有所不同(表1、图4)。

庞家堡铁矿床赋存在震旦亚界长城系串岭沟组中。含矿岩段由下而上为:

矿下砂页岩:

下部为薄层细砂岩、白云质粉砂岩互层,其上为灰白色厚层中细粒含铁石英砂岩、泥质铁质粉砂岩(通称小白石英岩),为铁矿层底板。

(二)构造: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平行于褶皱轴,西部走向近东西,向东走向变为NE600倾向南东,倾角由此向南逐渐变小(400~200).

区内有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组。前者对矿床东部破坏较大,使矿层呈阶梯状排列,在4km 范围内,矿层由标高900m递降到600m。

(三)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很弱。

三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体特征

1矿休产状: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平行于褶皱轴,西部走向近东西,向东走向变为NE60°。倾向南东,倾角由此向南逐渐变小(40°-20°)。

区内有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组。前者对矿床东部破坏较大,使矿层呈阶梯状排列,在4km 范围内,矿层由标高900m递降到600m。

矿体呈层状,分布稳定,走向NE60°—70°,倾向SE,倾角30°。沿走向长12km,倾向宽2km。有三层矿,自下而上为:

第一层矿:鲕状赤铁矿。分布稳定,厚度变化小,品位高,平均厚1.77m,最大厚度5.38m,最小厚度0.18m。顶部有菱铁矿层(0层),与赤铁矿呈过渡关系。

第二层矿:鲕状赤铁矿为主、偶夹肾状赤铁矿。平均厚1.27m,最大厚度2.96m,最

小厚度0.26m。厚度变化虽不大,但品位低,需选矿。

第三层矿:肾状赤铁矿为主,偶夹鲕状赤铁矿。分布不稳定,厚度较小;平均厚0.82m,有夹灭现象。

2矿体规模:

含矿层:

三层赤铁矿夹两层含铁细砂岩及粉砂质页岩,自下而上为:

肾状赤铁矿(Ⅲ层) 1.0m

细砂岩及粉砂质页岩 1.2m

豆状和鲕状赤铁矿(Ⅱ层) 1.0m

细砂岩及粉砂质页岩 1.20m

3围岩:

(1).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灰黑色,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斜长石,白色,粒度约为0.5~1mm,含量约为25%;角闪石为黑色,粒径约为0.5~1mm,含量约为75%;石英为灰色,具油脂光泽,粒径约为0.2~0.5mm.含量约为5%。

(2).石英岩:肉红色(为含铁砂质沉积形成),砂质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含量在90%以上,石英: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具油脂光泽,粒径为0.2~0.5mm。

(3).黑色页岩(具波状):灰黑色,片状构造,其中可见波状结构。泥质含量约为70%,炭质含量约为30%。反映了动荡的水体沉积环境。

(4).硅质灰岩: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方解石含量约为90%,硅质含量为10%。中等硬度。

(5).交错层理石英砂岩:红褐色,泥质结构,具层理构造,可见交错层理和层状层理,反映了原岩在形成时受到了单向流水沉积作用和稳流沉积作用,为含铁泥质沉积物沉积形成,岩石中泥质含量大于80%,并因含铁呈现出红褐色。

(6).板岩(具泥裂结构):红褐色,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结构,内部发育泥裂结构,主要成分为泥质和粉砂质,并含有少量的含铁矿物。标本侧面可见V字型的泥裂填隙物,可根据V字型判断地层层序。

(二)矿石特征:

PJB-4 硅质灰岩: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方解石,隐晶结构,硬度3,含量约为85%。硅质,隐晶结构,性脆,硬度大,含量为10%。

PJB-5交错层理石英砂岩:灰白色,半自形细粒结构,具弱层理构造,形成于海或湖泊沉积,

主要矿物石英颗粒,硬度7,石英含量95% 。

PJB-8 鲕状赤铁矿:红褐色,隐晶结构,鲕状构造。鲕粒粒径约为1-2mm,鲕粒致密,鲕

粒间为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为赤铁矿,结构致密,含铁量高。在沉积环境动荡的浅海盆地中,成矿的胶体物(赤铁矿)质围绕砂粒、矿物颗粒或生物碎片呈同心环状沉淀,从而形成浑圆

状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时便沉淀下来,鲕粒密集地固结在一起而成。赤铁矿含量约为95%,其他填隙物约为3%。

