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11(2014)儒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申前引文归纳说,“关于儒教是教
非教的争论,迄今为止,大的争论又三 次。第一次发生在利玛窦来华之后;第 二次发生在20世纪初叶;第三次开始于 1978年年底,到今天仍然在继续。”第 一次以祭孔、祭祖算不算宗教活动为内 核展开。第二、第三次则分别以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主张 儒教不是宗教)和任继愈在中国无神论 学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认为儒教是宗 教)为起点。
在现实层面,儒教既无组织, 有无传人,国家宗教局未将之列入 “五大宗教”(天基合为一教之后, 另加儒教),极为正常。所以,介 绍儒教的历史还比较简单,若谈论 儒教的现实,则问题多多。
我们眼下采用国外宗教社会学 名家(如马克斯·韦伯)的看法, 将儒教看成东方宗教之一。
2、Confucianism汉译之观察
二、历史中的儒教
1、儒教的始祖 2、三代之教 3、儒教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教化” 4、儒学的分期
1、儒教的始祖
杜维明指出:“儒教是一种世界观, 一套社会伦理,一种政治的意识形态,一 个学术传统,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儒教》页13)但“儒教的历史并非发 端于孔子(前551-前479)”,“孔子不 是儒教的创始人,不像佛陀是佛教的创始 人,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那样。”(页 14-15)一般认为,独尊儒术既是“传统 的国家宗教彻底儒化的开端”,也是儒教 的真正开端。(参见前引李申文)那么传 统的国家宗教究竟何所指?
我们在宗教学导论课中介绍“儒教”, 有时会碰到麻烦。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 方面,一是在历史层面,二是在现实层 面。 在历史层面,儒释道三教,载于典籍, 腾传人口,似乎没有异议。其实不然。 今人借助宗教学的知识,既可定义“儒 教”为宗教,又可反驳“儒教为宗教” 的说法。大致说来,当下国人中不赞成 儒教为宗教的人居多,而国外认可儒教 的宗教性质者更多。
儒:“儒”是春秋时从巫、史、祝、 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 族服务的术士。《说文》:儒,术士之 称。《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教:或称孔教。儒教广义的概念就 是自古流传至今的儒家思想,而狭义的 概念则是民国初年以来的孔教运动。
(李兰芬老师归纳整理,下同)
儒家经典
中国儒家经典著作,其范围随历代 王朝的增设而不断扩大。由最初的 《诗》、《书》、《礼》、《乐》、 《易》、《春秋》等“六经”和《周 礼》、《仪礼》、《礼记》等“三 礼”,发展为宋代的十三经,即 《诗》、《书》、《易》、《周礼》、 《仪礼》、《礼记》、《春秋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和《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
儒教基本特点
其特点为:以孔子为至圣先师,崇奉孔子 学说。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和“中庸”之道。
前面介绍“印度教”时指出的那样, 西方语文中Hinduism实际可包括吠陀 宗教、婆罗门教及新婆罗门教等历史 形态各异的宗教,或说同一宗教的不 同历史阶段。与此类似,英文的 Confucianism也可以包括不同历史阶 段的“儒教”。
西方语文中的“儒教”一词,基本上 都脱胎于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拉丁 文书写形式Confucius(“孔夫子”的 音译)。明末清初,天主教会内的“中 国礼仪之争”首先揭开近代关于儒教是 否宗教之论辩的序幕。
英文中一个Confucianism,在汉语尽 可对应“儒教”、“儒家(精神/传 统)”、“儒学”,甚至“孔教”。 (参见陈静教授译杜维明著《儒教》中 译本目录中各章节的用词,便可思过半, 虽然该书原文未必只用一个 Confucianism!)
3、中文语境中的用法
一般而言,言者若侧重“儒教”的教化和 伦理功能,那么前面的几种汉语说法都可以 采用。若强调的是思想和哲学层面,则更多 采用“儒学”和“儒家”的用法。在中国大 陆,“孔教”往往带有贬义,容易让人联想 到辛亥革命后康有为、陈焕章建立孔教会的 史实。“儒家精神”则针对“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论者对现代儒教之存在的质疑。“儒 学传统”侧重的是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
2、三代之教
这是牟钟鉴所谓的“宗法性传统宗教”, 也是过去习称的夏商周“三代之教” (参见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其基本信 仰是“敬天法祖”。“它没有独立的教 团,其宗教组织即是国家政权系统和宗 族组织系统,……祭政合一,祭祖合 一”。(《宗教学纲要》页199)关于这 点,学者中尚未达成共识。在杜维明看 来,后来发展出来的儒教固然“从来就 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不 是一个以宗教礼拜活动为核心的宗教。” (《儒教》也13-14)
《宗教学》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专业必修课程
第十一讲 “东方宗教”(三)
儒教
一、儒教概说 二、历史中的儒教 三、儒教的现实处境 四、基本参考书举隅 五、课外思考题
一、儒教概说
1、中外名称的不对称 2、Confucianism汉译之观察 3、中文语境中的用法 4、老传统,新问题?
1、中外名称的不对称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赞成或反对“儒 教”,并不决定论者对其宗教性的证成与否 定。(任继愈先生的例子)
4、老传统,新问题?
儒教既然是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之一, 一向受人信奉和研究,不必等到西学东渐 之后靠天主教传教士的“比较研究”才引 起国人的重视。事实上,我国历史上用以 指代当今儒教的名称还很多。例如,“礼 教”、“名教”、“道教”(参见墨子、 牟子理惑论)。《史记》中“鲁人皆以儒 教”(《游侠列传》),教字为动词。汉 末蔡邕文中(《司空杨公碑》)才出现用 作名词的“儒教”。魏晋后,该语使用日 广。(参见李申《儒教与儒教研究》一文)
3、儒教的“国教化”
三代之教本身已被看作“国家宗教” 了,而儒教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成 为国教,意义就更非同小可,李申称之为 “儒教的真正开端”,原因就在这里。后 来,儒教不但重视礼仪制度建设,也开始 重视培养内心虔诚,内外兼修,加之以诵 读儒经为主的科举制度确保人材造就,儒 教传统遂可绵延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