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对今人的精神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对今人的精神启示

历史二班陈宽浩20120502165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奢华了,可是精神却缺失了。道德被功利化,大多数人们失去了道义感、正义感、良知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被物质化,大多数人们所追求的的幸福是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存款。大众文化沦为把人变傻的娱乐工具,产销中到处充满“迎合”和“媚俗”。它失去了教化的意义,而让形象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求。

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不和谐——人与人的不和谐,人与社会的不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类社会将会走进一个死胡同!所以,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学习老祖宗的生存智慧和人文精神。其中,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人是中唐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这是一个很强大的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兼济精神,也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刻关注民生疾苦的亲民情怀;要学习他那种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要学习那种傲视挫折的超越精神和面对挫折积极乐观,不失豪情的精神;最后还有面对不平敢于揭露,正气逼人的精神。

下面来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生平。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文人兼政治家、思想家。他七十一年的人生经历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顺宗永贞元

年(805年),即从他出生到成长,至永贞革新这一个性气质的奠基时期。

二、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即贬滴朗州连州这一矛盾挣扎期。三、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即贬滴夔州和州的自觉调适阶段。四、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开成元年(836年),结束贬滴生涯回朝和再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的实干阶段。五、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闲居洛阳时一期。刘禹锡在一生的文学创作中, 始终不断地积极思考着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问题, 并对之作出评判。他的一生是荆棘遍布的,但生命也无疑是精彩成功的,如何使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走向胜利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我们来简单分析刘禹锡的精神并从中汲取养料。

一、以天下为己任的兼济精神

面对仕途挫折,白居易急流勇退,元镇临危变节,但刘禹锡不论穷

达皆思兼济天下,时刻以天下为己任。“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华山歌》)这不仅仅是血气方刚时冲动的口号,而是支撑其一生奋斗的崇高理想。正因此,在生命的灿烂时刻,他以杰出才干铸就辉煌,在生命沉沦时期也不失责任感,执着追求,恪尽职守,谱写了别样的精彩人生。刘禹锡怀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关注民生疾苦的亲民情怀行走于坎

坷人生。

二、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

刘禹锡一生走过坎坷的人生道路,“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废锢十年,后被召还又因玄都观诗案再次被贬连、夔、和州刺史,

直至晚年又被排挤出朝,先后任苏、汝、同州刺史。曲折的路途并未使他在挫折中蹉跎人生而是更激发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困境中的奋进使他的生命更具光彩。“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问大钧赋》)刘禹锡以身心真切体悟并用生命为这一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三、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对理想,他是有着屈原般九死不悔的执着的,无罪遭贬身处楚地,与屈原有着颇为类似的处境与遭遇,也使刘禹锡难免有屈子般的强烈孤愤,但孤愤背后正是那一颗在压抑否定中仍然不屈的执着之心。他的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个理想贯穿了他的一生,并且使之用生命去捍卫。

四、傲视挫折的超越精神

二十三年的远贬生涯给刘禹锡带来了比其他谪官更多的人生磨难与挫折。可以说,刘禹锡的生命是伴随着挫折而延伸的,但也是伴随着对挫折的正视、超越而精彩的,悲剧色彩的人生未以悲剧收场。在挫折面前刘禹锡从未胆怯和低头,他总是以昂扬的精神去接受和正视现实人生,并以通脱的姿态去审视与思索挫折,这不是因恐惧而选择的逃避,而是基于理解反思后的智慧。不是无力面对而跳过忧患的虚幻,而是智慧面对经历后的通达。后世的一个学者评价刘禹锡说:“他既能坚持理想,不改初志,又能通脱达观,与时进退。悲愤而不沉沦,亢奋而不狂躁,执着而不拘泥,洒脱而不放浪,既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既不哀伤沉沦,也不高蹈出世。人生态度坚定而少

偏执,因此他是离现实人生最近的文人。”这是对他很精辟的评价。

五、面对挫折积极乐观,不失豪情的精神

刘禹锡一生挫折不断,自永贞革新失败后生命一直在坎坷中沉浮,但他始终以其特有的积极奋进、豪迈乐观的品性支撑着,谱写了人生的胜利乐章。二十三年的贬滴生涯使他刷新了中国古代文人遭贬时长的记录,尤其在中唐被贬官吏中,是贬谪时间最长、受打击最大的。命运对刘禹锡如此不公,他所遭受的苦难是如此之深重,但他积极乐观的心态与豪迈通达的人生智慧更使他出于同时代众多文人之上,生命的沉沦成就了他人格的灿烂。

六、面对不平敢于揭露,正气逼人的精神

刘禹锡一生执着于理想,也遭受了上层统治阶级疯狂残酷的打击,忍受了生命的长久沉沦,但人生苦难并未改变他明确的是非观念,也未丝毫消损他与邪恶相抗争的锐气。坦荡的襟怀使他无法漠视任何丑恶与不平,总是以冷峻之眼光投射,并以犀利的笔端去揭露,将所有邪恶的伪善外表无情撕破,赤裸裸地展现其丑恶本质,锋芒直指社会最阴暗的角落,直指统治阶级竭力掩饰的隐痛,令他们震怒甚至胆怯,却又无可奈何。在中唐政治险恶、宦官把持朝政,仗义执言之士被打击的高压环境之下,刘禹锡不为所惧,以一副勇士的姿态与邪恶势力坚决抗衡到底,正气凛然。中唐文人身上是少了盛唐赋予其文人的博大襟怀与高度自信,但时代的退缩与萧瑟又使中唐文人多了盛唐缺少的现实忧患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争,这是一种不屈服、不畏惧、不低头的感人的抗争精神。刘禹锡更是以其对不平的强烈反抗给这一精神以最

好的诠释。

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会在活生生的社会中彰显。这种彰显有时表现得很平凡,有时则震撼人心。从刘禹锡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许多伟大的精神。这是一种正能量,也是人性光辉的缩影。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这些精神并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那么不但自己的人生会更加平坦,而且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圆融美满。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我们可以扼守的最后一块净土,如果这道防线都被攻破了,那么人也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所以在精神缺失的今天,我们真的应该回过头来学习这些精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