PJB-6 板岩(具泥裂结构):红褐色,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结构,内部发育泥裂

结构,主要成分为泥质和粉砂质,并含有少量的含铁矿物。泥质和粉砂质占约70%,含氧化铁的矿物有20%。

PJB-7 含铁质砂岩:浅红褐色,粒状结构,含铁层为明显的红褐色。砂粒粒径约为1.5mm 左右,结构致密,含铁量高,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等碎屑颗粒,湖泊或海相沉积。

PJB—1 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灰黑色,粒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角闪石为黑色,粒径约为0.5~1mm,硬度6-7,含量约为60%.斜长石,白色,粒度约为0.5~1mm,硬度6含量约为20%.石英为灰色,具油脂光泽,粒径约为0.2~0.5mm,硬度7,含量约为5%。

四成矿浅析

根据矿物生长环境分析,矿区先发生断裂构造,然后再经胶体化学沉积作用成矿。将成矿过程分为一个成矿期2个成矿阶段:

(1).水体动荡下,鮞粒赤铁矿的形成

(2).随真溶液蒸发,胶体聚集,形成肾状赤铁矿。

该矿体为胶体化学成因矿床。根据矿石和围岩的结构构造,可判断形成矿体的环境。推测成矿的条件。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体溶液;搬用介质为溶液中的胶体;能量为流水的动力;

通道为由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隙。成矿空间为区域沉降带。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journal/ag 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简述 磷酸铁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分子式LiMPO4,Lithium Iron Phosphate ,简称LFP正极材料,其结构为橄榄石型结构,有高稳定性,和目前锂材料最大的不同是不含钴等贵重元素,没有毒性,原料价格低且磷、锂、铁存在于地球的资源含量丰富,不会有供料问题。其工作电压适中(3.2V)、电容量大(170mAh/g)、高放电功率、可快速充电且循环寿命长,在高温与高热环境下的稳定性高。用作电池的磷酸铁锂材料一般颜色为灰白色,经过包裹碳后成为黑色粉末。 磷酸铁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优点: (1)高性价比,目前,一般国内磷酸铁锂的价格为每吨25万元,国外产品的价格约在30万元以上。我们产品的性能基本上同国内外的主流产品,材料成本和消耗成本(电源,燃料和人工费用)约在8-10万左右,利润率较好。 (2)磷酸铁锂的单位容量约为钴酸锂的75%,成本只相当于钴酸锂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没有爆炸等危险,无毒性,电池循环寿命约是锂电池的4-5倍,高于锂电池8-10倍高放电功率(可瞬间产生大电流),加上同样能量密度下整体重

量,约较锂电池减少30-50%,其在动力电池市场上有更广阔的前景。 建设主要内容: 计划建设年产6000吨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建设研发中心、原料库、成品库、加工车间及办公区域。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亿元,形成年产2000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二期总投资4亿元,达到年产6000吨产能水平。购置设备有实验合成用气氛反应炉及控制设备台、高温纤维加热炉、高能量密度介质搅拌磨、无污染型介质搅拌磨、真空干燥箱、混合机、X射线沉降粒度仪、电超声法纳米粒度仪、比表面吸附仪等,设备总价2500万元。 总投资 5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5亿元,国内银行贷款1.5亿元 经济效益分析 按年生产6000吨磷酸铁锂材料计算,销售收入6000*25万元,利润总额6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

唐家堡铁矿床

河北庞家堡铁矿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宣龙式”铁矿分布范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怀安—赤城一线以南,花稍营—下花园—杏林堡一线以北地区,东西长130km ,南北宽154km ,面积约3900km 2。 2.矿区地质概括 就宣龙式赤铁矿因其多分布于河北宣化、龙关地 区而得名,此类铁矿的中心地带集中在庞家堡,因此又称为庞家堡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亿多吨,保有资源储量1.8亿多吨,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是海相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受矿床成因影响,宣龙式赤铁矿具有鲕状、肾状和豆状的特点,共伴生矿物复杂。(见图1) 2.1地层 太古界桑干群: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以强混合岩化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上元古界:为本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不整合于桑干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 (1)常州沟组:厚170m 。可分为二段: 一段:砂页岩。 二段:石英岩段。 (2)串岭沟组:厚62m 、含铁矿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含矿岩段,由矿下砂页岩、含矿层、矿上砂页岩组成,厚27—30m 。 二段:页岩段为灰绿、浅灰色含钾页岩。 (3)团子山组:厚180m ,可分为两段。 一段:底部为含铁石英细砂岩及含粉砂泥质白云岩。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薄层 图1 庞家堡铁矿地质图 1.长城系白云岩 2.长城系石英砂岩 3.长城系砂页岩4.长城系石英岩 5.太古界片麻岩 6.花岗岩 7.含矿层 8.实测及推测断层

