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私募基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私募基金写入《中国投资基金法》(即草案中所称的“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草案第五稿的消息传出后,一个庞大的灰色市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随着“基金黑幕”事件引发的争论,以及证监会依法查处基金违规交易消息见诸报端之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更加引起业界的重视。

目前市场人士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现实是: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已经很多了,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

那么何为私募基金?目前私募基金在我国的现状怎样?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一新生事物呢?
一、私募基金的涵义及分类
第一、私募基金的涵义: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

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又可以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实质是“专家理财、代为管理”。

第二、私募基金的类型:1、按私募基金的开放程度,可以分为(1)开放式私募基金:这类基金的投资者随时可以买入和赎回基金单元。

由于完全开放需要配备庞大的客户服务体系,不仅成本高,运作难度也大,所以采用这种形式的不多见。

(2)半开放式私募基金:这类基金介于完全开放与完全封闭之间。

(3)封闭式私募基金:这类基金成立后,一般要封闭运作较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投资者与基金管理者之间不进行基金单元的买卖。

2、按私募基金组织形式,可以分为(1)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

目前的投资公司,实质上就是一种随时扩募,但每年只赎回一次的公司式私募基金。

(2)契约式私募基金: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应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

(3)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

比如,虚拟式私募基金在设立和扩募时,表面上是与每个客户签定委托理财协议,但这些委托理财帐户是合在一起进行基金式运作,在买入和赎回基金单元时,按基金净值进行结算。

二、中国私募基金产生的背景
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着两种基金:一种是原有的老基金,主要以地产、证券类为投资对象,其资质较差,现正逐渐清理合并,另一种就是证券投资基金,是以股票、国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它们都是契约型封闭基金。

除此之外,华安基金首家试点推出了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

虽然现有的两种基金都是较成型、开发行的基金品种。

但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市场操纵,不少基金持有的个股都是前期涨幅巨大的个股,令不少投资者对其经营业绩真实程度和其发展前景保有怀疑的态度,于是在此前提下,不少投资者将资金交于私募基金。

三、中国的私募基金隐痛无处不在
其实,私募基金在我国股市中早就存在,主要投资者和募集者私自达成协议筹集而成的,其募集形式多种多样,在筹集方式上带有一定的不合法性。

但从其发展速度来看,目前总计已经达到2000-5000亿的规模,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工作室处于半公开状态:以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的各类“工作室”,是目前最公开最常见的私募基金。

主要负责给客户提供详细的市场操作
计划。

而且随着资金量不同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所谓“金牌会员”、“银牌会员”等。

一般地,进入工作室所要求的资金量门槛并不高。

在深圳,一些著名咨询机构下的工作室,只要有50万就可以达成合作的口头协议。

正因为资金量不是太大,一些客户提出了较高的年保本收益率,这一数字目前一般为20%左右。

“公司型”规模庞大:从1997年至1998年,更加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以公司形式出现。

如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及投资公司。

按《公司法》要求,企业大部分资产不能投资于股市,投资咨询公司也只能做简单的咨询业务。

但实际上,众多咨询公司、顾问公司一直在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操纵着数目颇为庞大的地下私募基金。

与国外私募基金相比,国内这些基金管理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更高,至少都在10%以上,有的更是达到了30%。

之所以比例这么高,是因为一方面国内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是这些基金的操作都处于地下状态,风险比较大。

券商,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上亿元的大资金远不如小资金有保证,因此,为了吸引大量资金,一些证券公司营业部就有类似的“一级市场基金”,随着一级市场的活跃,这类基金增长亦十分迅速。

之后,综合类券商经批准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现金、国债或者上市证券。

从地下秘密转为地上公开后,各券商之间在这块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精英型”基金受追捧:从1999年中期起,由于投资管理公司成为证券业的一大热点,大量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纷纷跳糟出来自己做业务。

他们所操作的基金大多是较为“规范”的私募基金:以专用账户的形式存在,在出资额、使用期限、分配等方面都参照公募基金。

监管方面,这部分基金多让大投资者做资金的监管人,重大投资则须经投资人本人同意。

因经营业绩相当不俗,这些“精英型”基金在市场上颇受追捧。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这不是挺好吗?可为什么这些地下私募基金现在都希望浮出水面,都想要一张“准生证”呢?
隐痛之一:保底收益涉嫌违法。

为了吸引客户,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咨询公司大都有各种承诺,如保证本金的安全、保证年终收益率等。

即使是一些工作室在与客户签定口头协议时也会有类似承诺。

然而,由于目前私募基金承诺的年终收益率大多在10%至30%之间,大大超过了银行存款利率。

所以,含有承诺的私募基金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实际上近乎于非法集资了。

隐痛之二:口说无凭。

对于一些小私募基金,如工作室,双方完全凭一种私人间的信任关系建立起委托关系,大多只有口头协议,根本没有正式的文本合同。

因此,双方的合作关系就无法受到法律保障。

隐痛之三:基金做大也有烦恼。

尽管地下私募基金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持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但是,大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仍然存在制度上的漏洞。

