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_韩再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带具有建立地下调蓄水库的条件,即具有可观的 储存空间、良好的补给通道和一定的补给水源。例 如: 下辽河平原是一座天然的地下水库, 具有地下水 调蓄能力和补给能力。环渤海大部分区域浅部地下 咸水体没有开采利用,地下咸水资源化是缓解水资 源紧缺的有效途径。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已处于超采 状态, 只能作为应急水源。 海水入侵是滨海地区地下 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基本查明华北平 原东部地面沉降、 不同因素引起的海岸蚀退、 港口河 道淤积、 湿地范围大面积减少的状况。 海岸带地质环 境调查表明, 中、 晚全新世以来, 在海洋、 河流的共同 作用下, 造就了海岸带的基本地貌格局。 现代地质作 用) 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海岸带产生的巨大影响, 造成 了海岸带的侵蚀或堆积、 岸线的进退。
!
沿海地区环境地质调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对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环渤海地 区、 福建沿海地区、 珠江三角洲、 海南岛等东部沿海 地区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地学支持。
!%$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认识到:滨海地区和山前
$%#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调查 针对地面沉降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综合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基岩构造、 第四纪地 层结构、 地下水系统、 地面沉降及其监测网络和信 息系统等方面。在基岩构造研究方面, 不仅研究了 工作区内重大断裂的活动性质、 幅度, 而且研究了 基岩面的起伏和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地质问题的 关系。根据近几十年来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流场的 重大变化, 重新编制了水文地质图系, 提出了长江 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合理开采的方案。全面调查了地 面沉降强度, 进行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分析, 评估了 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地面沉降监测网 络规划建议, 建立了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建立 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 价地理信息系统”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 可靠、 动 态的数据。为满足上海市、 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 区的城市规划、 环境规划、 工农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的需要, 提出了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建议。
化。 分析了荒漠化的一种类型“ 黑土滩” 的成因, 并提 出理措施。提出了“ 控制水文网下蚀、 提高侵蚀基准 面、 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 恢复湿地、 植被” 的黄 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
黄河中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 在黄河中游地区基本查清了岩土侵蚀地质环境
背景, 根据环境地质背景及岩土侵蚀类型, 对河口— 龙门段岩土侵蚀进行了区划,对典型地段岩土侵蚀 机理和强度进行了解剖研究。在黄河下游地区查明 了“ 悬河” 的稳定性, 从地学角度提出了防洪对策。 通 过对河道带环境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河道带环境 地质特征和下游影响“ 悬河” 稳定性的区域环境地质 条件, 研究了下游“ 悬河” 与中游岩土侵蚀之间的关 系。 对黄河下游区的浅层地下水系统、 深层地下水系 统和隐伏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调查 评价, 并进行了均衡分析。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 质调查工作,其成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了 地质依据。 部 /333年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实施以来, 署了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调 查。近4年以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以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基本理论为指导, 以查明环境地质条件为基础, 重点调查大江大河流域、 沿海地区、 矿山地区等区域 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变化趋势, 已取 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对/333—.11. 年生态环境地 质调查进行回顾, 介绍其主要成果和进展, 总结归纳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并展望今后如何继 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使其更好地为生态 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 以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为主, 侧重于地质环境的脆
弱性、 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珠江三角洲经 济区海陆相互作用较为强烈, 河网密布, 水动力条件 复杂, 新构造运动活跃, 侵蚀( 海蚀) 、 剥蚀、 沉积作用 明显, 第四纪地层广布, 地貌类型多样, 土地肥沃, 植 被发育, 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 城市化进程快, 人类活 动多样而频繁。 基于上述特点, 经过近%年的环境地质 调查,基本查明了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环境地质问 题。编制了基础性、 分析性、 综合评价系列图。通过调 查发现了危害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主要环境地质问 题。应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基 本查明了测区土壤侵蚀的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现状, 并对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编制完成了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水文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系地质 图, 使地质调查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
!""# 年
识。分析及预测了荆江水患险情趋势。提出了长江 中游可行防洪对策: 长江洪水资源化, 江汉平原与 洞庭湖区垸、 地分洪放淤, 全面建设人地分离的蓄 洪垦殖区, 开辟分流洪道, 实施裁弯等工程。提出了 综合防洪 减 灾 的 原 则 : 人、 地、 水协调, 可持续性防 洪减灾; 水沙兼治, 治沙为要; 蓄泄兼筹, 疏导为本。 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洪治水对策意见。
/5.