隐晶白云岩与紫红色薄板状含铁泥质白云岩互层。上部青灰色中厚层隐晶—微晶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 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段。 上述三组地层统称为长城系,之上覆有震旦亚界南口系之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 (4)大红峪组: 下部:硅质灰岩、厚180—200m 。 上部:钙质英砂岩,厚200m 。 (5)高于庄组: 下部:燧石白云岩,厚250m 。 上部:灰白色白云岩,厚400m 。 南口系之上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等。 2.2构造 “宣龙式”铁矿带分布区大地构造位置居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宣龙复向斜的宣化向斜构造内。向斜轴线在怀安庙岩村—宣化定方水、段家堡—赤城样田一线,呈近东西或北东东向,至东部呈北东向,为一宽缓的向斜。底部为太古宇变质岩系,两翼为长城系,轴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及中生界地层。 区内的深、大断裂发育,尚义—赤城深断裂既是燕山台褶带与内蒙地轴的分界线,在北部也控制了赋存“宣龙式”铁矿的宣龙海湾盆地的形成和展布;下花园大断裂和蔚县—延庆大断裂控制了向斜南翼含铁矿带的南部边界;西部右所堡—松枝口和洗马林—武家沟北西向大断裂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西界,东部的大海坨—大河南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了宣龙含铁矿带的东部边界。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沉积型铁矿主要类型之一,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底部,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矿产,铁矿沉积在燕辽坳陷陆表海宣龙湾内(见图2) 。 铁矿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地区的宣化-龙关-赤城一带,大致呈北东东向展布。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燕山坳陷带西部的宣龙坳陷内,其北部边界与内蒙古地轴南缘相邻,西南侧与五台台隆相接。该区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的桑干群、中元古界的长城系、蓟县系和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中元古代长城系由下而上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是一套由碎屑岩-泥质( 粉砂质) 岩-碳酸盐岩组成的较完整的海浸沉积旋回。其中矿层赋存的串岭沟组,厚 11 ~ 91m ,主要由含砂质条带的粉砂质页岩、含铁砂岩 和铁矿层组成,含矿层中一般有 1 ~ 4层赤铁矿,其顶部常有一薄层菱铁矿,各矿层厚度 0. 3 ~ 3m 不等。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较少, 以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侵 图2 华北长城期古地理图( 据王鸿祯等,1985)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探讨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特征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是指以传统的哀牢山成矿带为中心,包括与其相邻的矿田、矿区在内的多金属矿床分布密集区,地处由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为纽带而发生相互联系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古大地构造单元结合地带。 标签:哀牢山复合造山多金属 1研究的背景 哀牢山南段铁、铜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选区项目工作范围:东起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勐桥乡腊哈迷,西至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大羊街乡底勐坝一带,北以红河(红河断裂)为界,南抵哀牢山断裂,为一近北西走向的狭长地带,长约123米,平均宽约15千米,工作区面积约1931平方千米。横跨红河、元阳、金平三县地界,主体上沿哀牢山山脉呈偏西北方向展布。地理坐标:东经102°19′00″—103°24′00″,北纬22°52′00″—23°25′00″。 工作区内交通较为便利,从省城昆明或红河州所在地通往各县城的道路均有二级公路相连,通往各矿床、矿点的道路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仅少数矿床、点不通公路或雨季时不能通车,总体上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 哀牢山地体地处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划属持提斯成矿域三江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原特提斯(Pt3—Pz1),古特提斯(D—T3)和中特提斯洋(T3—E1)的3次打开和闭合,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的2次强烈碰撞造山作用及盆山(或洋陆)与壳幔的2种转换的复杂演化过程,造成了区内地球各圈层物质的大循环、大混杂、大汇聚(李兴振,刘文均,1981),为三江地区形成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背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早元古代(2500-1800Ma),扬子板块康滇古陆核西部及其以西的西扬子海槽构造活动强烈,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和陆源沉积,并有超基性、基性和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在该区产出大量的与海相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海相火山气液型铁铜矿床,造就了东川—易门—元江大型—超大型铁铜成矿带,此成矿带习称“昆阳裂谷带”,裂谷作用是广泛的全球事件(龚琳等,1996),可视为特提斯洋早期打开的直接证据,并对哀牢山南段铁、铜矿床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特提斯的分化起始于新元古代(1000-570Ma)形成于早古生代(Pz1)。古特提斯则从晚古生代(D)初期延续至中生代三叠世,形成于三叠世晚期(T3)。中新特提斯从三叠世未期开始下陷,到侏罗纪进一步扩张形成中生代洋盆,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洋壳开始形成,侏罗纪中、晚期至早白垩世,洋区普遍强烈沉降,大洋扩张,洋盆内部构造分异和岩相厚度变化明显,原有的碳酸盐台地崩塌,洋壳继续形成。白垩纪中期,由于大西洋扩张和印度陆块向北漂移,特提斯洋开始萎缩。早第三纪(E1)特提斯洋大部封闭逐渐上升为高峻的山系,局部残留了一些内海(黑海、地中海和里海西部)直至现代。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印度大陆(南

