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鉴于此, 商业银行就应加大非利差收入, 大力提 高中间业务创利能力, 提高中间业务利润, 以其增加经 营利润水平减低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影响。
2! 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 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了, 资金来源制约 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 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 存款工作, 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 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 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 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绸弥补信贷资金缺口, 增加了再 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从流动性的角度看, 国有商业 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 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 力, 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 据的主要持有者, 通过出售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 的需求, 最后当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还可以从中央 银行取得再贷款。因此, 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 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 提高资 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 促进了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3! 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 有效地降低不良贷 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 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 乘数之积, 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 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派生存款和货币 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 准备金率 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的, 此次 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 在同业拆 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 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工越来越模糊, 对资金需求就越来 越具有趋同性, 当一家商业银行资金偏紧时, 其他的商 业银行也随之偏紧。所以, 全社会的流动性抽紧, 其结 果将会是, 在随后的几个月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地发放 贷款, 从而导致贷款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同时, 部分银 行出售债券, 还将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结构。从长 期看, 新增贷款减少, 贷款投向更加审慎, 新增不良贷 款也将有所减少。
- 160-
行可用资金 2600 亿元, 因此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 利差收入为 3!31%×2600=86!06 亿元。与此同时, 假设商 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 2!0%, 银行上存款准备金还 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 补贴息差支出达 2!86 亿 元 。 因 此, 仅此一项就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 88!92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商业银行的 经营行为, 面临较大的困难。监管职能与货币政策职能 分离前, 货币政策操作可以通过监管手段来确保其有效 实施, 或者并用放松监管的方法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这样做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货币政策效应。 监管职能分离后, 货币政策效应只能通过对宏观经济金 融运行趋势的综合分析来判断。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不可能总是有效的, 也可能需 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甚至达不到预期目标, 这使货币政策操作变得困难。另外, 央行对有些货币政 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监管其实施情况, 有些 如利率执行情况则需要间接通过银行业监管部门的信息 反馈, 这又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从银行业监管的 角度来分析, 和平时期系统性风险的最大因素是经济增 长的衰退, 这种因素可以降低监管的有效性。经济增长 加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 而贷款增长又会进一 步加速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是实质性的, 即经济增 长伴随着效益和效率的提高, 系统性风险相对较低; 如 果经济增长是虚增, 即目前这种仅仅依靠基本建设和房 地产投资拉动的增长, 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很高, 经济增 长的减缓或是经济增长衰退会大幅度提升银行业经营风 险。
总之, 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既带动了货币信贷增长, 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 加之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国际资本正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 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 达不到金融调控的 目的。
自 2003 年 以 来 , 中 央 银 行 仅 仅 通 过 公 开 市 场 操 作 , 其力量已不足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 控制货币信贷的 难度进一步加大。例如, 对回笼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 础货币这一项, 尽管不断加大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 仍 然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 6 月 份虽进行了窗口指导, 要求各商业银行注意风险, 但此 后的数据显示, 未见任何效果。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 只凭公开市场操作或窗口指导, 其作用有限, 必须要有 政策效力更强的政策手段, 这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4!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是对商业银行综合 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 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资本充足率越低、不 良贷款比率越高, 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 反之, 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 适用的存款准备 金率就越低。商业银行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进一 步约束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而盲目贷款扩张 带来的风险。
当然, 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 在制定货币 政策时, 应同时对汇率、通胀率、货币供应量等要素进 行综合衡量, 各有权重, 不能仅仅盯住货币供应量。
总之, 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 标, 而是保持币值稳定, 维持总量平衡; 维护金融运行 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职能。
第 24 卷 第 5 期 2005 年 10 月
工业技术经济
Vol.24, No.5 总 第 141期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李颖
〔摘 要〕 人民银行 自2003年9月 起 调 高 了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和 决 定 执 行 差 别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在7个 月 的 时间里, 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三次 调 整 , 提 高 了1!5个 百 分 点 , 调 整 幅 度 高 达25%- 33%, 这 主 要 是 针 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货币信贷增长偏快、投资需求膨胀等问题, 对于金融结构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 实际经营效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了一个机会。本文主 要是分析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商业银行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伟强! 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对金融结构的经营 影响调查, 2004 2! [ 德] 于尔根·艾希贝格尔, [ 澳] 伊恩·哈博著! 刘锡良译! 金融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 刘轶! 分析当前中央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带来的影响, 2003 作者简介 李颖, 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1! 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 存 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 金额增加, 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 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因此商业银行 实际减少的可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 额成倍放大。
目前,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 看, 接 近 80%的 利 润 来 源 仍 然 是 通 过 发 放 贷 款 来 赚 取 利 息 收 入 。 商 业 银 行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利 率 1!89%, 贷 款 一 年 期 利 率 5!31%。 如 果 在 现 有 存 贷 款 规 模 上 , 假 设 增 加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1!5 个 百 分 点 , 经 过 测 算 : 将 冻 结 商 业 银
当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和招商银行也会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外中央银行通常不为准备金支付利率, 中国央行 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大势所趋。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 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压下来, 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 次上调的机会也很高。而且目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特别是“投资热潮”并没有伴随强大的消费热潮, 随着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市场价格指数的稳定, 企业 利润率面临着直接挑战, 如果利率上调会导致更多负面 因素。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信贷 货币政策
一、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1、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
原因。 近年来, 由于货币信贷增长偏快、投资需求膨胀,
助长了经济的低水平扩张, 影响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中央银行制定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
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 外资大量流入导致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迅 速增加。2001 年之前 , 在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上 , 一 直 有大量的资本外逃, 之所以称之为外逃, 是因为这些资 金的流出是政府难以控制和监测的, 只是作为事后结果 反 映 在 报 表 上 。 而 观 察 1994- 2002 年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可以发现, 经常项目累计顺差 2026 亿美元, 资本项目 累 计 顺 差 1740 亿 美 元 , 误 差 与 遗 漏 累 计 为 - 1078 亿 美 元。对于负的误差与遗漏, 人们普遍认为, 该项目的绝 大部分属于难以统计和监控的资本外逃。如果这种判断 成立, 那么 2002 年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 该年度误差与 遗漏为正的 78 亿美元, 这似乎表明有难以监控的资本流 入。从 2003 年上半年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情况看, 国际 资本仍在继续以中国政府难以监控的方式进入中国。对 此有两种解释: 一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 中国 经济的强劲增长吸引了国际资本; 二是对人民币升值的 预期使大量游资进入中国。 第二, 实体经济迅速增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 从 2003 年 初 开 始 , 中 国 工 业 生 产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增 长 通 道 , 景 气 指 数 在 自 1998 年 来 最 高 的 水 平 上 不 断 攀 升 , 2002 年的平均景气水 平 处 在 良 好 水 平 以 上 的 只 有 1 个 行 业 , ( 增 长 景 气 指 数 大 于 130) ; 而 2003 年 上 半 年 , 在 25 个主要工业行业中, 有 3 个 行 业 位 于 良 好 景 气 水 平 以 上。有 15 个行业位于较好景气水平以上 ( 增长景气指数 大 于 110, 小 于 130) , 2002 年 的 相 应 的 数 字 是 11 个 ;
景 气 适 中 和 较 差 ( 增 长 景 气 指 数 小 于 110) 的 行 业 数 量 则由 2002 年 的 15 个 下 降 到 7 个 。2002 年 以 来 , 在 市 场 需求的拉动下,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汽车、纺织等 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快速增长, 但这些行业存在无序竞争、盲目投资、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