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呼吸气体的交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学感受器反射 1、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血液中的PCO2↑、H+浓度↑、PO2↓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 适宜刺激:脑脊液和脑组织液的H+↑
2、CO2对呼吸的影响:兴奋作用,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机制:中枢途经(主要)和外周途经。 中枢途经:血PCO2↑→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 →CO2+H2O→H2CO3→HCO3-+H+ →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兴奋。 外周途经:血PCO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传入神经 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兴奋。 3、低O2对呼吸的影响:兴奋作用。 机制:外周途经为主,另外有中枢直接抑制作用。 4、H+对呼吸的影响:兴奋作用。 机制:外周途经。
氯转移:由于HCO3-的转出红细胞,为保持红细胞内外 的电荷平衡,血浆中的氯离子向红细胞内转移的现象。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少部分,占运输总量的7%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的中枢调控 (一)呼吸的基本中枢 1、延髓呼吸中枢:为基本的呼吸中枢。 包括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 2、脑桥呼吸中枢:抑制吸气,使吸气向呼气转化。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双吸气切断机制 展示图5-13呼吸节律形成机制模式图 延髓吸气神经元能自发产生兴奋,称为发生器。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呼吸的反射性 变化,也称黑-伯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 肺缩小反射:肺缩小引起吸气。 肺牵张感受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传入神经:迷走神经 中枢:延髓 吸气中枢 传出神经:吸气肌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肺
反射过程:吸气时→肺扩张→肺牵张感受器(+)→迷走 神经(+)→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吸气肌运动神经元(-) 呼气肌运动 神经元(+)→吸气(-) 呼气(+)→维持正常的呼 吸节律。 结果:反射加强→呼吸浅而快。如刺激迷走神经。 反之,反射减弱(消失)→呼吸深而慢, 如切断迷走神经。
病理情况:1)呼吸膜面积减小(如肺气肿)时,气 体扩散量减少,出现呼吸困难。 2)呼吸膜厚度增加(如肺炎、肺纤维化) 时,气体扩散量减少,出现呼吸困难。 2、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 之比。 正常值:4、2╱5、0=0、84 分析:比值增大时,出现肺泡通气量增大(出现肺泡无 效腔增大)。 比值减小时,出现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总之:从换气效率看,比值为0、84时最适宜。 增大或减小都使效率降低。
(二)血氧饱和度 血氧容量(氧容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 最大O2量。 血氧含量(氧含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 O2量。 血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100% 动脉血氧饱和度=98% 静脉血氧饱和度=75%
(三)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1、氧解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曲线,简称氧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呈正变关系。 特点:呈S形,分三段。 上段:PO2在60-100mmHg之间,曲线平坦。 中段:PO2在40-60mmHg之间,曲线陡直。 下段:PO2在15-40mmHg之间,曲线陡直。 意义: 上段-有利于人体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耐受能力。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展示图5-7 (一)肺换气: O2 肺泡气 肺毛细血管血液(静脉血) CO2 结果: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组织换气 O2 组织细胞 组织毛细血管血液(动脉血) CO2 结果: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一)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呼吸膜的组成:①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 ②肺泡上皮细胞层 ③肺泡上皮基膜层 ④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质 ⑤毛细血管基膜层 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一)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交换 方向从分压高处到分压低处。 PO2 PCO2 肺泡气 104mmHg 40 动脉血 100 40 静脉血 40 46 组织细胞 30 50
(二)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分压差×溶解度 D 分子量的平方根 要点:1、CO2的扩散速率为O2的2倍。 2、临床上呼吸困难的病人先出现缺O2,严重时表 现为缺O2和CO2潴留。
中段-有利于组织处氧的释放。 下段-代表氧的贮备。 2、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PCO2↑、PH↓、T↑、2,3-二磷酸甘油酸 →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 2)PCO2↓、PH↑、T↓→曲线左移→有利于氧的结合。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碳酸氢盐:为主 H2O+CO2→H2CO3→HCO3-+H+
VA/Q
>0.84
(dead space) 肺泡无效腔
VA/Q↑(肺血管栓塞)
V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Q
<0.84
(functional shunt)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VA/Q↓(支气管痉挛)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氧合血红蛋白(HbO2) 特点:1、可逆性结合。 2、结合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PO2),高 处(肺)结合,低处(组织)解离。 3、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去氧血红蛋白呈暗红 色。 4、紫绀:当每升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含量 ≥50g时,在毛细血管丰富的表浅部位,如口唇、甲床可 出现青紫色。 5、Hb与CO的结合不可逆,HbCO呈樱桃红色。 (煤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