重要的矿床类型(带图)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重要的矿床类型 1、矽卡岩型铁矿床 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 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o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oC。 (2)矿床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矿床

06级地质班 《矿床学》期末试题(A) 一、名词解释 1.矿床 2.矿石 3.盲矿体 4.围岩蚀变 5.斑岩铜矿床 6.气水热液 7.沉积矿床 8.煤化作用 9.层控矿床 10.沉积矿床 二、填空 1、矿床由矿体和组成,矿体由矿石和组成,矿石由和组成。 2、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经济因素你认为主要有, 等。 3、加拿大肖德贝里矿床是产出、的世界著名矿床。 4、气水热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主要来源有、、和_ 。 5、矽卡岩矿床形成的两期五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阶段和阶段,硫化物期包括和阶段。 6、根据沉积矿床成因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四类,即

1),2),3) 和4)。 7、根据我国找矿实践经验,冲积砂矿床在以下地段内常形成富矿体: 1),2),3)和 4)等。 8、形成盐类矿床的必备条件是和水 盆地环境。 和。 9、我国聚煤期主要有纪、纪、纪 和纪。 油气藏和封闭油气藏。 10、变质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和 _ ;变质矿床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成因类型,即 矿床、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 三、选择填空 1、我国矿产资源中严重短缺的矿种有() A. 铬、铂、钴、钾盐、金刚石等; B. 铬、稀土、金刚石等; C. 铬、铂、铜、金刚石等; D.钨、铅、锌等 2、西藏罗布莎矿床的主要矿产是()。 A. 铬、铁、铜; B.铅、锌、铬; C.金、稀土; D.铬 3、按卡尔波娃的阶段说,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形成于()阶段。 A. 晚矽卡岩; B. 氧化物; C. 早期硫化物; D. 晚期硫化物 4、湖南锡矿山是主要产出()的矿床。 A. 锡; B. 锑; C. 铁; D. 铅锌 5、斑岩铜矿床是世界铜储量规模最大矿床类型。()就是我国著名矿床。 A. 德兴铜矿床; B.铜官山铜矿床; C.东川铜矿床; D.拉拉铜矿床 6、()是典型的沉积成因矿石构造。 A. 浸染状构造; B. 块状构造; C. 纹层状构造; D. 条带状构造 7、钾盐是在卤水蒸发晚期沉积的。瓦利亚什科提出()假说来解释钾盐矿床的形成。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贵州省谭长坤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的特征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完成了对贵州省清镇市地层、构造及岩浆的研究。并且对区域地层、玄武岩和花岗岩以及岩石学、地球化学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分析了玄武岩、花岗岩以及矿产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是地球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其特征在贵州省清镇市锡多金属矿床地质中被很多地质专家勘测出来,这些微量元素是很多地质科学家研究的对象,运用这些岩石的特征来分析贵州省清镇市矿区地质构造的情况和演化情况有着重要帮助,比如成矿时代、矿床地球化的成因、成矿大地构造演化的具体情况,对各个矿体的形态产生原因分析的比较透彻,并给出了矿体产生的具体位置和矿床的特征。指出在贵州省清镇市矿区进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不仅可以取得矿床成因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对于指导矿山的矿勘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绪言 1.1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贵州省清镇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南部,从整个中国地形来看,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滇中湖盆高原的南部,贵州“山”字型构造弧顶端的东南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多系喀斯特溶岩地貌,多暗河、溶洞,地面缺水。清镇面积较大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据2014年人口普查清镇市人口达到40万之多,清镇生产锡量较大,是中外闻名的"锡都"。开采锡

