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药物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药物学基础
第三章药物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药物与渔药的概念
(一)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
疾病的物质。
(二)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
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
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
(三)渔药的分类及功用
渔药按理化性质可分为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等,根据药物的作用一般有:环境改良剂、消毒杀菌剂、抗微生物药、杀虫驱虫药、代谢改善和营养剂、中草药、生物制品及其他辅助性药物等。
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及病原体产生药物效应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物的作用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反应。药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促进体表与内环境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变,抑制侵入的病原体,协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
(二)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
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表现为机能改变(强壮、兴奋、镇静、抑制、麻痹、麻醉)有些化疗药物则主要作用于病原体,杀灭或驱除入侵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免受损害或恢复平衡而呈现其药理作用。
(三)药物的作用类型
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选择作用和一般原生质毒作用
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5.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1.治疗作用: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
2.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
(1)副作用: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3)过敏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
(4)继发反应: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残存药理效应。
(6)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毒现象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剂量Emin、
半数有效剂量ED50、EC50、LD50、LC50 最大耐受剂量Emax、
药物的安全指标
治疗指数:TI=TD50/ED50或 TC50/EC50LD50/ED50 (动物试验)
TD50:半数中毒剂量TC50:半数中毒浓度
LD50:半数死亡剂量
较好的安全指标:ED95~TD50之间的距离,(五)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动力学
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等过程。
4.排泄: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过程。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结构、溶解度、酸碱度、稳定性、挥发性、吸附力等。
(二)药物的剂量剂型
“群体化”给药,口服按总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外用按水体体积计算给药剂量。
(三)药物的储藏与保管
(四)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
协同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它们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拮抗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五)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
1)方法
口服:胃内食靡的充盈度、酸碱度等
药浴:不易控制用药浓度、时间等
全池遍洒:选择性差、污染、误食等
挂篓挂袋:是否缓释、回避性等
浸沤:仅中草药能用
注射:应激反应等
涂抹:易流入鳃、口
(2)给药时间
一般在晴天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之后,要考虑:ϕ药物类别和性质κ温度、光线强弱
λ水生动物生态习性μ给药途径
(六)机体因素
(1)种属差异(2)生理因素(3)病理状态(4)个体差异(七)环境因素水温、PH值、有机物等
第二节常用药物
一、抗微生物药
(一)、抗菌素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治疗剂。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
①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天然物质,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②半合成抗生素,以抗生素为基础,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而获得的抗菌药,如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等;
③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
1.常用术语:
(1)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一般可用体外与体内(化学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
2.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 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3.常用抗菌素
(1)抗生素
A.青霉素
作用机理:抗生素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 P)结合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
a.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无臭或微臭;溶于水,其水溶液极不稳定。
b.作用与用途: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常用于产后亲鱼预防继发感染。鲤鱼、草鱼、鲢鳙鱼、中华鳖等的细菌性败血病、疖疮和皮肤创伤等感染。亦可用于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的水质的恶化。
c.用法与用量:产后亲鱼肌肉注射:5×104~20×104IU/kg鱼体重,一般与链霉素合用。用于鱼类长途运输5×104~10×104I U/L,链霉素合用。
d.注意事项:注射溶液应新鲜配制,贮放于冷处,当日用完。C.链霉素(氨基糖苷类)
作用机理:通过结合到核糖体30S亚基的一种蛋白质上,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
a.性状: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颗粒,无臭,味苦,有吸湿性。
b.作用与用途:链霉素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爱德华菌病、弧菌病、屈桡杆菌病、巴斯德氏菌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