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性哮喘的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
徐红冰 刘皋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上海 .200080)
摘要: 阿司匹林性哮喘(AIA),病因复杂,大多数证据指向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异常。关于其发病机理已有许多理论,气道慢性炎症、环氧化物通道、转轨假说等,其实质都是环氧化酶被抑制,最终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代谢异常而导致哮喘的发生。LTC4S基因遗传多态性证明,在第一个密码子上游第444位核酸发生了A至C的易位。即携带C444等位基因的人群产生了较多数量的白三烯,更易发展成AIA。AIA患者一般病情严重,治疗应包括吸入可的松、β
-受体激动剂及白三烯调节因子等疗法的联合应用。最新开发的COX-2抑制剂对
2
AIA患者更加安全。本文就AIA发病机理、临床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阿司匹林性哮喘;环氧化酶;花生四烯酸;白三烯;药物治疗
一百多年来,由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解热、镇痛、抗炎、抗凝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不良反应常常限制了临床治疗作用,服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常发现少数患者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为0.5-2h)会出现一些过敏样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血管性水肿、荨麻疹、鼻炎、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等[1],统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aspirin induced asthma ,AIA)。1967年,Samter和Beers首先描述了由阿司匹林引起的特异性反应、鼻息肉、支气管哮喘三联症,因此也称作者简介: 徐红冰: 主任药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研究方向临床药学。刘皋林,博士, 教授,博导,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研究方向临床药理
为“Samter综合症”[2]。根据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院及WHO的工作报告,全球范围内AIA患病率占哮喘总数的4%~28%,以中年女性为多。本文就AIA的临床诊疗及发病机理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临床特征及诊断
AIA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哮喘基础型、发作型和鼻炎基础型。哮喘基础型:患者在首次阿司匹林哮喘发作之前就已有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时,哮喘也常有发作,但每次使用阿司匹林后,哮喘必发作且症状明显加重。本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2:3。哮喘发作型:患者原无哮喘病史,哮喘的第一次发作系由应用阿司匹林或其它解热镇痛药引起。哮喘一旦发作,以后的发作也可由别的原因引起,而尤以应用阿司匹林引起的最为严重,此类型比较少见。鼻炎基础型:此类型较少见。患者先有常年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在此基础上又发生了 AIA。
AIA首先出现的症状可能是鼻炎,表现为浆液性鼻分泌物增多。症状出现于服用阿司匹林数小时后,第一次发病后常有一段间歇期;当再次口服同一药物出现症状后,则呈常年性发病。除上述症状外,常表现为双侧性、持续性鼻塞,并有嗅觉减退或消失。应用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常无效,而停用阿司匹林和应用皮质激素可能有效。鼻腔检查可见增殖性鼻炎和鼻窦炎。大约在鼻炎发病5-10年后出现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鼻息肉为双侧、多发性;哮喘属内因性,发作一般较严重。当鼻息肉形成和(或)支气管哮喘发作后,停用阿司匹林对症状的改善常无明显效果[2]。
虽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诊断AIA的重要依据,但一般认为诊断AIA的金标准应根据口服或吸入阿司匹林的激发试验。激发剂量可根据患者提供的反应严重程度估计,一般用2mg是安全的。在激发前和激发后4h做肺功能测
量,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或最大峰流速(PEFR )在激发后下降20%以上即为阳性反应。若2mg 激发为阴性,可再用20mg 激发,若仍为阴性,即可否定AIA 。激发时应做好哮喘严重发作的抢救准备。阿司匹林鼻腔激发试验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安全性。采用定量雾化吸入赖氨酸阿司匹林,每隔30min 依次吸入一次,剂量为1,2,4,8,16和32mg ,吸入后0.2和30min 各测FEV 1,如FEV 1下降≥20%,即为阳性反应
【3】。
2 发病机理
2.1 过敏机制 AIA 患者因阿司匹林或NSAIDs 激发的临床症状常令人联想到高敏反应,可能存在潜在的抗原-抗体机制。然而大量研究不支持其为药物超敏反应:(1)AIA 患者中特异性个体并不比一般人群中高;(2)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仅有少部分合并AIA ;(3)没有查到特异性阿司匹林抗体;(4)结构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水杨酸钠并不引起哮喘发作,而结构不同的安乃近、氨基比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却可触发哮喘,且常常是因首次使用而发病[4]。
2.2气道慢性炎症 AIA 患者表现为气道持续性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气道上皮受损、细胞因子产生及黏附分子上调为特征。通过AIA 患者支气管活检标本可以看出,AIA 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是正常黏膜支气管活检标本的15倍[5]。AIA 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气道组识嗜酸性粒细胞渗透。对支气管活检的免疫组化标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嗜酸性粒细胞为包含白三烯LTC 4合成酶的主要细胞[6]。AIA 患者气道持续性炎症可能由非IgE 介导的对内生抗原和病毒反应引起。这一可能的机理通过发现免疫标志物IgG 4的合成增加及与AIA 相关的人白细胞抗原的增加而被证实。
2.3环氧化物通道 环氧化酶(COX )是花生四烯酸(AA )转化成前列腺素(PG )过程中的限速酶。其有三种异构体形式存在,COX -1、COX-2和COX-
3。COX -1为一保护性酶,负责产生生理活性的PGs ,而COX -2,在炎症状态下产生,负责产生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理性的PGs 。COX –3是最新被认识的COX-1异构体,功能尚不清楚【7】。PG 的产生包括几个阶段:通过磷脂酶A 2介
导,磷脂膜对AA 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再由COX 调控,AA 转化为PGH 2【8】。经
过长期研究,人们认识到气道炎症细胞产生炎症性的PG ,包括PGD 2和PGF 2α,而气道结构细胞中的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产生了保护性的PG ,如PGE 2[9]。在哮喘气道功能调节方面,PG 有许多潜在的功能。他们可以进一步分成刺激型的PG ,如PGD 2、PGF 2α、血栓烷素,可使支气管痉挛。抑制型的PG ,如PGE 2
【10】,可使支气管松弛。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不引起哮喘发作。PGE 2在其他炎症系统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通过抑制5-脂氧化酶(以下简称5-LO )减少白三烯的生物合成;(2)抑制由病毒慢性感染所导致的胆碱异常转运
;(3)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4)吸入给予AIA 患者PGE 2,或口服PGE 2类似物,可阻止阿司匹林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并抑制尿中白三烯LTE4的升高。
Szczeklik 等[11]第一个提出某些NSAIDs 抑制PG 生物合成的能力与AIA 的关系,形成了AIA 的环氧化酶理论[11]。
2.4转轨假说 阿司匹林等NSAIDs 诱发的支气管哮喘被认为是由于抑制了AA 代谢的COX 通路,阻止其代谢生成PG ,从而转向5-脂氧合酶(LO )途径,生成白三烯C 、D [12]。Schafer 等观察了经赖氨酸-阿司匹林激发支气管试验的AIA 患者、对照组二组外周血中二十烷酸(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