基金做大了又没有外部监管,自然会引发连锁反应。

隐痛之四:公司型基金成本偏高。

对大型私募基金来说,如果采用一个专用账户来运作,由于风险较高,难以获得投资人的认同。

这样,它们往往不得不采用公司制形式,所以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四、中国私募基金的最佳选择——“半开放、组合式、产业投资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投资基金还只有公募形式,私募基金对我国基金市场及投资者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私募基金的产生,为现有的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品种,为我国目前6万亿的民间资金提供了另一个投资渠道。

同时这类基金介于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之间,是目前投资基金的一种衍生物,能够增
加市场中的资金供给。

从管理层的意图来看,国内基金业的市场化步伐会越来越快,将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基金品种的创新会越来越多;二是基金业的进入壁垒会越来越低。

所以今后,证券公司介入私募基金业务将成为一种必然。

近来,我国在《投资基金法》中也明确提出,新的投资基金法将考虑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者的范围、投资额加以限制,将要求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严格履行市场准入条件,包括一定的经营场所、良好的管理资金能力等。

由此可见,私募基金的合法化是大势所趋。

那么,在我国应该确立怎样的私募基金呢?“半开放、组合式、产业投资式的私募基金”是第一类的选择。

第一、由于半开放式私募基金既有利于规模的扩张,又比较容易运作,比较符合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的需要。

其中,“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入基金单元,但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允许赎回”的半开放式私募基金,尤其值得券商去发展。

第二、采用组合式的组织形式,便于资金长短期限的匹配,使投资策略与组织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包括:(1)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2)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3)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4)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第三、产业投资策略:(1)基金选择高科技行业作为其投资领域。

由于高科技行业范围很广,为提高专业性,基金只集中投资于某一两类高科技产业,如软件产业、新材料产业。

基金所集中投资的产业应在基金章程中规定清楚。

在基金运行步入正轨后,其在该产业中的投资应不低于其非现金资产的80%。

(2)基金在特定行业中进行风险投资与证券投资。

为保证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投资的比例应不高于基金资产的30%。

风险投资与证券投资应力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3)基金在特定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策略主要有:投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的非上市公司权益,通过IPO实现投资收益;投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的非上市公司权益,通过收购兼并、权益转让,来实现投资收益;通过风险投资来促进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

(4)基金在特定行业中的证券投资策略主要有:投资于该行业中的成长型公司股票;投资于该行业中价值型公司的股票;投资于传统行业中进军该产业的价值型公司的股票;通过证券投资促进风险投资。

(5)为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规避市场风险,基金可以投资于高等级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其具体投资比例由基金管理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6)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基金可以投资于期权、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但有关的投资政策应经过基金持有人大会批准。

另外,开展私募基金还需做大量的核心工作,具体包括:组织架构的设计、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投资技术的开发。

从组织架构的设计上,开放式、半开放式是主流方向,但是根据政策变化和投资者的具体要求,我们还需要设计具体的组织方式。

从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来说,我们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

要开展私募基金的业务,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客户服务网络。

从投资技术的开发来看,对高新技术行业投资的研究,一些信息渠道的建立,投资决策支持软件的开发,都是急迫的任务。

五、海外私募基金的魅力所在——以实力招徕客户
同中国的私募基金一样,海外私募基金也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它的销售与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

海外私募基金大概可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基金,其中最“有名”的可算是对冲基金,这类基金基本上是由管理人设计一种投资组合,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和转换投资理念,投资者可按照基金净值进行赎回。

资金一般
托管在银行、柜台等各类托管中心。

由于这类私募基金可以根据投资人的需求量身定做,所以它以灵活的投资和退出方式、较高的投资收益以及隐秘而富有成效的运作征服了许多投资者。

以美国为例,去年对冲基金就以平均4%的收益率跑赢大市。

另一类是以投资产业为主的基金,主要以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基金为主。

最流行的是以有限合伙制形式存在,管理人象征性出资基金总额的1%,其他99%由募集而来,但管理人可以获得投资收益的20%,同时亦须承担无限责任。

这类基金一般有7—9年的封闭期,期满时清算,投资者根据获利情况交纳个人所得税。

风险投资基金中唱主角的通常是小型的私募基金,规模在几十万至几百万美元不等。

在美国,由于法律规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户时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所以其参加者多为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资产规模较大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他们主要通过私人关系投资基金,并自负盈亏,所以著名的大基金管理人是经过多轮的优胜劣汰后见“真金”的。

至于信息披露方面,私募基金一般只需半年或一年私下公布投资组合及收益,政府对其监管远比公募宽松。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知道它曾在90年代初成功狙击英镑以及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兴风作浪的“壮举”。

其实量子基金就是最典型的私募基金。

美国的私募基金之所以长盛不衰,最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程度高。

基金管理人凭着多年经过印证的投资经验,建立其在业内的品牌和信誉,以其投资组合和理念吸引到一批有雄厚资金的投资者,所以双方的合作基于一种信任和契约。

由于美国的信用体系和托管人制度比较健全,故很少出现道德风险,而更多的是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