长江中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及江汉湖群、洞庭湖、鄱阳
/
大江大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
长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母亲河的生态环
湖、 巢湖区是以洪水灾害为主的严重水患区。 环境地 质调查从地学角度探讨了防洪治水的新思路,查明 了长江中游水患区洪涝灾害生成的地质背景,论证 了控制江湖演变及洪水致灾的地质作用,提出了符 合地学规律的防灾减灾对策,为长江中游综合整治 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建立了全区可对比的第四纪 地层初步序列。 对本区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研究。 根据 各种方法的定量和半定量计算结果,得出了江汉— 洞庭湖平原现代构造沉降速率为每年80/1 99 的认
域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现状和对生态环境演化起 控制作用的地质条件、 土壤条件、 水环境等内容进行 了系统阐述。 指明了区内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阐明 了主要干旱河谷生态脆弱性、 水资源状况恶化、 地质 灾害频发这三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控制作用。 对 在人类工程活动干扰下的地质环境改变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作了定性分析6 并依据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 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作了预测。通过长江上游岷江 和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工作,探索出 一套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地质 调查评价方法6 并在 !%7 平台上将遥感资料和生态地 质环境信息数据进行组织、 管理、 统计、 检索和处理。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112?1@?.3 ; .112?13?.1 作者简介: 韩再生( /34@? A6 男 6 研究员 6 博士 6 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 。"?9BCDEFGBCHFIJKLMKH5KNO5MJ
*+,
地 质 通 报
!"#$#!%&’ $ ()$$"*%+ #, &-%+’
!%!
福建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分析了晋江水系、 九龙江水系、 漳江水系、 东溪
水系、独溪入海水系和局部木兰溪水系地表水资源
第 !! 卷 第 ""#"! 期
韩再生: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
和地下水资源的状况。调查了地热资源、 古森林遗 址以及泥炭的状况。对海岸、 河口冲淤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造成海岸冲蚀的主要因素。对地质灾害、 农 业地质环境、 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调查。
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因而, 部 署了长江、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5/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岷江流域和安宁河流域作为典型试点开展生态
环境地质调查,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提 供了基础环境地质资料,同时探索了在这一地区开 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调查成果对该流
第 .. 卷第 //0/. 期




PND5.. , +NH5//0/. QIM5, .112
.112 年 /. 月
!"#$#!%&’$ ()$$"*%+ #, &-%+’
・ 资源 ・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专栏 ・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韩再生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 北京 /11128 ) 摘要: 生态环 境 地 质 调 查 是 一 项 基 础 性 、 公益性的地质调查, 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 沿海地区和特殊 /333 — .11. 年 , 地区实施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顾了近 4 年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 调查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总结归纳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 展望了今后如何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 查, 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地质调查; 进展; 展望 中图分类号: :;.25/<=/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88. ( .112 ) //0/.?13>>?1>
%$"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 西北地区矿业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
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 题,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整体严重。’()的国有大中型 老煤矿区地面塌陷普遍严重。 *() 的矿山存在中等 程度以上环境地质问题。 "()#"+) 的矿区呈现环境 恶化势态。部分有色金属矿区存在着生态环境病危 险。 矿区存在着严重的滑坡、 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 隐患。矿业结构不合理, 矿山企业数量虽多, 但规模 小, 地方及个体矿山占,()以上。乡镇个体采矿者是 导致矿山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国有大中型矿山比 较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为数众多的国有老 矿山由于历史积存问题严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 重建难度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 矿山废弃土地复垦不足 +) 。 占矿山企业总数 ,() 的 乡镇 及 个 体 矿 山 仍 处 于பைடு நூலகம்“ 只破坏, 不治理” 的状态, 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矿山地区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地 裂缝、 尾矿库溃坝、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煤层自 燃、 煤矸石自燃、 矿井透水、 瓦斯爆炸、 岩溶塌陷 等。部分矿山存在潜在的生态环境病, 应引起足够 重视。开发西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促进经 济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社会经济意义。但 是矿业要开发, 环境要保护。只有走“ 绿色矿业” 之 路 才 是 !" 世 纪 西 北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然选择。调查成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对策建议,以及近期重点恢复治理区和重 点矿山。建立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技 术平台, 通过不断补充、 更新区域矿山环境地质数 据, 为实施矿山环境地质动态监测、 制定矿山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
!$&
海南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根据生态环境地质现状、 地质背景条件和人类
活动强度,把工作区划分为城市环境地质和海岸 带、 热带农业、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地质 & 个侧重不同 的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根据城市规划, 评价岩土 工程地质特征, 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分区, 查明城市 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为城市的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海岸带的环境地质条件、 海 岸变迁、 海水养殖对生态地质的破坏、 红树林退化、 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沙化等方面开展了调查。在农 业生态地质调查中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养分 特征和水土流失灾害进行了分析, 做出土壤农业质 量地球化学评价。海南岛生态环境地质质量总体良 好。该项调查应用了地质、 农业、 林业、 环保等学科 知识。生态省建设是海南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任 务, 调查成果为生态保护及时提供了基础资料。
$%&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查明了黄河源头地区黄河断流和生态环境恶
化的地质原因和发展演化趋势。建立了黄河源区第 四纪地层层序, 完成了黄河源区晚更新世以来生态 环境地质演变的调查。查明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 质的基本特征及其敏感因子变化的主要特点, 详细 论述了冻土退化、 湖泊萎缩 ’ 干涸、 沼泽湿地退化 、 泉口下移、 地下水溢出带流量减少、 区域地下水位 下降等水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查明了 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及河水“ 断流” 等主要生态环境 地质问题。对黄河源区土地荒漠化类型的空间分布 规律、 发生机理、 发展趋势与危害进行了系统阐述。 分析了黄河源区河水断流的原因。阐明了黄河源地 区高寒草甸向沙化草地和黑土型次生裸地失水退 化的地质原因。分析了冻结层上水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认为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造成了高寒草甸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