矿历史源远流长,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清镇市境内共有276条公路,形成了一张很大的交通网。有高等级公路和窄轨铁路直达贵阳,南至紧邻越南的边境重镇河口。但清镇市的交通总体还不发达,有些地方地势偏僻、公路等级较低、交通条件差。 清镇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在600万吨以上,其中锡储量在90万吨以上,占中国锡储量的33%左右。另外稀贵金属如铍、铋、镓、锗、镉、银、金等,霞石储量在30亿吨以上,为全国霞石储量之冠。清镇不仅锡矿储量丰富,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清镇的已探明资源种类达到28种之多。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清镇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实现了稳中有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城乡消费力增长,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平稳运行;矿产资源为财政收入作了极大贡献。但当前资源情况吃紧,能够满足开采的矿产山不断减少,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出新的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才能不断探明深部矿资源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2区域矿区地质背景 清镇锡矿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已探明的大型锡矿之冠,包括老厂、松树脚、卡房等几大著名的矿田。 2.1大地构造位置 清镇锡矿位于我国华南地槽褶皱区,处于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三大板块交接处附近。 根据已有的区域资料,已探明滇东南地区的莫霍面等深线大致呈北东向状平行分布, 其北西以师宗一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扬子克拉通的石屏一曲靖台褶带相接;其南西以红河断

电极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初步调研报告(精)

电极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初步调研报告一、锂电池正极材料情况简介

目前取代钴酸锂材料有两个方向:

一是在动力电池领域,锰酸锂和磷铁酸锂是最有希望的材料; 二是在通讯电池领域,镍钴酸锂和三元材料是最有希望代替钴酸锂的正极材料。 1.3正极材料的首选: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的出现,让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更为明朗,因为其动力、充电后续驶时间和成本上有很大改进。同时,磷酸铁锂的成本也要低于锰酸锂。磷酸铁锂是由 资源丰富的元素构成,价格低,而且毒性也低,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磷与氧元素结合力强,即使电池内部发生某种短路也不会释放氧气,造成火灾危险性少。与钴酸锂型蓄电池相比,其安生性显著提高。但其致命弱点则是“导电性”不好,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技术有用导电碳包覆颗粒、用金属氧化物包覆颗粒、用纳米制程让颗粒微粒化等。若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磷酸铁锂的巨大优势将促其成为车用电池的首选材料。 二、磷酸铁锂合成技术情况 正极材料的工艺极大地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因此提高和改良工艺是电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工艺法,比较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1. 高温固相法 高温固相法是磷酸铁锂生产的主要方法,也是最成熟的方法。通常以铁盐(如草酸亚铁 FeC2O4 · 2H2 O、磷酸盐 (如磷酸氢二铵(NH4 2 HPO4 和锂盐(如碳酸锂Li2CO 3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充分混匀后,在惰性气氛中先经过较低温预分解,再经高温焙烧,研磨粉碎制成。 优点: 高温固相合成法操作及工艺路线设计简单,工艺参数易于控制,制备的材料性能稳定,易于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缺点: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浅谈红旗山铁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该区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体特征,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接触变质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并总结其找矿标志。 标签:铁多金属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红旗山铁多金属矿区位于兴安-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北缘。区域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铅山组(∈1q)、中生界上二迭统-下三叠统五道岭组[(P2-T1)w]、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风山屯组(T3f)、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光华组(K1gh)、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2)区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有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γδ43-2b)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43-2b)岩组;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ηγ51)岩组、正长花岗岩(ξ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岩组,碱长花岗岩(χγ51)大面积分布在矿区西侧,是该矿床矿体的底板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脉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其它为花岗斑岩、细晶闪长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褶皱较发育,表现为复背斜。 2 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西林群铅山组沉积岩(∈1q)及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统五道岭组火山岩{P3w},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呈带状零星分布,铅山组被五道岭组不整合覆盖。 根据岩石特征将铅山组划分为三段,即下部粉砂岩夹钙质砂岩、石英砂岩段;中部白云质大理岩夹粉砂岩段;上部粉砂岩夹板岩段。总厚度大于340米。 五道岭组划分为两段,即下部中性火山岩段,上部酸性火山岩段。总厚度大于120米。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广泛,深成至浅成岩均较发育。出露侵入岩为印支期斜长花岗岩(γο51)、白岗质花岗岩(χγ51),燕山早期石英正长斑岩(ξοπ52)、正长斑岩(ξπ52)。 控矿构造为早期形成的北东向压扭性构造,与此同时产生了北北西向与东西向两组张扭性断裂,尤其以北北西向断裂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 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角岩化、硅化、蛇纹石化、碳酸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 铁、铜、金矿床 主要工业类型 系别:地科 专业:地质1201 姓名:张闻翔 学号:0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4年11月23日 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1:斑岩铜矿 含义及特征 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 (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 (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 (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 (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

