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岩岩浆的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消减带大洋地壳中岩浆的形成
消减带大洋地壳中岩浆的形成包括: a. 大洋壳玄武岩-辉长岩层的局部熔融; b. 大洋壳沉积层的局部熔融
a. 大洋壳玄武岩-辉长岩层的局部 熔融及安山岩岩浆形成的模式
消减带大洋壳下降到>100km后, 玄武岩-辉长岩就变为石英榴辉岩。 从图XⅥ-11、12、22以及前面 叙述可知,在>100km的消减带, 石英榴辉岩的局部熔融,形成 SiO2含量中等的原生熔浆(相当 于安山岩)。石英全部进入熔浆, 残留的难熔矿物组合为Cpx+Ga。
b. 大洋壳沉积层的局部熔融
当消减带的大洋沉积物达50~ 60km(约17×108Pa)处时,含 隙间H2O的洋壳沉积(达饱和H2O 的固相线温度),地热曲线与饱和固 相线交于a点,在这里洋壳沉积层开 始发生深熔作用,熔出低熔熔浆。当 全部隙间H2O都进入熔浆以后,系 统中已没有自由的气相存在了,在此 深度上,相应的温度还没有达到含少 量H2O系统(H2O只含在白云母中, 系统中无自由的隙间H2O)的固相线 温度,所以熔融作用停止。在a点附 近熔出的低熔熔浆,是富含H2O, 亦富含碱的,而比源岩(白云母花岗 岩组成)贫SiO2(因为高压下,Q结 晶区扩大的原因)。如果由于构造压 滤作用,它可集中起来,并上升至上 覆的地幔楔形区中。
安山岩的成因——消减的洋壳及其上 的地幔楔形区中岩浆的形成
沿岛弧和大陆边缘常常大量地发育安山岩火山作用。一般地 认为,它们在成因上与大洋岩石圈板块的消减带(或贝尼奥 夫带Benioff Zones)有关,推测是由于下降运动,导致消 减的洋壳及其上的地幔楔形区物质的局部熔融而造成。对于 造就这么宏大的安山岩岩浆的物理条件,至今还是不十分清 楚的。模拟沿消减带的高压实验,已显示了某些有效的成果, 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
(A) 大洋壳的组成
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得多,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而且缺 失大陆壳上层的花岗岩层。典型的大洋壳组成由上而下为:
层1:薄的沉积盖层,<1 km; 层2:玄武质熔岩层,1.75km; 层3:深洋壳,可能是辉长岩、辉绿岩、变玄武岩等,4
km。 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岩。 在倾斜的消减的大洋壳上面,是大陆岩石圈板块的上地幔,
前面已谈过,安山岩原生岩浆不 能直接导源于消减的大洋壳,认 为SiO2中等含量的熔浆经变异 作用可以形成安山岩岩浆。其中 可能的模式之一,如图XⅥ-25 所示。
a. 大洋壳玄武岩-辉长岩层的局部熔融
从100~150km的消减带上升的这种SiO2中等含量的含水 的熔浆,进入消减带上面的地幔楔形区,这种熔浆在这样的 深度上与地幔橄榄岩是不能平衡共存的,亦即与Ol是不能平 衡共存的。因此,这种熔浆与Ol发生反应形成辉石(Ol+富 SiO2液体→Py),使橄榄岩变为辉石岩。由于新形成的辉石 岩的比重小于上覆地幔橄榄岩,以及其中隙间液体的存在, 使辉石岩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它从消减带以“底辟”方式上 升。含H2O辉石岩底辟岩块,在上升过程中开始发生熔融, 类似于从上升的地幔橄榄岩底辟岩块中形成玄武岩岩浆的模 式。在>100km深处,辉石岩可能是含石榴石的,在较浅 处石榴石不稳定,其组分进入辉石固溶体。依照这样的模式, 由辉石岩局部熔融形成的熔浆性质,应与上面描述的含 H2O的橄榄岩系统的高压实验相平衡得出的结果一样。
小结:安山岩岩浆的成因
(1) 在消减的大洋壳和上覆的地幔楔形区形成的岩浆,过程 比较复杂。从中不能直接导源出从玄武岩→流纹岩的原生岩 浆系列。
岛弧地区安山岩岩浆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复杂的变异作用过 程,包括:
①不同源岩形成的熔浆的相互混合, ②含H2O的液体对上覆地幔的作用, ③相对富SiO2(与地幔橄榄岩相比)的熔浆与地幔橄榄岩的
小结:安山岩岩浆的成因
