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第九单元 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对应学生用书P87)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锃.
亮(z èng ) 2.釉.子(y òu ) 3.紫黝黝.
(y ǒu ) 4.蘸.唾沫(zh àn ) 5.胡髭.
(z ī) 6.思忖.(c ǔn ) 7.攥.
着(zu àn ) 8.老鸹.(gu ā) 9.肩胛.
(ji ǎ) 10.讹.诈(é) (二)多音字
1.呱⎩⎪⎨⎪⎧ 呱.呱叫(ɡu ā)呱.
呱坠地(g ū) 2.扛⎩⎪⎨⎪⎧ 扛.活(k án ɡ)力能扛.鼎(ɡān ɡ) 3.脯⎩⎪⎨⎪⎧ 胸脯.(p ú)果脯.(f ǔ) 4.捋⎩⎪⎨⎪⎧
捋.虎须(lu ō)捋.麻绳(l ǚ) 二、写准字形
1.⎩⎪⎨⎪⎧ H ū(滹)沱河石xi à(罅)
2.⎩⎪⎨⎪⎧ y òu (釉)质远xi ù(岫)y óu (柚)木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本课节选自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楔子”,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强奸了姐姐,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姐姐也跳河自尽了。三十年后,小虎子又回到了冀中平原上,决心报三十年前的血仇。这时的小虎子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在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的帮助下安了家。现在的冯兰池已60多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其儿子冯贵堂念过大学法科,一场官司使村里的朱老明赔了五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头牛……
锁井镇又掀起了一场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
3.⎩⎪⎨⎪⎧ 奔ch í(驰)松ch í(弛)
4.⎩⎪⎨⎪⎧ y ǒn ɡ(涌)浪y ǒng (踊)跃陶y ǒng (俑)
5.⎩⎪⎨⎪⎧ 裤d āng (裆)饼ch ēng (铛)d àng (档)案
6.⎩⎪⎨⎪⎧ 气p ò(魄)灵h ún (魂)
鬼m èi (魅)
三、用对词语 1.震动 振动
2.干涉 干预
四、积累成语
1.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2.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招事惹非:(言语、行动)引起是非、麻烦等。
5.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6.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对应学生用书P88)
描绘“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巨匠——梁斌
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进省
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
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
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96年逝世,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
公园。
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上部),中篇小说《父亲》,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
评价:闻名中外的小说家。
记写北方农民的革命斗争
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节选部分围绕朱老巩护钟事件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坚韧、刚毅、勇敢果断、疾恶如仇、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也反映了农民自发斗争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赏情节
1.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概括主要矛盾冲突。
[明确]
赏人物
2.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
[明确]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
(1)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
(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
(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
(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
(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
(6)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时,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
(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
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赏环境
3.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施以援手。
(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退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
(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4.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
赏技巧
5.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举例分析。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