(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 (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 (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 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 (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 (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在许多斑岩铜矿床的现代分类中,利用了如下一些特征,不仅要考虑单个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特征的组合:(1)所处大地构造和古构造的位置;(2)含矿岩浆建造及其所形成的含矿斑岩相的成分(3)含矿岩浆建造所侵入的地壳厚度和成分;(4)由R.H.西利托所划分的斑岩铜矿系统中矿体的产状(5)含矿岩浆岩体形成的深度,(6)是否存在角砾岩简;(7)主要矿石和台有掺入组分的矿石的成分;(8)金属矿的分带特征,(9))热液蚀变岩的成分及其分带性,(10)含矿侵入体及矿体体的形态特征。 时空分布 斑岩铜矿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5%,其次为中生代,大约占35%,中生代之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仅限于中亚-蒙古的古生代造山带和某些前寒武纪的克拉通造山带。 世界上90%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在环太平洋带,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带的被动大陆边缘,太平洋西岸,作为超大型斑岩铜矿的仅有中国的德兴铜厂铜矿和印尼的格拉斯贝格。 近年来在中国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和西南三江成矿带发现了驱龙、甲玛、多龙、普朗等超大型铜矿。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学:斑岩铜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主要与钙碱系列的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即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有关,特别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占绝大多数。斑岩体一般与安山岩和英安岩等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有关。侵入体主要是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与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被动侵位,而且斑岩体的出露面积不大,一般不超过10平方公里。 地球化学:斑岩体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特点是:一般 CaO+Na2O+K2O>Al2O3>Na2O+K2O(摩尔数),通常k2O>Na2O,锶的初始比值较小,

矿床学-填空+选择+判断

1、矿床由矿体和围岩组成,矿体由矿石和脉石组成,矿石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2、矿床规模愈大,工业品位要求愈低。 3、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经济因素你认为主要有动力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 4、早期岩浆矿床的主要矿产是铬铁矿、铂和铂族元素,典型的矿石结构是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晚期岩浆矿床的主要矿产是钒钛磁铁矿,铬铁矿,典型的矿石结构是海绵陨铁结构。 5、加拿大肖德贝里矿床是产出铜镍硫化物的世界著名矿床。 6、含矿伟晶岩脉的带状构造从外到内可分四个带,即边缘带、外侧带、中间带和内核;伟晶岩矿床是某些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的重要来源;重要矿产地如新疆阿尔泰稀有元素花岗伟晶岩矿床。 7、气水热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主要来源有岩浆热液、地下水热液、海水热液和变质热液。 8、研究围岩蚀变的意义体现在:矽卡岩化、云英岩化是高温蚀变,青盘岩化、绢云母化是中温蚀变,碳酸

