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及对策分析
曾敏 21005010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科学的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的价值化和民主化。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积极研究对策,确保政策评估的有效性,政策评估主体必须提高对评估工作重要性认识,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估组织,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确立有效的评估标准,使评估制度化。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科学性
公共政策评估指的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1]目的是为了对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依据。而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评估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表现在评估体系不规范、不完善,而且受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
首先,公共政策评估是检验公共政策效益和效果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评估是检验公共政策执行及其结果的唯一标准,公共政策评估是建立在大量收集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和效益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民主的科学方式来分析判断该项政策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公共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所产生了多大的效果和效益。而且效果和效应与行政机关的勤政作风以及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密切相关。
其次,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修订、调整、继续或终止以及制定新的公共政策的依据。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往往需要公共政策也做出相应的改变,公共政策修订、调整、继续或终止,都依赖公共政策评估提供的信息。[2]一项新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决策者依据以前公共政策的评估信息,依据自己和公共组织
的伦理取向。因此,必须根据公共政策实际执行状况的评估来决定该项政策的调整或废止。
再次,公共政策评估是改善执行、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公正、合理、有效分配公共利益的基础。增加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是有效实现公共目标的重要保证。[3]只有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时发现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使公共政策执行部门对错误迅速加以纠正,保证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推进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而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是公共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前提,也是有效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而且,纠错是与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惩戒相联系的。
最后,要达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也离不开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要求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科学论证,分析政策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则要求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决策,让他们的利益和意志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的表达。[4]公共政策评估是评估公共政策是否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尤其对民主而言,它是重要的伦理规范和伦理价值取向。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方式
我国的公共政策根据层次分类,可以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一般政策、具体政策。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由于政策类型与政策主体的不同,评估方式也不同。通常需要进行评估的政策主要是由党政两大方面制定的各类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评估是以非正式评估为主流的评估方式。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了大量的公共政策,其中党中央制定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基本上是由非正式评估方式决定政策的更替。这两种政策的评估实际上的负责机构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所谓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程序、评估形式、评估内容等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估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评估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自由进行的评估。在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评估上,非正式评估是主流。我国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非正式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由我国地方党和政府主要官员,根据对中央政策推行情况的了解和调查,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反映情况,或者通过中央召集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向上反映情况。2、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到地方调研,亲自体验政策的效果与影响,对政策做出评估。3、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开报道和内参反映政策效果。4、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政策效果或问题。直到今天,非正式评估手段仍是中共中央评估和了解政策实施及效果的基本手段。
一般公共政策与具体政策的评估方式主要为内部评估。我国政府的政策,包括一般公共政策和具体政策,如科技、教育、产业政策,普遍实行内部评估方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般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政策评估,如中央政府的法制局、地方政府的法规处,专门负责政府政策与部门政策的评估。同时政府各部门也都在每年年底对自己的政策进行评估。但地方党组织制定的政策很少评估。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评估。
新兴的评估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外部评估。这是指由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外的人员进行的正式评估。外部评估在国外通常是由受行政机构委托的研究机构及专家进行的评估,由投资或立法机构、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在我国外部评估主要是由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通过研究项目的形式进行,集中体现在工程项目领域。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外部评估方式的应用及效果不太明显,在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领域应用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还没有上升为主流的评估模式,但随着政府决策科学化需要的增长,已呈逐渐升温的趋势。
三、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各种类型的政策评估中, 政策评估涉及政策问题的认定是否正确,政策目标是否恰当,政策方案是否可行,政策方案是否不折不扣地得到实施,政策执行资源是否充足,政策执行机构是否健全,政策效果是否明显,政策效益和效率是否满意,政策影响是否较好等方面。因而政策评估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难。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考察政策执行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政策本身就必须有明确的可测定的目标。但是,由于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一些主观因素, 政策目标常常难以明确。表现在: (1)许多政策目标不可能量化;(2)大多数政策都具有多重目标,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还可能发生变更而被修正;(4)有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还有意用模糊的不太确定的方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此增加某种应变的能力。所有这些情况,都给衡量和评价政策目标的完成程度,造成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