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于传授刻板的语文知识,而是更多地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力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情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情和活力提升素养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的外在美与文学作品精美的构思,生动凝练的语言,鲜明的形象,飞驰豪放的想象,引人入胜的意境等方面的巧妙配合,能给学生带来难以言传的美学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激情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浓厚美感的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应用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其中生动,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融进教师个人风格而进行课堂情趣化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课堂熏陶。
一、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有时候,入迷比入门更重要。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沉到教材中去,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动人的形象,教师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想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使其具有强烈的美感。例如,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时,教师可以通过充满赞美之情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滋润,春草的生机盎然,春花的绚丽多姿,春风的温暖湿润,春雨的细密轻盈。这样,软绵绵的草,静悄悄的雨,粉嫩嫩的花,轻飘飘的风,尽现学生眼前,一幅幅生机勃勃、充满生气和希望的春景图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总之,充满激情的教学,可以强化教材所包涵的美感,渲染和烘托出更加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一个优美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情从读中来
语文课的教材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挖掘这些素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课文中隐藏的思想内容,进而转化为自己思想上的认识。
例如,脍炙人口的初中语文教学名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了从杭州附近的富阳到桐庐航行时所见沿江的山水奇景。我们阅读时,越读越觉得自己的身心进入那“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天下独绝”的奇妙异常的自然景象之中。当读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处,我们仿佛也置身于富春江上那种宁静幽深的境地;领略、享受那种静态之美。又当读到“千百成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文句时,我们又似乎感觉到那里两岸山峰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读着读着,我们觉得自
己仿佛也徜徉于山水之间,恬淡超逸的心境脱颖而出。此时此刻,学生沉醉在一种和谐宁静的境界,山水与我交融为一,神与物游,整个身心获得怡情欢愉的享受。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全篇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而这种朦胧而又隽永的情绪却是透过对月色下的荷塘中和荷塘上的月色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来的。文中有一段韵味隽永的文字:“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当人们读到这段文字时,凭借语言的中介就会把间接形象具体地显现于自己的脑海:“一幅光影相间,淡雅朦胧,明暗相宜的月下美景,并感觉出景物中寓寄着一种至情至深的意境。正是在这个特定的景情之中,触发了我们的情感,激起活跃的想象;仿佛隐约听到小提琴演奏的美妙旋律,琴声飘忽不定;也仿佛感觉到月光与荷叶也颤动起来,但颤动又不十分分明。此时此刻,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喜悦和满足,感到一股心灵的震颤。”这是对《荷塘月色》进行欣赏阅读所获得的审美享受的粗线描述。这正是作家的创作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一例。
阅读教学时采用高低起伏的旋律:或轻松舒缓,如朱自清的《春》;或激越豪壮,如吴晗的《谈骨气》;或沉稳缓慢,如郑愁予的《雨说》等。总之,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旋律和节奏,
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富有节奏美的语言,把文章的思想情感和内容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才可以引起强烈的美感效应。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朗读、默读、轻读、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关键是教师如何运用好这些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句子包含的感情的理解。
三、情从写中生
现行的教材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常都有3至4篇课文的课后作业中要求写一段话或是一篇短文,如何让这些练习发挥作用呢?关键是我们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好引导,让他们有事可说,有物可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例如,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对孔乙己前后到咸亨酒店喝酒时“排出”、“摸出”等动态语言以及他受看客们嘲笑时,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变”的神态变化,教师除了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之外,还可以适当配合运用恰切、准确的表情动作,入木三分地将孔乙己那种既令人憎恶,又使人同情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恰当运用“充满怜爱和深情”的眼神,无疑会让学生沉浸在父子之间相怜相爱的情感之中,从而形象地感知作品所表达的细腻而动人的父子之情。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课堂练笔,情真意切,真挚感人,观察细致入微。通过写作训练,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进行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和情感训练。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魅力,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纯粹的传授知识和技巧的弊端,使学生充分享受语文教材的节奏美、形象美、韵律美、框架美,让学生通过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和文字表达,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