岩化是低温蚀变。 9、矽卡岩矿床形成的两期五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硫化物期包括早期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硫化物阶段。 10、斑岩铜矿床的蚀变分带非常发育,由内向外分为1)钾化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4)青盘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 11、根据沉积矿床成因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四类,即1)机械沉积矿床,2)胶体化学沉积矿床,3)生物化学沉积矿床和4)蒸发沉积矿床。 12、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分带自上而下可分为氧化带、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和原生硫化物矿石带,其中氧化带自上而下又可分为完全氧化亚带、淋滤亚带和次生氧化物富集带。 13、根据我国找矿实践经验,冲积砂矿床在以下地段内常形成富矿体:1)河流内弯地段,2)河流由窄变宽处,3)坡度由陡变缓处和4)支流与主流汇合处等。 14、我国沉积铁矿床,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产出层位为中元古代;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产出层位为泥盆系。 15、形成盐类矿床的必备条件是持续干旱气候和封闭、半封闭水盆地环境。 16、微生物在成矿作用中可能以四种主要方式起作用,即促使成矿元素富集、改变环境的物化条件、产生有机酸和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元素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 17、我国聚煤期主要有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18、油气藏形成条件包括能产生大量石油的生油岩、多孔的渗透性储集岩和由储集岩与不渗透所组成的有效圈闭;圈闭又称为油捕,其必备条件是储集层、盖层和封闭;根据圈闭类型将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封闭油气藏。 19、变质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_ 气水溶液;变质矿床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成因类型,即区域变质矿床、接触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 20、最著名的全球巨型成矿带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和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全球储量最大的金矿床是南非的维特瓦特斯兰德金矿床。 1、矿体的产状应包括矿体的空间位置、矿体的埋藏情况、矿体与地层的空间关系、矿体与构造的空间关系、矿体与 岩体的空间关系等五个方面的状况。 2、成矿物质在热液中可能的三种迁移形式是卤化物、络合物、胶体溶液。 3、形成蒸发沉积矿床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是干旱的气候、封闭或半封闭的盆地。 4、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圈闭等四个重要条件才可能形成工业油气藏。 5、最重要的成煤沉积环境是沼泽。 6、矿石矿物是矿石中的可利用矿物。 7、分异完好的伟晶岩一般可分为边缘带、外侧带、中间带和内核。 8、绿泥石化是中温热液矿床常见蚀变.。 9、在植物埋藏成煤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叫煤成气。 10、据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环境,变质成矿作用分为接触变质成矿作用、区域变质成矿作用和混合岩化成矿作用.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夹持于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断裂、潘河-马超营-拐河-沙河店断裂之间;该区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豫西卢氏和栾川一带,以银家沟、后瑶峪、骆驼山矿床为代表。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处于灵宝县南64km处的朱阳乡,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几次勘查工作,目前为大型硫铁矿矿床,伴/共生的铁、钼、铜、铅、锌、银、金等有用组分均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 标签:硫铁多金属矿床热液交代型矿床花岗斑岩硫铁矿成矿模式 1成矿地质背景 (1)区域地层。豫西地区沉积了中新元古界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等地层,以含火山岩、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中元古代熊耳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使海水中聚集了大量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火山期后沉积下来,成为后期成矿的有利矿源层。 (2)区域侵入岩。区域燕山期中酸性斑岩体较为发育,斑岩多为小型岩株,其岩石化学特点为:ω(SiO2)=60%~70%,ω(K2O)=3%~6%,K2O/Na2O=2,ω(Al2O3)>15%,ω(Fe2O3)>1.6%,ω(CaO)>1%,ω(MnO )=0.05%;岩体中富Pb,Ag等成矿元素。这类小岩株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 (3)区域构造。黑沟—栾川大断裂为区域性的主干断裂,并派生出一系列近EW 向次级断裂,同时区域的NE-NNE向断裂也很发育,并与近EW 向断裂构造交汇,在断裂交汇处形成众多中酸性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往往具有等距性,各带间距7~8km,岩体间距5~6km。近EW 向和NE-NNE向断裂构造成为区域的控岩控矿构造。 2矿区地质特征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杜关向斜南翼近轴部,地层为向N倾的单斜岩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底部的黄绿色页岩,地层产状340°~350°∠18°~20°。矿区断裂可分为近EW 向、NNE向、NWW 向和NNW 向4组。 矿区位于吉家坡—十三亩地和庄科—大村2条EW 向断裂之间和银家沟一夜长坪NNE向断裂带的北段。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破碎带)是硫-铁-锌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岩体内的构造裂隙对钼矿体起控制作用;外接触带白云岩中的断裂构造,特别是产状平缓的层间裂隙,是铅、锌、银多金属矿的重要赋存场所。几种不同类型的控矿构造在空间上连接交错,时间上往往叠加,使矿化富集程度增强,多种成矿元素累积,同时又造成矿体形态、产状的复杂多样。