(3) 消减带中的安山质岩浆可以起源于消减 带3个组成部分:
①楔形大陆岩石圈上地幔的熔融 ②洋壳玄武岩-辉长岩的熔融 ③洋壳沉积物的熔融
小结:安山岩岩浆的成因
(4) 环太平洋的岛弧安山岩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37 ±0.0003(G.Faure,et a1,1972),它与洋岛玄武岩完全 相同,说明安山岩浆被古老硅铝质混染的可能性十分小。
在无水的干条件下,En的不 一致熔融只在<5×108Pa 时 才能出现,但是,在含H2O 的系统中,高压下En具不一 致熔融(图XVI-23)。高压、 干条件的Fo-Q系统,为具一 致熔融化合物的共结体系, En为一致熔融的Fo+Q的反 应产物。在Fo-En和En-Q之 间的组成,低熔产物是共结成 分的,前者贫SiO2(SiO2不 饱和),后者的共结熔浆富 SiO2。
这些岩浆都是饱和或接近饱和H2O的。它们在上升达地表 的过程中,如前讨论的那样,在封闭条件下,会继续遭受到 结晶分离作用。这些,就形成了岛弧地区以安山岩为主的从 玄武岩直至流纹岩的岩浆系列。
b. 大洋壳沉积层的局部熔融
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沿消减带 下降时,如果大洋沉积表层 没有全部被刮掉,则可以下 降进入很深处。富SiO2的 大洋沉积物不断进入深处的 过程,首先变质形成含白云 母的石英长石质岩石。用白 云母花岗岩作为洋壳沉积层 组成的高压模拟熔融实验结 果见图XⅥ-26。
d. 关于消减带下面的地幔楔形区 形成安山岩岩浆的模式
在100~60km深的地幔中形成的,饱和H2O的橄榄拉斑玄武岩 和SiO2饱和的拉斑玄武岩岩浆,在它上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 发生结晶作用和分离作用。上升时岩浆的绝热式冷却(压力降低迅 速,而温度下降很缓慢),经过的仅仅是Ol结晶区。
从SiO2饱和的拉斑玄武岩岩浆中分离出10~15%的Ol,就会产 生玄武安山岩组成的岩浆(≈60~40km范围内)。
过量水的
干的
这样高温的地幔楔形区,在含H2O条
件下,由于起始熔融的温度大大降低,
地幔橄榄岩发生局部熔融。如果有榴辉 岩存在,则可大部分熔融(图XVI-22、 XVI-11)。因此含过量H2O的橄榄岩 (榴辉岩)系统的高压实验,对理解该地 幔楔形区岩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b. Mg2SiO4(Fo)-SiO2(Q)-H2O系统 (PH2O=20×108Pa)
反应, ④在深处形成的富含H2O岩浆的不可避免的结晶分离作用,
以及 ⑤岩浆与地壳岩石的相互作用。 等等。
小结:安山岩岩浆的成因
(2) 岛弧地区安山岩岩浆的形成依赖于深度的不同,形成的 岩浆组成不同:
≈100~60km,为橄榄石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岩 浆;
≈60~40km,为玄武安山岩岩浆; ≈40~20km,为安山岩岩浆; <20km,为英安岩、流纹岩岩浆。
由于Ol的分离作用,从玄武安山岩岩浆,最终可形成SiO2≤60 %的安山岩岩浆(40~2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范围内)。
因此,随着压力的降低,上升的饱和H2O的原生岩浆连续结晶分 离作用,可形成一个组成上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橄榄拉斑玄武 岩(≈ 100km)→石英拉斑玄武岩(≈ 70km) →玄武安山岩(60~ 40km) →安山岩(40~20km)。
a. 大洋壳玄武岩-辉长岩层的局部熔融
对于从150~100km深处消减带上升的含H2O辉石岩底辟 岩块来说,
如果在100~60km发生局部熔浆的分离,形成均一的独立 岩浆,则具橄榄拉斑玄武岩组成;
如果在60~40km内发生局部熔浆分离,则形成玄武安山 岩岩浆;
如果在40~20km内局部熔浆从上升的底辟岩块中分离出 去,则就形成安山岩岩浆。
7、成因
关于安山岩的成因,为多数人支持的观点是板块构造学说的 解释。
板块学说认为,安山岩岩浆出现在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 之下的贝尼奥夫带上,它是由于洋壳中的汗水矿物在消减带 中脱水,加上高温高压作用,使大洋板块及上覆楔形地幔部 分熔融,产生了安山岩浆。
