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把自己比作齐国名相管仲、燕国名将乐毅,当时的人没有承 认他这种说法。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 悬念,引人入胜。写诸葛亮自比管、乐,设置悬念,而后以徐 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也记述了诸葛亮 胸怀大志,不同于芸芸众生。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这人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写出了诸葛 亮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为刘备屈身亲往隆 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
•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 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 非凡才能。
回顾课文 理清结构
孔明自比
徐庶荐贤
刘备问计
如鱼得水
情好日密
隆中对答 三分天下
析 夺成 形 荆霸 势 益业
返回
思考: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 分,怎样分?三部分是按什么顺 序排列的?
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国家处 于分裂状态。汉室后裔刘备想兴复汉室,完 成统一大业,但苦于势单力薄,无力与曹操、 孙权抗衡。于是,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 壮大力量。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在隆中 (今湖北襄樊市西)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刘备就先后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兴复大 业的意见。本文写的就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 时与诸葛亮的谈话。
练习二: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4.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委屈招来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见 总共 才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崩溃 窃取皇帝的政令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伸张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
停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一起
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尽
“对”:对策,回答上级的提问。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琅琊郡都县
(今山东沂南县)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 军事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 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 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 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 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 “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 得其虎,魏得其狗’” 。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 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 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 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 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 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 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 机
蓝图: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 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 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 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来的?
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相当于: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
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练习一:解释句中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 )
2.先主器之。(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
4.先主遂诣亮。( )
5.孤不度德量力。( )
解:劝解
• 23.帝室之胄
胄:后代
出自于本文的成语
•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
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Leabharlann Baidu
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
思去指挥别人。
•
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
•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
情况。
•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带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
谁 (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
浆以迎将军乎?诚于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感情 一天天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解释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好象
复言。”羽飞乃止。
重点语句解析
•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 (200
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 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牢固地占有
长江下游南部地区。)
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 (相继投靠孙
瓒、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 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 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 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
•
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
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先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
使,为人效劳。
•
三顾茅庐: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
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
专长的贤人。
诸葛武侯祠对联
•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前后两 个《出师表》;一对:指《隆中对》)
④为:a. :好为《梁父吟》 动词,吟诵 • b:谓为信然 判断词,是 • c.:贤能为之用 表被动,被、替 •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动词,作为 ⑤于: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连词,跟、和 •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介词,在 • c.: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介词,向
•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确实)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战胜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谋划
挟持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依附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被
谋取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课前预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hào fǔ
yì
①好为《梁父吟》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习:
bǐng ③因屏人
tuí
duó
sài
④汉室倾颓 ⑤孤不度德量力 ⑥益州险塞
àn ⑦刘璋暗弱
dān ⑧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zhòu ⑨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亲自 田地 喜欢唱
• 刘备:
人物形象
• 礼贤下士
• 思贤若渴
• 虚心诚恳
• 讲信用讲义气。 诸葛亮:
• 有非凡的抱负和才干
• 神机妙算
• 对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
• 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 “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 • “已”通“以”
一词多义
谓为信然 谓 谓先主曰
说 对……说
导入新课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于《三国志》:
《三国志》是历史散文。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史学家。巴西安 汉(今四川南充市北)人,仕蜀,后在晋任著作郎 (史官),著史书《三国志》六十五卷。
•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 爱惜
• 16.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
• 17.若跨有荆、益
跨:占据
• 18.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 19.内修政理
政理 :政治
• 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
• 2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 22.先生解之曰
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险要的地方
凭借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昏庸懦弱
富裕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爱惜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后代
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占据
险要的地方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安抚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 人物形象。
刘 备: 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 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 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 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 (2)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 (3)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
才起吴帝唯称。 • (4)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知
•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乐不思 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 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 与《三国演义》有关: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
遂用猖獗 因此
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使用
贤能为之用 出力,效劳
谓为信然
可信,确实
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信义
国
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
地方 地势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国家
去国怀乡
国都
一词多义。
①已:a.:然志犹未已 停止 • b:自董卓已来 通“以” ②遂:a.:由是先主遂诣亮 就 • b:遂用猖蹶 因此 ③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凭借 • b:因屏人曰 于是
枉驾:屈尊 顾:
• 7.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 8.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
• 9.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 10.度德量力 量
度、量:估计,衡量,估
• 11. 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
• 12.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
• 1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 14.此殆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诚: 如果) 然 谓为信然 (然: 这样)
然志犹未已 (然: 然而)
古今异义
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放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可能,能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古义:南方近海地方 今义:南中国海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
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10.因屏人。( )
继续
• 1.躬耕陇亩
陇:田地
• 2.莫之许
许:承认,同意
• 3.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 4.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 5.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
• 6.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经常
当时的人 赞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只有
善,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驻扎
器重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难道
一起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靠近 枉驾顾之。”
《三国志》分为《魏书》(30卷)、《蜀书》(15 卷)、 《吴书》 (20卷)、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 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 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一(1---3)记述诸葛亮的出身志向,“对”之前
并从侧面表现他的才华和清高。
二(4)诸葛亮在分析军阀割据的基“对”之时
础上提出对策。文章的主体。
三(5---6)通过刘备的评价再次赞 “对”之后
诸葛亮的才华。
时间顺序
思考: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 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这人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写出了诸葛 亮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为刘备屈身亲往隆 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
•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 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 非凡才能。
回顾课文 理清结构
孔明自比
徐庶荐贤
刘备问计
如鱼得水
情好日密
隆中对答 三分天下
析 夺成 形 荆霸 势 益业
返回
思考: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 分,怎样分?三部分是按什么顺 序排列的?
