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复调理论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影响_张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
江西社会科学 2014. 12
考斯把复调小说产生的背景限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 种极端态度限制了读者对复调小说的认识。
第三,矛盾性。考斯在指出陀氏小说的多层次性的 同时,也指出了陀氏小说世界的矛盾性。他指出,陀氏小 说内部多层次性和思想内容上的多声部的特性,外部则 体现为外部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矛盾性,因此放在资本主 义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复调小说的内涵。恩格尔哈特也 把陀氏小说世界分解为支配主人公的那些思想所组织 和形成的众多主人公的各自世界。他认为:“陀氏的小说 具有深刻的多元性,而这个多面性和矛盾性的出现只是 作为个人生活的事实出现的,是作为精神的多面性和矛 盾性出现的。”但实际上,巴赫金认为:“陀氏不是在精神 中,而是在客观社会世界中发现并且敏锐地接受了这种 多面性和矛盾性。在客观社会世界中,各个方面不是一 个个阶段,而是一个个营垒,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不是 个人的道路,而是社会的状况。社会现实的多面性和矛 盾性是作为时代的客观事实出现的。”
第一,“主人公”是一个主体。这是巴赫金通过评判 伊万诺夫对陀氏小说中的主人公而得出的结论。伊万诺 夫认为陀氏的 “主人公”是一个平等的主体,而不是客 体。他认为:“陀氏小说中的内容主题是作者根据独白型 的意识来描写的,即只是按照独白型的作者意识来描写 的那个世界的内容主题。”巴赫金肯定了伊万诺夫对陀 氏小说中“主人公”不是客体而是主体的观点,但他否定 了伊万诺夫把陀氏小说界定为“悲剧小说”的结论,在巴 赫金看来,伊万诺夫依然是用独白型小说的眼光来看陀 氏的小说,这样就会使陀氏小说中的“主人公”变成某种 艺术上的混血儿,而不是纯粹复调小说意义上的 “主人 公”。
一、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小说叙事 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作对它的
115
江西社会科学 20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解释》中,巴赫金把陀氏复调小说中“主人公”所具有的 特质概括为: “一个主人公在意识形态上成为一个权威 的、独立的人物; 被作为他所持有的一种具有充分价值 的思想观念的作者 ( 创造者) 看待,而不是被作为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艺术概括和观察 ( 起完成作用的艺术观察) 的一个客体来看待。”在这里,巴赫金表明了,复调小说 中的“主人公”首先是一个主体,这个主体是独立的; 他 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他既不是独白层面的人物,也不是 作者的代言人; 他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文本的对话,衔 接文本的各个层面; 各个层面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 的。这是巴赫金在批判几位评论家对陀氏复调小说中 “主人公”的基础上形成的,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主 人公”的详细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6
巴赫金复调理论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影响
创作中,所有的作家都应该是客观的。“作家的客观性, 首先是指对待一切价值的中立态度,试图无偏见地报道 一切事件,不论好事还是坏事。”[1] (P74)作家在客观创作的 时候,为了使他的创作能够吸引读者,必须使用一定的 创作手法,为了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作家不能避免修 辞,他只能选择使用哪种修辞,他无法选择是否通过选 择叙述方法去影响读者的评价,他只能选择是否能有力 地影响读者”[1] (P156)。这样,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作家就设 置了“人物”、“叙述者”等范畴。叙述者通过叙述人称来 展现他在叙述过程中的作用,叙述人称不是简单的第 一、第二、第三人称,而是由戏剧化与非戏剧化的叙述者 来区分。当作家将一个叙述者明显地置于故事中的时 候,即使最沉默的叙述者也被戏剧化了,他与小说中的 人物一样生动。戏剧化的叙述者“在某种意义上讲,每一 句话,每个手势,都在叙述; 大多数作品中包含了伪装过 的叙述者,他们被用来讲述读者应该知道的事情,而同 时看上去却是在扮演自己的角色”[1] (P159)。
