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72-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精细化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精细化管理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国各职业院校积极响应,纷纷探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方法。

但教育部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诊改方法和流程。

目前,全国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从开展的实践看,一些学校自知存在不足,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并不清楚应该怎么做。

而且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偏差。

厘清工作思路,构建行动逻辑已是深入推进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当务之急。

但《通知》在“内涵与任务”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各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

”这就明确指出了教学诊改的任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这个体系我们并不陌生,这是全世界公认的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核心内容。

所以职业院校在做教学诊改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任务是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机制,其目标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既是国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创新,也是学校内部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时,教学诊断与改进也是一项工作,它既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工作抓手。

全面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是PDCA质量环。

而PDCA质量环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来“诊断”问题和“改进”方法的有效工具和流程。

不管是什么样的机构,PDCA质量环都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

质量环中P是计划(Plan),D是实施(DO),C是检查(Check),A是处理(ACT)。

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我们可以对应在质量环的“计划”阶段,教学改进的过程包含了“实施”和“检查”两个阶段,教学诊改的成果和遗留问题的处置就是“处理”阶段,这就是教学工作诊改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研究的地方。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学校精细化管理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心志决定命运,现在决定未来”的理念,要落实“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

要从学生的基本文明行为和养成教育抓起,要把管理的每个细节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身上,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努力打造一流的职业学校、一流教学名师、一流技能型人才。

(2)研究目标
职业教育整体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量规模失衡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质量结构失衡矛盾日益突出,还不能满足人民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由“铺摊子、打基础、上规模”转向“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教学工作,其目标指向都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自身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成主体,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

职业学校要激发内生动力,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质量自治。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过程保证质量,制度和机制控制过程。

职业学校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全过程,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任务是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机制,其目标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研究内容
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和职业学校教学诊改实施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提高质量认识,明确诊改任务
职业学校要对全体教职工、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信息中心及数据采集人员分别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强化质量文化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工作任务。

职业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在原有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用不同方式不定期对教学工作开展诊断与改进,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的措施等等。

职业学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工作机制,常态化地查找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

②建立制度和工作机制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制订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要求是健全完善学校原有的制度体系,建立新制度。

同时,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构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必要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部门、专业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及职责,制订工作要求,设计工作流程。

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常态化的工作,不是阶段性的任务。

学校除成立必要的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外,可根据现有的部门、专业和人员的职能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职责。

③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职业学校要安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数据涉及学校基本情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情况、设施设备、实践教学、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

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数据可即时采集,也可周期性填报,但必须常态化。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客观呈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水平。

④制定标准、确定目标
利用管理系统平台采集现状数据,分析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及主要诊断点情况,然后确定标准、目标。

由于每个学校现状不同,在确定诊断与改进标准、目标时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

教学工作薄弱的学校,最初可把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作为标准,在达到国家、省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再制订更高的诊断与改进目标;在达到示范、重点学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目标迈进。

⑤自主诊改,周期循环
对照诊断项目、诊断要素及主要诊断点现状情况,对照标准目标,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直至阶段(周期)性目标实现。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先诊断,后改进;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改进,不能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做了一系列改进动作,就完成诊改工作。

(1)在教学诊改过程中,结合质量循环中“计划”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计划阶段可分四个步骤来找问题、定计划。

步骤一(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查找问题。

我们从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对照职业教育的“需求导向”查找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找到问题所在。

步骤二(计划阶段):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后,我们就要开始分析原因: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首先,学校的思想导向有没有问题?其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还缺什么?不能仅仅强调物质上的,还要分析技术上的、方法上的、组织管理上的不足,要看到现有条件下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是否把能做好的做到最好,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财、物。

最后,分析现有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科学合理,存在的问题是否与学校现行的制度缺陷有关。

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列出问题清单,这个步骤就算基本完成。

步骤三(计划阶段):要因确认,区分主次。

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清单列出来以后,并不是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首先,要区分哪些问题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无法解决而需要暂时搁置。

能解决的留下,不能解决的放在一边,等条件成熟以后再解决。

然后,在能解决的问题中找到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要因。

步骤四(计划阶段):制订计划。

应用“5W1H”分析方法,制订详细实施计划。

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对每一个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对照上述的模板,逐一制订工作计划,要尽可以详细、合理地描述具体的整改措施,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列入整改计划,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什么时候或具备什么条件后解决。

步骤五(执行阶段):执行措施、执行计划。

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很多计划推行困难,很多人都归结为执行力不够,认为要解决执行力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态度问题。

但在现实工作中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而提高执行力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不能把它作为提高执行力的主要手段。

人是执行力的主体,管人就是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要从怎样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着手,通过建立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利用管理学和信息化等专业手段,在不考虑人的态度的基础上,制订出对事不对人的技术方法和流程,让制度管人,做到依法治校。

步骤六(检查阶段):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检查是信息采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和环节。

“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

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任何一个项目实施主体责任人,科学决策的依据必定来源于阶段性检查的数据分析。

它就像一个人的眼睛、耳朵一样,听不清,看不明,想管别人没门。

所以,检查的目的不只是评价和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决策服务。

要科学设计出检查采集数据的流程和方法,采集真实有效的关键数据,及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对检查中不达标的项目进行“立即整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

在这个步骤中,检查资料注意留存,以便将来做过程文件。

步骤七(检查阶段):制订标准,固定成绩。

把好的经验固化为标准进行推广。

标准化是维持治理效果、积累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可以说,标准化是学校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学校管理水平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检查中发现好的方法和流程要总结,不仅仅是公示和表彰,要把它作为好的案例进行推广,要组织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参观、讨论和学习,要把它作为“好”的标准让大家参照模仿。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好方法,要及时把它固化为统一标准,建立制度,检查督促,形成常态。

步骤八(处理阶段):处理遗留,周而复始。

处理本次诊改中没完成的内容。

诊改项目的结尾是总结,对照计划找问题,比如“5W1H”做得怎么样,取得哪些成果,有什么不足。


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不足的方面有哪些,大概是什么原因。

如果在收尾的时候突击解决问题,很可能只是做些表面文章,除了徒增工作量,并无实际益处。

遗留的题目要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一轮一轮地解决问题。

进度安排
2018年6月,课题立项与申报
2018年7-8月,考察调研,结合十堰市各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研究状况,确定课题总体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2018年9-10月,制定出各分项专题研究方案;
2018年11-12月,完成研究论文初稿撰写工作;
2019年11月-2019年3月,对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修定,并将修订论文进行公开发表;2019年4-5月,回顾并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
2019年6月,研究课题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