这个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安山岩沿太平洋周围分布,而且与地 震和消减带一致的事实。我国东部分布的中生代安山岩类, 也有人用中生代板块构造等解释其成因。
在饱和H2O条件下,由于En的 不一致熔融性质,Fo结晶区扩大, 并深入饱和SiO2的区域,亦即 在这一特殊条件下,Fo与饱和 SiO2的熔浆平衡共存,所以FoEn之间组成的低熔熔浆则稍富 SiO2 (SiO2过饱和)。
Fo-En组合可简化地看作为地幔 橄榄岩组合。所以,在饱和H2O
条件下,高压下 (20~30×108Pa)地幔橄榄岩局 部熔融的低熔熔浆为SiO2过饱 和的,亦就是含Q标准分子的拉 斑玄武岩。
wenku.baidu.com
在饱和H2O的条件下(P总=PH20)的实验表明,安山岩熔浆 (SiO2达60%,Q标准分子≥10%)与含Ol的残余矿物组合 呈平衡共生的最大压力是10 ×108Pa 。>10 ×108Pa 时, 具中等含量SiO2与Q标准分子的含水熔浆,与橄榄岩矿物 组合就不平衡了。
这表明,在70~100km深处,由地幔橄榄岩的局部熔融, 直接熔出安山岩岩浆(原生安山岩岩浆)是不可能的,而是橄 榄拉斑玄武岩岩浆。
c. 含H2O条件下地幔橄榄岩的 局部熔融
在无水的干系统中,O1拉斑玄 武岩的液相线矿物,在
<14 ×108Pa时为Ol, 14~18×108Pa时为Cpx, >18 ×108Pa时为Ga, 亦即随压力增加,Ol结晶区缩
小; 但在含H20条件下(图XVI-24),
则完全不同,含10%H20时, Ol作为液相线矿物可保持达18 ×108Pa ,含20%H2O时, Ol液相线矿物可保持达25 ×108Pa , 在H2O饱和条件下(含 H2O>20%),作为液相矿物的 Ol可保持达27 ×108Pa ,T =1090C,亦即随H2O的增加, Ol结晶区大大扩展。
同样,对SiO2饱和的拉斑玄武岩来说,在无水条件下, <4.4×108Pa时Ol才为液相线矿物。然而,加入10% H2O以后,Ol作为液相线矿物可保持达14 ×108Pa 。在 H的2OOl可饱保和持条达件2下0(P×总1=0P8PHa20,,含T=201%03H02°0C)作。为这液表相明线,矿如物 果有足够的H2O导入地幔,则由地幔橄榄岩局部熔融形成 的橄榄拉斑玄武岩岩浆,可扩展达约100km(无水条件下只 能达70km的深度),而局部熔融形成的SiO2饱和的拉斑玄 武岩岩浆可扩展达约70km(无水条件下只能达15km)。在 高压下这种饱和H2O的岩浆的液相线温度比在108Pa下(地 表)液相线温度低得多(图XVI-24)。因而,在地幔相当大的 深处形成的饱和H2O的岩浆,在上升达地表以前,由于压 力减低和H2O的逃逸,必定会发生强烈的结晶作用。
b. 大洋壳沉积层的局部熔融
消减带继续下降至100km (30X108 Pa),无自由隙间H2O 的洋壳沉积层又第二次发生深熔作用。 因为在此深度上,相应的温度已达含 少量H2O系统的固相线a'(图XⅥ26),低熔熔浆同样是富H2O富碱 和贫SiO2的(与白云母花岗岩相比)。 这样的低熔熔浆分离出来以后,上升 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它们可以使原 来是无水的上覆地幔橄榄岩处于含 H2O的条件,而发生局部熔融,亦 可以与橄榄石发生反应形成辉石岩, 然后底辟上升,在不同深度上再分离 出岩浆来。它们还可能与来自洋壳玄 武岩-辉长岩局部熔融的岩浆相混合, 然后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所以 形成岩浆的过程比较复杂。
呈楔形,这个地幔楔形区亦是可能的岩浆源区。
这一点应让我们记起蛇绿岩套的概念!
洋壳
(B) 消减带下面的地幔楔形区中 岩浆的形成
消减带下 面的地幔 楔形区
a. H2O的来源
由于消减的洋壳在下降达约100km深处,含H2O 矿物发生强烈的脱水反应,放出大量的H20,这些 H2O上升,进入其上的地幔楔形区,使它从无水的 干系统变为含H2O系统(接近于饱和H20条件),地 幔楔形区是大陆岩石圈板块,由更深处(>100km) 上升来的地幔部分,温度高达T>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