二、“复调世界”与“叙述世界”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作对它的 解释》中,巴赫金认为: “众多独立而互不融合的声音和 意识 ( 人物的思想活动) 纷呈,由各种具有充分价值的声 音 ( 声部) 组成真正的复调。在陀氏的作品中,不是众多 的性格和命运同属于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按照作者的 统一意识一一展开,而恰恰是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及各 自的世界结合为某种事件 ( 个人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的 相互关系) 的统一体,但又互不融合。”这段话概括了巴 赫金“复调世界“的主要特点。 第一,统一性。这是由格罗斯曼提出,巴赫金完善 的。格罗斯曼认为陀氏在布局和体裁方面的基本特点 是:“用性质不同、价值不同和相互排斥的材料构成统一 完整的艺术作品。”巴赫金则指出,格罗斯曼虽然把陀氏 复调小说世界的统一性概括出来,但格罗斯曼所谓统一 性的概括掺杂了太多的“陀氏个人风格和音调”。陀氏复 调小说中的复调世界应该抛弃个人风格与个人音调,应 该把不同属于某一思想体系的若干意识中心并立联系 起来。而各种不相融的材料分属于若干世界和若干平等 的意识,由这些世界、意识的结合形成高级的、另一种性 质的统一体。 第二,多元性 ( 多层次性) 。这是与现实世界相比较 而言的。考斯把陀氏的小说放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中,认 为: 同等权威的思想立场和材料的极端多类性是陀氏小 说的基本特点。“陀氏的世界是资本主义精神最纯粹、最 真实的表现。在陀氏的创作中遭遇的各个世界、各个层 次 ( 社会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 ,原本都是独立自在 的,它们都自成一价,独立自主,自有意义。”巴赫金认为
第四,“主人公”的平等性。恩格尔哈特从社会学、文 化史出发,认为陀氏的小说是“思想小说”,即描绘思想 ( 主人公的思想) 的小说。从小说的艺术结构安排来看, 这些“主人公”思想只是小说情节的平等组成因素。但巴 赫金认为恩格尔哈特认为的陀氏小说中的思想是针对 描绘的对象即主人公而言的,而“主人公”的思想是作者 描绘的原则。这样恩格尔哈特就把陀氏的世界独白化 了,混淆了作者与“主人公”的区别。
事物与事件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于人物才存在的,而且, 事实上,正是通过人物的关系它们才得以具备使自己产 生意义并可以理解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的。”[3] (P63 - 64 ) 所 以,巴赫金复调小说中的“主人公”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 “叙述者”、“人物”在小说中具有相同的功能,他们都是 作者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独立的整体,小说叙事理论中的 “叙述者”、“人物”是巴赫金复调小说“主人公”的延伸, 在范围、分类上更加详细。
件的崭新的观察和描绘方式。卢那察尔斯基也指出了陀 氏小说中的每个声音异乎寻常的独立性和充分价值。结 合两位评论家对陀氏小说中 “主人公”内在自由与独立 性的看法,巴赫金认为: “在作品的结构中,主人公的话 语具有特殊的独立性,它仿佛同作者的话语并行,并以 特有的方式同作者的话语和其他主人公同样具有充分 价值的声音结合在一起。”
巴赫金在总结上述评论家对陀氏小说中主体 ( “主 人公”) 的基础上,认为复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时具备 自由性、创造性、独立性、对话性、平等性等特征,这个 “主人公”不是独白层面的,也不是作者的代言人,而是 参与小说创作的“创造者”。这也充分证实巴赫金的复调 小说理论对作者权威的否定。即作家在创作小说的过程 中,不能刻意控制“主人公”的思想与行动。这个观点与 叙事学家布斯的观点极其相似。布斯曾明确提出在文学
第三,“主人公”的对话性。针对伊万诺夫把陀氏的 小说称为“悲剧小说”的观点,格罗斯曼在否定的同时, 认为陀氏晚期的小说是“神秘剧”,同时,陀氏小说中的 对话是一种戏剧形式,这种形式是复调的。巴赫金认为 格罗斯曼所谓的 “神秘剧”所包含的多层次性和复调性 纯粹是形式上的。他认为: “对话型小说所构成的整体, 不是某一个意识把其他意识作为客体加以吸收,而是若 干意识的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意识都没有完全成为 另一个意识的客体; 这种相互作用不会给观察者提供一 个支点,使他按照一般独白型的方式把整个事件客体 化,而是把他变成参与者。”也就是说,格罗斯曼虽然提 出了陀氏复调小说中“主人公”具有对话性,但这种对话 性是以独白的形式包揽一切意识,这也没有脱离独白型 小说的范围。
巴赫金既是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又是苏联结构 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 域。国内对巴赫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 译和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关注巴赫金的理论背 景以及他的理论对其他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力。作为相 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理论体系,巴赫金的文艺理论思想 与叙事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因 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理论渊源,都与结构主义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例如,就小说体裁而言,它们都对小说中作者 的权威进行否定,叙事理论借鉴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 论,而巴赫金则在借鉴索绪尔的基础上,对索绪尔共时 性语言学进行了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 进行梳理,在此,笔者把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与小说叙 事理论中的相关范畴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 间的关系。
