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市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市场
一、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分析
1.垂直垄断模式
垂直垄断模式即传统的电力行业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垄断经营,由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负责,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前,中国的电力市场就是这种运营模式。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通过在发电侧引人适当的竞争来提高行业效率,降低电价。这样就出现了另一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即发电竞争上网模式。
2.发电竞争上网模式
发电竞争上网模式也称为单一购买者模式,又被叫做1+N模式。这是将竞争引人电力市场的初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电厂必须将电力全部卖给电网公司,再由电网公司采用是售或零售的方式售给月户,发电厂不能直接向售电公司或者终端消费者售电。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最具竟争性的发电侧引人了竟争机制,以最小成本获得了最大程度的竞争收益。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处于这个阶段,并开展了发电厂向某些大型用户进行直接供电的试点。
3.完全竞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电、输电、配电完全分开,成立独立核算公司,并开展完全竟争。供电公司直接向发电公司购电,并且每个供电公司在其供电区域内具有垄断供电的性质。输电公司只承担将发电公司的电力直接送给供电公司,也就是输电公司仅仅起输电作用,收取过网费,不再起买卖电力的中介作用。在这种电力市场模式下,不再需要电网公司的介人,但供电公司必须成为独立的配电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这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完全
竞争模式。
4.零售竞争模式
零售竟争模式是指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完全引入竟争,这种模式标志着电力市场已进人成熟运营模式。零售竞争模式与完全夏售竞争模式的区别在于允许终端用户任意选择供电公司,供电公司不再进行垄断经营。供电公司没有固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他们向用户发出告示,相互之间开展争夺用户的竞争而用户则根据电价和服务质量选择供电公司。这种模式要求输电网和配电网都对用户开放。在这种模式下,会进行大量的双边交易。发电公司、供电公司与大型用户之间都存在双方交易契约。基于双边契约的交易是指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由交易双方自己制定,监管机构和输电公司负责在电网限制条件下,保证这些契约的实施。同时,这种模式也需要强大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信设备、功能齐全完善的电能计量和电费结算系统,以及完善的电力法规。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概况
1.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电力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包括开征能源交通基金在内的一系列加快电力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直到1995年,电力短缺现象未见明显缓解,“独家办电”的垄断体制弊端日益暴露。我国开始实行多家办电,电力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对电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阶段被称为第一轮电力改革。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公司改制,实现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
从1998年12月开始,为了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国家相关部委一直在酝酿进一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方案,直至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为了在发电环节引人竞争机制,首先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0月,在电力资产重组进人实施阶段,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宣布成立。2.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的成果
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大家最为关心的电力市场建设有了重要的进展,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经过模拟运行,已经进入试运行,并开始了月度合同电量交易工作。华东电力市场进行了月度竞价交易,南方电力市场也进人模拟运行。华北、华中、西北电力市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与此同时,大用户向电力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工作也在积极运筹之中。
3.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电力市场化进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电力体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厂网分开后,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竞价上网仍处于局部试点探索阶段,独立的输配电价没有出台,反映供求关系的售电价格也未形成。
(2)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个区域电网公司,形式上是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但在人事管理、市场建设、电力调度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区域电网公司并没有完整的法人主体功能,仍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控制,这样既不利于区域电力市场的发展,也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3)厂网分开后,在电网管理上还不完善。电网企业主辅不分,输配合一,投资主体尚未多元化,购电售电仍然由电网垄断。
(4)电力监管体制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及教训
1.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成功经脸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如英国、挪威等;他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在某些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与英国不同,其目的是引人竞争,而不是私有化,这一点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趋势是相似的,因此,这里将分析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的成功经验。娜威电力市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为偶然的电力交易组织的挪威电力交易库,这是一个完全基于自由交易的电力库。创刹年,挪威电力交易库系统向瑞典、芬兰和丹麦扩展,被组织成为一个新的北欧电力交易库。北欧电力交易库包括个市场,即现货市场、管制市场和期货市场。截止到以万年,也超过个参与者在期货市场中进行合同交易,这些参与者包括发电者、供电者、私人公司、大规模消费者。因此,北欧电力市场非常接近于一个完全竟争的市场,在这里价格是完全透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同时竞价,同时,由于大量发电商的存在,使得挪威电力市场中参与者通过市场力控制市场价格的可能性降低,通过竞争,电力价格也有所下降。
2.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教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大,出现的问题更多。电力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如果国家财政困难必然造成电力设施投资不足,出现缺电现象。借助电力体制改革吸引外资以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原因。印度从卯年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首先对外国开放,让国外投资者投资建设独立发电厂,由于向外资承诺的优惠条件太多,结果带动电价升高,超出用户的承受能力。非洲的喀麦隆、塞内加尔、象牙海岸、毛里求斯等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采取了先商业化运营后私有化的模式,但改革后,竞争局面并未出现,原来由非洲国家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变成了外国控制的电力公司,外国公司的垄断取代了本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