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磷酸铁锂的上市公司一览

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磷酸铁锂的上市公司一览 本文来自:财富赢家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 作者:冬季风点击1055次 原文:https://www.360docs.net/doc/fd4329285.html,/viewthread.php?tid=145421 上市公司, 正极, 锂电池, 磷酸, 生产 磷酸铁锂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目前全球已经有很多厂家开始了工业化生产,国外美国Valence(威能)公司和A123(高博),国内天津斯特兰,北大先行等。其特点是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廉,无毒性,不造成环境污染。世界各国正竞相实现产业化生产。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国内开发出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是2005年7月。其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其它材料所无法相比的,这些也正是动力电池最重要的技术指标。1C充放循环寿命达2000次。单节电池过充电压30V不燃烧,穿刺不爆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做出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更易串联使用。以满足电动车频繁充放电的需要。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1]、杉杉股份 (600884): 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控股75%。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中国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拥有年产5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钴酸锂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锰酸锂500吨。目前产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钴二元系、镍钴锰三元系、磷酸铁锂等。2007年钴酸锂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稳稳占据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地位。长沙杉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控股82%。主要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有钢壳液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几十种动力电池产品。产品材料体系有锰酸锂系列、磷酸亚铁锂系列、三元体系电池。 [2]、中国宝安 (000009): 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上拥有绝对的行业话语权。主要通过2家控股子公司进行。控股55%的贝特瑞公司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也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制定者,贝特瑞公司,控股55%。是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市占率80%,全球第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第一,目前全球第三。贝特瑞09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1500吨/年。天骄公司,控股75%。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08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30-40%。08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805吨,销量665吨;09年保守产能是1400吨,负极材料钛酸锂180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09年6月达产,年产能是150吨。 [3]、金瑞科技 (600390):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钴酸锂(LiCoO2)是目前唯一已经大规模产业化并广泛应用于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公司子公司长远锂科(公司占16%,大股东占84%)是专业生产钴酸锂的高新技术企业。05年钴酸锂年产量达1500吨,其中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新技术生产的球状钴酸锂为1000吨。08年金瑞科技开展了磷酸亚铁锂制备技术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研究。新型锂离子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其比容量比钴酸锂高出30%以上。

矿床学实习报告(修改 2)

实验五岩浆熔离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分析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加深对矿床形成机理的理解。 3.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分布规律,以便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标本:1-混合岩(围岩)2-蛇纹石化大理岩(围岩)3-条带状片麻岩(围岩)4-贫镍矿(矿石)5-铜镍矿(矿石)6-花岗岩(围岩) 7-大理岩(围岩) 图件:1-《金川铜镍矿床区域地质略图》、2-《金川矿区主要矿体示意剖面图》、3-《I矿区东部1640中段矿体分布图》 三、实习要点 1.区域地层分层、构造特点及其与岩体分布的关系; 2.岩体产状、规模、岩相特点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3.矿体的类型、形态、产状、规模及其分布; 4.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点; 5.矿床成因。 四、思考题 1.岩浆矿床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岩浆成岩作用与岩浆成矿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分析讨论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几种不同类型矿体的产出条件及成因

六、实验报告

实验六岩浆热液矿床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特点。 2.加深对该类矿床成矿多阶段性的理解,并掌握其划分标志。 3.熟悉脉型钨矿床的蚀变与矿化模式(如五层楼模式)。 二、实验内容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 标本:1.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围岩) 2.寒武系浅变质岩、石英砂岩(围岩) 3.石英(脉石矿物) 4.黑钨矿(矿石矿物) 5.辉钼矿(脉石矿物,含矿层) 6.黄铜矿(脉石矿物,含矿层) 7.云英岩化花岗岩(含矿层下部围岩)8.云英岩(含矿层下部围岩) 图件:1.《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示意图》、2.《西华山640、644中段某矿脉形态》、《西华山钨矿床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与矿物分布关系示意图》 三、实习要点 1.本区地层、构造特征; 2.西华山花岗岩体的产状、侵入时代、期次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3.围岩蚀变类型、分带性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4.矿化富集的部位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带性; 5.矿体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及其与控矿构造的关系。 四、思考题 1.热液矿床有哪些共同特点? 2.热液矿床与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研究围岩蚀变有什么意义? 4.热液矿床有哪些主要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如何? 五、分析讨论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特点及矿化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