2014 年第 12 期
巴赫金复调理论对小说叙事理论的影响
■张 丽
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的翻译、介绍以及理论本身,没有更多顾及巴赫金的理论背景 以及他对其他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力。综合分析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两大范畴, 与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 “叙述者”、“叙述世界”等范畴充实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主人公”与“复调世界”,这两种理论形式共同 指引着小说的创作实践。
那么,在小说叙事中,叙述者跟作者的关系怎样,叙 述者是否是作者的代言人,叙述者与作品中人物是什么 关系……可以说,叙述者只是作者创造的一个无形中的 角色,他在扮演故事讲述者角色的同时,既可以是故事 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也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叙 事人为了讲述,必须相对于他讲的故事有一段明显的超 前的时间距离,尽管他可以灵活地使自己处于绝对现在 时状态。他甚至可以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出现,同时 生活在不同的时序里,这是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讲故 事的人都做不到的。”[2 ] (P119) 既然作者与叙述者不同,叙 述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那么,小说叙事理论中的人物 又是如何界定的? 里蒙·凯南认为:“故事中人物是一个 构造,是由读者根据散布于文本的各个征象拼凑而成 的。”[3] (P65) 人物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行动的执行 者和衔接事件发展的媒介。在一部作品中,一个人物可 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样,一个角色可以由不同性格特 征的人物来扮演,这样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就显得非常自 由,不仅在行动上是自由的,在思想上也是自由的。在此 基础上,里蒙·凯南对人物的作用也做了精确的概括: “在虚构作品中,人物是用作结构成分的,即虚构作品的
[关键词 ] 巴赫金; 复调小说; 主人公; 复调世界; 叙述世界 [ 中图分类号 ] I05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 518X( 2014) 12 - 0115 - 04 张 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叙事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北京 100872)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精髓主要集中在《陀思妥耶 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作对它的解释》①一文中,在
这篇文章中,巴赫金综述了 10 位评论家对陀思妥耶夫 斯基 ( 以下简称陀氏) 复调小说的理解,在肯定他们一些 正确观点的同时,批判了其中的偏颇和错误。他把评论 家对陀氏小说的看法与独白型小说进行区别,否定了用 哲学独白化的方法来解释陀氏小说的做法。他认为,不 能把“主人公的意识”与“作者的意识”仅仅局限在独白 型小说中,在其他非独白小说中,“主人公的意识”与“作 者的意识”同样存在,而且是独立的。笔者认为,巴赫金 研究陀氏的复调小说主要集中在 “主人公”与 “复调世 界”两大范畴,这两大范畴充实后形成了巴赫金复调小 说的主要精髓。这两大范畴在小说叙事理论中便衍生出 了“人物”、“叙述者”与“叙述世界”等范畴,它们之间既 不相同又相互联系。
第二,“主人公”的内在自由、独立性。在《陀思妥耶 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作对它的解释》中,阿斯科 尔多夫由分析作者的伦理观入手,进一步提出了 “陀氏 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是如何以及由于什么而成为 个性,并作为个性表现自己的”。这里的“个性”是指人物 具有绝对的内在自由,完全独立于外在环境。同时,阿斯 科尔多夫也认为: “陀氏的主人公具有惊人的内在独立 性,但这种独立性和自由恰恰是作者构思的所在。作者 的构思可以说是既要让主人公有自由,又要把他纳入一 个周密严谨的整体布局。”在这里,巴赫金认为阿斯科尔 多夫把陀氏的艺术世界独白化了,而陀氏最基本的东西 是对内在的人 ( 内心活动) 以及连接众多内在的人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