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摘要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是一项系统运作技术,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介绍了设施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设施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90-02

番茄育苗一般使用穴盘育苗技术,穴盘育苗能充分利用保护地设施培育壮苗,秧苗定植后缓苗期短,能节省用种,降低生产成本,提前成熟期,经济效益较好。以栽培季节分类,秋延迟和早春育苗各有特点,秋延迟栽培以控制苗旺长为主,早春栽培以促进苗生长为主,但壮苗标准一致,即:苗高适中,以20~25 cm为宜,节间较短,茎杆粗壮且上下部粗细一致;具7~8片叶,叶片掌状,小叶片大,叶柄短粗,叶色浓绿;普遍显现大花蕾但未开花;子叶不过是脱落或变黄;幼苗大小整齐一致。笔者多年从事番茄栽培工作,现将番茄穴盘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毒病、耐高温、抗病性强、耐潮湿、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适应当地市场需要和消费水平、耐运输和储运的高品质种子。适时晒种,在播种前要充分晒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晒1~2 d,以便保证种子的发芽势整齐,并减少番茄种子带菌,提

高种子活力,促使出苗整齐一致,增强幼苗抗性;晒种后进行消毒处理,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30 min,将番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50~55 ℃的热水中,不断快速地搅动,15 min 后捞出;然后浸种,把番茄种子放在20~30 ℃的清水中,水要浸没种子,不断搅动,把浮在水面上的瘪籽去掉,搓洗种子,浸泡4~6 h。浸种容器可用干净的瓦盆、瓷盆或塑料盆,不要用金属或带油污的容器。

2 适期播种

秋延迟栽培在7月上旬育苗,苗期为30 d;早春栽培要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苗期为55~65 d。采用育苗专用苗盘育苗,一般选72孔穴盘,苗盘要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并用40%甲醛100倍液浸泡消毒;育苗基质选用鲁青园艺的专用基质,在播种以前要充分把基质用水调匀,然后装盘待播[1]。

种子处理后要及时播种,由于优质设施栽培的种子价格较高,要采取精播的方式播种,每孔播种1粒,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为种子的2~3倍,一般掌握在0.5~1.0 cm,过厚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过薄种子会顶壳出土影响苗的整齐度。种子播种后要及时喷水,防止种子“落干”,在水中加入30%恶霉灵水剂,以防止幼苗出土前受病菌感染,喷后要及时铺地膜保湿。

3 苗期管理

3.1 播种至出苗期管理

这一时期是指播种至2片子叶充分展开期。主要是创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良好环境条件,达到早出苗、出齐苗、育壮苗的目的,夏季育苗正好是温度最高时,要严把温度关,白天控制在32 ℃左右,不能高于35 ℃,晚上15~17 ℃,采用遮阳风机湿帘降温,育苗棚上覆盖遮阳网,棚内安装风机和湿帘,这种降温方式一般在中午温度高时使用,在下午温度比较合适时就关掉风机和湿帘,要及时通风排湿。冬季育苗为促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和维持苗床内较高的温度,使床温控制在昼温25~28 ℃,夜温15 ℃以上,薄膜等透明覆盖物要经常保持干净,减少灰尘。出苗前一般不揭膜、开窗放风,有70%出苗时揭掉地膜。幼芽开始顶土出苗时,如果因覆土过薄,发现顶壳现象,应立即再覆盖1次基质。

3.2 出苗至分苗前管理

这一时期是指子叶完全展开至出现2片真叶分苗移植前的时间。

3.2.1 调节温度、湿度。幼苗的2片子叶充分展开后,要适当降低床温,白天可控制在20~25 ℃,夜间10~15 ℃,防止出现“高脚苗”,即徒长苗。分苗前4~5 d,为适应分苗床较低的温度,此时的床温可再降低2~3 ℃,应在白天逐渐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逐渐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2]。此期间如遇阴天或雨雪不良天气,甚至遇大雨、大雪天气,也要揭开草苫,但要盖严薄膜,防止雨漏入苗床,在雨、雪停止的间歇,还要适当拉开小

缝放风,以降低苗床内的空气湿度。苗期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往往出现在恶劣天气里,主要是通风换气不当,长时间用草苫等覆盖物捂盖,使苗床内空气湿度逐渐提高而造成的。

3.2.2 保护子叶。子叶在种子中形成,起营养体作用,发芽时就成为地上部的最初营养器官进行生长。子叶承担着最初的光合功能,为分化的茎叶、叶、根的生长发育制造必要的营养。因此,子叶要宽大、肥厚,叶色浓绿,才能活跃地进行光合作用;反之,初期生育就会全面停滞,花芽形成也会延迟。子叶对幼苗和花芽形成的作用,主要是在子叶展开后大约14 d之内,在此期间,子叶如果受到损伤或被摘除,则会抑制幼苗的正常生长。

3.2.3 改善光照条件。由于种子发芽期进入幼苗期后,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完全由幼苗本身制造。因此,保证苗期充足的光照条件,是促进光合作用顺利进行、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光照不仅是苗床提高温度的能源,同时也是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如果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削弱,幼苗营养不足,即表现为叶色淡黄而薄、叶柄长、茎细高、子叶提前发黄而脱落等。这种幼苗抗逆性差,也不具备丰产潜力。冬季为延长苗床接受光照的时间,可在保证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床温前提下,适当早揭晚盖草苫,及时擦拭透明覆盖物,以减少尘土的污染等。

3.2.4 强化水肥管理。一般在分苗移植前,苗床不再浇水和追肥,但在分苗的前一天,为减少起苗而造成伤根,在苗床里喷1次

水。如果播种前的底水浇灌不足或播种时采用开小沟浇水的方法,出苗后苗床的土壤比较干燥,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应适量喷水。喷水的时间宜在中午气温偏高的晴天进行。苗期如果出现叶片发黄、生长不良的缺肥症状,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可用0.1%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水溶液,直接喷洒到幼苗叶片上。

3.3 分苗后管理

此时期主要是抓好分苗,加速缓苗,加强幼苗锻炼,培育健壮幼苗。适时进行分苗,分苗的前一天下午或当天上午对育苗床先浇水,使基质湿度适合于挖苗。挖苗时尽量少伤根,苗挖起后按大小分级,分别移栽。分苗时,操作要小心细致,不要损伤茎叶,根系在土壤中要舒展开,勿使根系挤成一团或卷曲扭结。为防止日晒引起幼苗萎蔫,可边分苗边覆盖遮荫[3]。为增加分苗床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以利于缓苗,幼苗移栽后应立即喷水,次日再浇水1次。分苗后2~3 d,苗床管理以保温保湿为主,在此期间盖严塑料薄膜,不要通风换气。缓苗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分苗床应开始通风换气,通风口逐渐由小变大,通风时间由短变长。此时,苗床内白天温度可控制在25~30 ℃,夜间15~18 ℃。通风可降低苗床内空气湿度,减少苗期病害发生。如果苗床过于干旱,幼苗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或出现营养缺乏症,可适当喷水和追肥,但要防止因浇水或施肥不当,造成幼苗沤根或烧根。

3.4 移栽缓苗后至定植前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