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1+x拓展阅读(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1+x拓展阅读(解析版)
(一)素养提升
本课与《春》一样,都是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也要以揣摩、品味语言为基础,继续训练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激发、培育形象思维,体会老舍散文语言中所特有的浓厚情味,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首先,训练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本文的景物描写集中在课文的第4、5、6段主要描写了济南周边的山和济南城中的泉水。

可以体会一些精彩语句,体悟写景句和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试看如何品味课文中的写景句:
一是查找直接写景句。

例如写山景的,“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属于远景描写,突出黑白对比的颜色;又如写水景,“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属于近景描写。

这些逼真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细致而鲜明的印象,可以自己找出来,通过朗读、默读,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脑海中产生一幅幅远景、近景的画面。

二是查找比喻句、拟人句。

例如写山景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几粉色”,“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如写水景,“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些描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间接地表现景物给作者的主观印象,传达出特定景物的神韵。

可以细读,体会这些语句浓厚的文学意味,培养文学感悟力。

其次,训练赏析抒情性语句的能力。

本文的情感色彩与《春》不同,抒情方式也很有特点,
可以认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试看如何品味这类语句:
一是查找间接抒情语句。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写济南冬天的特点,其实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隐隐传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处写济南人面上含笑,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自己的幸福的笑容;“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读到这里,好像听见作者由衷地赞美“我爱济南”。

二是查找直接抒情语句。

例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再加上一些语气助词(“呢”“呀”“吧”等),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

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兴头头去了。

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

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

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

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

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

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群山寂静,天上有几片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

山里的夜晚,已经有了十分的凉意。

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

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

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

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

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

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

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

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

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
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

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

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

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叫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

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

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

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

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

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

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

时光如逝水。

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

【答案】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句,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

可以概括为:山里看月亮;泛舟明湖;芙蓉泉寻踪。

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月亮的可以亲近来衬托秋天济南月亮高洁清越,使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语句,并做简要分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子: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景物描写体现了济南的浓浓秋意。

【解析】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选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
句子。

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

然后,找准品“点。

常见的如: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

抓住关键词语,品出精妙美。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风吹落叶子的美妙情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学@科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这里要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赏析,表现出了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

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答案】答案示例: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体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的文化积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

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

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

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体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的文化积淀。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

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

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

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

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

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心情。

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
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

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使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

如今,雪是白了满山。

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山外流去。

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

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

如果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

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

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

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

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

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

最是那红梅蜡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

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

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

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摘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1.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题,总起全文。

突出江南小雪带来的生机与绿意;渲染温馨氛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段洛在文章中的作用。

头的作用:①如果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
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解答本题,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条列出即可。

2.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
【答案】江南雪景有着静谧、纯洁的特点。

用来衬托作者宁静、安适、悠然的心境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解答本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3.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纯净、单纯、悠然;再写江南落雪的大写意画面,突出江南雪景的苍茫、缥缈。

示例二:动静结合。

写山涧有静卧的卵石,也有潺潺的流水;写田野有茫茫的白雪,也有探头探脑的新叶;写水塘,有枯立的荷叶,也有游弋的水鸟;写茫茫群山雄峰耸立,其间也不忘点缀麂鸣、鸟啼。

动静结合的描写,使江南落雪之景,富有动感和生机。

示例三:绘形绘色。

作者用大量表现形态的叠词、表现色彩的形容词,绘形绘色,具有形象感、色彩美。

用“潺潺”写流水,用“白茫茫”写田野,用“袅袅”写炊烟,用“莽莽”写群山,用“悠悠”写山鹰;白的群山,绿的植被,红的梅花,共同组成美丽的画幅。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句子,结合文章的中心进行分析。

如文段采用:(1)点面结合。

先分点描写山上、田间、水塘、山村落雪的情景,突出落雪的宁静、纯净、单纯、悠然;再写江南落雪的大写意画面,突出江南雪景的苍茫、缥纱(2)动静结合。

写山涧有静卧的卵石,也有潺潺的流水;写水塘,有枯立的荷叶,也有游弋的水鸟写茫茫群山雄峰耸立,其间也也有鹿鸣、鸟啼。

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江南落雪之景的美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3)形色结合。

作者为了突出景色的美好,用了“茫茫”“袅袅”“幽幽”等大量表现形态的叠词,写出景物的情态;用“白”“绿”“红”等形容词描写景物,用色彩展示了雪后的美丽画卷。

4.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答案】江南的冬天是“冷着的冬天”,但由于美丽、纯洁的落雪的点缀而显得风情万种,使人心中充满暖意,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江南落雪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解析】这类试题,往往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

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本题要结合文本重点分析“冰冷”和“火热”的含义即可写出答案。

(三)【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

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

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

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

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

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

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
魂引领的结果。

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

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

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

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

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
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4.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1.①溪流、古树②街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如①空的答案应为第③段的“溪流”和第④段的“古树”。

②空可抓住第③段的“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为“街巷”。

2.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

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

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

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

如可提取第④段的“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古宅老院的匾额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分析作答。

3.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

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的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句。

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

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为排比;“……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属于比喻。

前者的作用增强语势,表意丰富。

后者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描写对象。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和文章的中心,体会语句的表达作用。

4.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

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

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
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如可提取“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等句进行分析,即可概括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