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托马斯· 库恩重要著作《科 学革命的结构》对“科学共同体”作了进一 步的概括: 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 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 一共同体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 引出类似的教训。不同的共同体总是注意不 同的问题,所以超出集团范围进行业务交流 就很困难,常常引起误会,勉强进行还会造 成严重分歧。
科学共同体
自然辩证法第12组
2012年11月
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 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 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
——英国科学家波朗依
M. Polanyi (189l—1976)
普遍 主义 主义 独创 性 无私 利性 怀疑 主义
质Ethos,或科学的行为规范Norms。
科学知识的共有性。 科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 财富。
要求人们在知识生产 中要以追求真理真知为 最大最高利益,而不应 以此谋私利。
要求人们对任何科研成 果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要 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政府科学:
既是政府资助 的,又是在政府实 验室进行的,如中 政府科学 国科学院。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人们评价任何科研成果都 应以科学本身的价值为标准, 而不应该考虑政治的、人种 的、社会的、文化的、宗教 信仰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讲究在前人的基 础上前进一步。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又称为科学的精神气 公有
科学共同体的概念
产业科学:
企业研发中心 或工业实验室从事 的科学,如贝尔实 验室。 产业科学 产业科学的规 范:讲究知识的专 有权;研究局域的 问题;服从权威的 管理;有目标任务 导向。
学院科学:
学术机构里从 事的科学,主要指 大学;学术科学家 学院科学 通常兼教学与研究 一身。 评价指标:科 研重于教学,论文 至上。
拓展
“马太效应”的后果
正面效应: 促使科学精英和权威的形成——诺贝尔奖得主、院士、长江学者 使科学共同体出现社会分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负面效应: 名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出现“学霸”,做“小人物”难,人们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如在发文 章、申请课题、评奖中,有的甚至受到鄙视、打击、埋没。 我们的愿望: 提携后进,重视“小人物”
小组成员
硕1203 硕1203 硕1203 夏萍萍 肖崇紫 肖尧 12120925 12120926 12120927
硕1203
硕1203
熊杰
许盛刚
12120928
12120929
硕1203
硕1203 硕1203 硕1203
许阳
许越 薛晴婉 杨创
12120930
12120931 12120932 12120933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学派的形成
•有一位有威望的学派领袖 •有共同的研究纲领 •良好的交流、协作氛围 •有补充新人员的渠道 •有实验室 •有经费支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派的作用
•培养杰出科学人才的摇篮 •带头发展科学的重要力量 •纽带作用 •非正式的形式,如剑桥大学 的下午茶、波耳学派的餐厅 讨论会
中国有没有学派?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清华学派
清 华 学 派 始 于 1925 年 清 华 学校研究院的创立。当时由吴宓 负责筹备,并先后聘请王国维、 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人为 导师,李济为讲师,赵万里和浦 江清为助理教授。同年,朱自清 也从浙江两级师范来到清华中文 系任教。
梁启超 曹云祥, 1925年的清 华学校校长 。
陈寅恪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拓展
“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 这样一个故事: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有 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 要夺过去。即:富者愈富,穷 者愈穷。
拓展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当一位科学工作者获得了一定的优势(论文、引证、名誉、奖励 等)以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多的优势,成为名人;另 一方面,未能获得优势者,相对地会变得更加默默无闻,甚至成为 “无产者”。(又称累积效应、光环效应 ) “马太效应”和分层结构一样,虽然有其一定的消极影响,但由 于它们都根源于共同体内同行的承认,而这种承认又是建立在全体 成员自愿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们又是科学共同体得以维系的重要保 证。
著名学会
当代众多学会不但已覆盖各 国的科学共同体成员,而且已经 走向国际性联合。各种学会是政 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团和思想 库,是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 有组织的力量。 著名学会:英国皇家学会;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科技奖励制度
中国科技奖励系统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李比希学派
•李比希,德国化学家,创建有机化学理论,发 明实验室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开创农业化 学和化肥工业。 •把Giessen建设为世界化学的“圣地”,吸引 各国青年学子,形成李比希学派。 •发现苯环结构的凯库勒是李比希的学生;发明 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是李比希学生的学生。 •截至1955年,出现40位诺贝尔奖得主。
科技奖励制度
诺贝尔奖中国“零的突破”
2012年的诺贝尔奖,中国作家莫言在 文学奖方面获得零的突破,而自然科学领 域则由三位美国科学家、一位法国、一位 英国和一位日本的科学家分享。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离中国到底有多远
科技奖励制度
科技奖励的意义
科技奖励是社会对科研劳动成果的承认 科技奖励是社会付给科技劳动者的报酬(精神的和 物质的) 科技奖励是对科研劳动者的激励手段 科技奖励是科学的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
总结
20世纪以前,科学共同体所从事的科学活动虽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 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依然被看成是外在于社会、从社会之外作 用于社会的一种独立的力量。 现在,人们认识到科学是处在社会之中、受 社会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家及其 共同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学共同体使得科学从“小科学”模式向“ 大科学”模式转变,科学研究由过去的自由研 究模式转变成集体规模、国家规模乃至跨国规 模研究的模式。
学派 学会
无形 学院
由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有公认 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有的学派还有世代 相继的师承关系,甚至有广泛的国际性。 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团体,是科 学劳动者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主要任务是 学术交流。 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以学术思想沟通为 宗旨,以学术讨论、通信交流为形式,立 足于自由联合的科学家非正式团体。
科学共同体的概念
科学共同体即科学家的群体/部落(The Community of Scientists),是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通过相对稳定的联系 而结成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共享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或目 标,是集体科学劳动的一般社会存在形式。 科学共同体是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科学共同体的主体:科学家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