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在中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作品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
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
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
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
将是很低的。
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三、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的增强。
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四、注意电教多媒体的应用
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教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参与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网络提供的素材进行重新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另外,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