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和时间是( )

A.秦朝公元前770年

B.秦朝公元前221年

C.西汉公元前202年

D.隋朝公元589年

2.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

A.刑狱 B.军事 C.行政 D.监察

3.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

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4.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秦末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D.秦初和汉初

7.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书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0.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1.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12.下列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

B.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朝政权

C.惩治贪官污吏,重振朝纲

D.他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13.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

B.水稻

C.石榴

D.葡萄

14.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张衡

15.“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D.东汉

16.按照存在时间由长到短排列下列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②战国时期③秦④西汉⑤东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⑤②①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材料二西汉疆域图

请回答:

(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名称填在下列括号中?

①( ) ②( ) ③(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二汉朝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