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XXX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与疾病做抗争的宝贵知识结晶。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特别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使用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目前,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XX县中医医院作为县级中医药龙头单位,肩负着XX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旺的历史使命。医院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XX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
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一)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
我国《宪法》和《条例》都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的方针,但落实的效果却远不尽人意。由于机构不健全,管理环节缺失,诸如像《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第十条第三款“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八条第二十九款“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全部单味或复方中药饮片及药材纳入个人帐
户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适当降低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自付比例。对住院病人采取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综合类项目进行治疗的,费用直接进入统筹共付结算,不再有先自付部分;对参保患者在定点综合医院及定点中医医院住院费用中的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等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不作限制”。《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品种纳入本省基本药物的补充目录,鼓励使用中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诊疗项目的报销比例。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中医诊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不作限制。”等等这些好的政策法规难以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在医保、新农合政策制定时,并未真正体现实施。
(二)、专科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整体素质较差
人才,尤其是中医专业技术人才贫乏的突出问题,是制约县级中医药事业发展最核心,最致命的瓶颈。由于地方一些政策的限制,从乡镇调一名“得用”的中医专业人才非常困难,我院成立于1988年,通过20余年的努力,现有职工223人(在职在编151人,聘用72人),开放病床200余张,有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87人;执业医师(含
助理医师)57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21人。
医院就诊人数大幅度增加,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县、乡、村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严重缺乏。现在大多数乡镇未开展中医药服务,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县级中医院也到了青黄不节、后继无人的状态。一方面,近年来我县乡年年参加了卫生系统紧缺人员招聘,但县级医院都很难招聘到优秀专业人才,乡镇卫生院基本上年年无人问津,县级医院本县生源回来的也较少,外地招来的大多工作一两年辞职离开,导致年年招,年年缺人。另一方面,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大学本科五年,如读硕士、博士又是三五年,出来后要三年住院医师培训,期间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才能从业,所花费的成本具大,其幸苦成度比其它学科要难得多,工作了还要继续学习反复进修培训,要成为医院独立从事临床技术人员没有十余年是不行的。目前大多本科以上医学生毕业不愿到县乡级医疗机构工作,主要是县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设备跟不上、待遇低,没有发展空间。
毕业生招聘不来,岗位又缺人,医院只得雇用了大量的临时人员充斥到各个岗位。按中医专科特色的办院要求仍相差较远。由于人才结构不合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中医医生较少,中医传承严重受限,造成传统中医后继乏人。以至于在门诊起顶梁柱作用的“名医们”相继退休后,后备人才跟不上,出现人才断档,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专业人才分不来,
调不进,原有的人才留不住,现有的专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院如何能够发展?
(三)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欠缺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医医院也是如此。多数中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过分依赖西医学的检查指标,较少运用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大多数借助现代化仪器诊断疾病,西药使用量多于中药使用量。中医院药品收入中,中药收入所占比重较低。此外,中医医院员工工资奖金、房屋建设、设备添置、就医条件改善等都要靠业务收入来支撑。加之中医医院建院历史较短,底子薄,中医人才缺乏,设备更新缓慢,投入不足,占地偏小,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的现状,制约了中医特色专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压力更显沉重。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反成了中医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若单纯靠中医药创收,医院难以生存发展,当然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广泛使用。
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
财政部门要逐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落实对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县财政设立设立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医机构基本建设、房屋设施、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