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9-外国经济与管理-工作_家庭增益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第31卷第7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

Vol 131No 17

2009年7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J ul 12009

工作—家庭增益研究综述

周路路1,赵曙明1,战冬梅2

(1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1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100005) 摘 要:工作和家庭是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在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使得工作环境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因而,工作—家庭增益问题就成了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研究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工作—家庭增益概念、理论基础、发生机理和前因后果变量等方面对有关工作—家庭增益的现有文献进行述评,然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工作—家庭增益;角色累积;生态系统;发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9)07251208

收稿日期:2009203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经济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编号:70732002)作者简介:周路路(1983-),女,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赵曙明(1952-),男,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战冬梅(1975-),女,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化。工作方式和收入分配体制的转轨,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致使跳槽、下岗和失业等频频发生,个人和家庭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承担的压力日益沉重,对未来的担忧也不断加深,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就成为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关系的消极一面,即工作—家庭冲突方面,而忽略了这种关系的积极方面,有关后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严重不足。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研究工作—家庭增益的重要意义,应该像重视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那样重视工作—家庭增益研究。[1,2]顾名思义,工作—作和家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概念,即工作和家庭为个体提供各种资源,如尊重、体在生活中表现自我的资源。[3]本文拟从工作—家庭增益概念、理论基础、梳理有关工作—家庭增益的现有研究文献,以供未来相关研究参考。

一、工作—家庭增益相关概念辨析和理论基础探析

(一)工作—家庭增益相关概念辨析

工作—家庭增益并不是工作—家庭冲突的简单对立,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工作—家庭冲突理论认

为个体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而,个体参与某种角色活动必然会导致参与另一种角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工作—家庭增益正是源于Siber对工作—家庭冲突理论的质疑。Siber提出了角色增强假说(enhancement hypot hesis),即个体在角色表现中积累的收益可能超过其角色投入造成的损失,而且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多种角色活动来获得满意感以及其他有意义的资源(如角色特权、地位保障等)。

自Siber提出角色增强假说以来,学者们开始改从工作—家庭增益的视角来研究工作—家庭关系。有关工作与家庭互益的表述有多种,如增强(enhancement)[4]、正向溢出(po sitive spillover)[5]、丰富(en2 richment)[6]、增益(facilitation)[7],因而导致了许多相似概念混用的情形。Carlson等(2006)首次对上述不同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析。他们认为,“增强”是指个体获取的资源和经验有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它更关注个体所获得的益处及其对生活可能造成的显著影响;“正向溢出”是指个体在某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如情绪、技能、价值观和行为)可以正向转移到其他角色活动中;“丰富”是指个体在某一领域取得的角色绩效有利于个体在其他领域的表现[8]。由此可见,“丰富”是建立在“正向溢出”

的基本内涵之上的,但是这两个概念之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区别:某一领域积累的经验可以转移(如溢出),但不一定总能改善个体在其他角色活动中的质量和绩效,而“丰富”不仅包含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所收获的情感、价值观、技能等资源可转移到参与的其他角色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含个体通过发挥这些资源的效能来提升其他角色活动的绩效。而“增益”特指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工作或家庭生活)获得的资源(如积极的情感、投入或者效能感)能够提升其参与其他角色活动的整体效能(Wayne 等,200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丰富”和“增益”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析层次的不同:“丰富”重点关注个体层面的角色绩效或生活质量,而“增益”强调系统层面的效能提升。“丰富”的产生并不一定引起系统效能提升。比如,当个体在家庭中获得正面影响时可以提高他在工作中的绩效,而个体效能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影响更高层面的工作,如改善上下级关系或整个工作团队的绩效。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工作—家庭增益概念,但其内涵已日渐明朗。本文认为,工作—家庭增益是指个体以工作和家庭角色活动为载体,通过获取和运用工作和家庭领域的资源来促进工作与家庭互益关系的过程。这一概念既包括个体层面的绩效改进,而且还包括系统层面的效能提升。工作—家庭增益过程是个体利用工作(或家庭)领域资源的过程,包括三个有序的阶段:(1)个体从工作/家庭领域获取资源。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所获得的资源有利于个体更好地参与其他角色活动。例如,从工作中获得的收入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职务晋升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个体解决家庭问题;而个体参与家庭角色活动所获得的积极情感则能帮助个体与其所在的工作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或者个体在建立家庭的同时又能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有利于开展工作。(2)个体吸收和消化资源。目前,工作—家庭增益研究主要关注企业或家庭提供的哪些资源有利于工作—家庭增益关系的产生,而较少关注个体特质或组织特征差异所导致的资源吸收效果差异。(3)个体把资源运用于参与工作/家庭角色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扩散资源的功效,也就是说,资源的运用不仅会丰富个体的资源,而且还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绩效和情感,从而有可能提升系统层面的效能。

(二)工作—家庭增益研究的理论基础探析

随着对工作—家庭积极关系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从理论上对工作—家庭增益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生机理进行了解释。通过梳理有关工作—家庭增益发生机理的现有文献,我们发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构成了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这四种理论是角色累积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积极组织行为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下面介绍这四种理论。

11角色累积理论。角色累积理论是最早研究工作—家庭增益问题的相关理论。以往的工作和家庭关系研究主要集中考察角色冲突问题,认为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减少个体参与其他角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角色累积理论认为个体可以同时参与多种角色活动,而且多种角色活动之间可以是互益的关系。多种角色累积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个体在参与某一角

5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