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国家处 于分裂状态。汉室后裔刘备想兴复汉室,完 成统一大业,但苦于势单力薄,无力与曹操、 孙权抗衡。于是,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 壮大力量。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在隆中 (今湖北襄樊市西)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刘备就先后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兴复大 业的意见。本文写的就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 时与诸葛亮的谈话。
练习二: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4.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委屈招来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见 总共 才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崩溃 窃取皇帝的政令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伸张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
停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一起
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尽
“对”:对策,回答上级的提问。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琅琊郡都县
(今山东沂南县)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 军事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 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 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 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 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 “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 得其虎,魏得其狗’” 。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 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 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 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 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 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 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 机
蓝图: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 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 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 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来的?
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相当于: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
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练习一:解释句中的词语。
1.亮躬耕陇亩。( )
2.先主器之。( )
3.将军宜枉驾顾之。( )( )
4.先主遂诣亮。( )
5.孤不度德量力。( )
解:劝解
• 23.帝室之胄
胄:后代
出自于本文的成语
•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
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Leabharlann Baidu
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
思去指挥别人。
•
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
•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
情况。
•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带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
谁 (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
浆以迎将军乎?诚于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感情 一天天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解释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好象
复言。”羽飞乃止。
重点语句解析
•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 (200
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 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牢固地占有
长江下游南部地区。)
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 (相继投靠孙
瓒、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 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 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 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
•
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
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先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
使,为人效劳。
•
三顾茅庐: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
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
专长的贤人。
诸葛武侯祠对联
•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前后两 个《出师表》;一对:指《隆中对》)
④为:a. :好为《梁父吟》 动词,吟诵 • b:谓为信然 判断词,是 • c.:贤能为之用 表被动,被、替 •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动词,作为 ⑤于: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连词,跟、和 •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介词,在 • c.: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介词,向
• 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确实)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战胜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谋划
挟持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依附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被
谋取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课前预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hào fǔ
yì
①好为《梁父吟》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习:
bǐng ③因屏人
tuí
duó
sài
④汉室倾颓 ⑤孤不度德量力 ⑥益州险塞
àn ⑦刘璋暗弱
dān ⑧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zhòu ⑨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亲自 田地 喜欢唱
• 刘备:
人物形象
• 礼贤下士
• 思贤若渴
• 虚心诚恳
• 讲信用讲义气。 诸葛亮:
• 有非凡的抱负和才干
• 神机妙算
• 对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
• 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 “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 • “已”通“以”
一词多义
谓为信然 谓 谓先主曰
说 对……说
导入新课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 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于《三国志》:
《三国志》是历史散文。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史学家。巴西安 汉(今四川南充市北)人,仕蜀,后在晋任著作郎 (史官),著史书《三国志》六十五卷。
•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 爱惜
• 16.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
• 17.若跨有荆、益
跨:占据
• 18.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 19.内修政理
政理 :政治
• 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
• 2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 22.先生解之曰
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险要的地方
凭借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昏庸懦弱
富裕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爱惜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后代
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占据
险要的地方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安抚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 人物形象。
刘 备: 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 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 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 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 (2)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 • (3)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
才起吴帝唯称。 • (4)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 •知
•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乐不思 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 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 与《三国演义》有关: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
遂用猖獗 因此
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使用
贤能为之用 出力,效劳
谓为信然
可信,确实
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信义
国
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
地方 地势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国家
去国怀乡
国都
一词多义。
①已:a.:然志犹未已 停止 • b:自董卓已来 通“以” ②遂:a.:由是先主遂诣亮 就 • b:遂用猖蹶 因此 ③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凭借 • b:因屏人曰 于是
枉驾:屈尊 顾:
• 7.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 8.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
• 9.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 10.度德量力 量
度、量:估计,衡量,估
• 11. 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
• 12.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
• 1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 14.此殆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诚: 如果) 然 谓为信然 (然: 这样)
然志犹未已 (然: 然而)
古今异义
遂用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放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可能,能够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古义:南方近海地方 今义:南中国海
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
9.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10.因屏人。( )
继续
• 1.躬耕陇亩
陇:田地
• 2.莫之许
许:承认,同意
• 3.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 4.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 5.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
• 6.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经常
当时的人 赞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只有
善,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驻扎
器重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难道
一起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
靠近 枉驾顾之。”
《三国志》分为《魏书》(30卷)、《蜀书》(15 卷)、 《吴书》 (20卷)、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 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 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一(1---3)记述诸葛亮的出身志向,“对”之前
并从侧面表现他的才华和清高。
二(4)诸葛亮在分析军阀割据的基“对”之时
础上提出对策。文章的主体。
三(5---6)通过刘备的评价再次赞 “对”之后
诸葛亮的才华。
时间顺序
思考: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 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