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学习对人类发展来说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对于学生群体,学习更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行为。在心理学领域,对“学习”这一概念的研究不仅仅关注学习本身,更关注学习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如果来通过相应的心理机制获得和塑造,即“学会学习” 。

关于学习的定义,普遍认为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对于学生群体,学习概念就局限为人作为社会人,在社会环境当中如何通过改变自身的心理行为方式来适应变化的内外环境。所以“改变”进而“适应” 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产物即“改变” “适应”中产生新的经验,就是学习的成果。

一、学习的心理学范式

1.学习的联结观

联结观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属于行为主义学派,重点关注人的行为的发生和改变。联结观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建立起来的联结。学习就是要建立条件刺激与

行为的联结过程。这个过程会借由强化这个中介变量加快联结进程,即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学生取得成绩进步,家长提供了所需要的奖励,学生为了持续获得奖励,就会自发的持续保持成绩进步,进而形成一个学习的循环机制。

联结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范式:“学习-强化-再学习”,在行为模式下强化使行为重复出现,进而内化为个体的习惯或自主行为倾向,那么学习的目的就实现了。但是,在联结观关注行为的改变和发生的观点下,也要关注学习的主体人的角色。人拥有复杂的心理行为状态,不同的强化条件、强化条件给予人、学习情境、学习主体等复杂的多样因素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学习的认知观观隶属于心理学的认知学派,重点关注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性作用。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是人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建构图式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外部信息的刺激,同时也要考量学习主体大脑中和外部信息相关的已有认知结构。

认知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联结观对人作为学习主体的忽略。认知观提供的是基于人的学习范式:“理解、内化” 所以在学习的认知机制上,更应该去关注如何从人的完整发展、提高的角度去影响学习效果。

二、学习行为的获得和提高

综上,学习行为的获得和提高就可以从行为改变、人的改变两种途径着手。

1.记忆

记忆是人大脑的产物,是人脑对信息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学习能够发生和完成的基本机能。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说,学习的过程是对外界信息获取、储存、提取的过程,而记忆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储存、提取的过程。所以,学习的效果必须依赖于有机体记忆的水平。

记忆是会发生遗忘的。遗忘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遵循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所以提高记忆水平根本上是去减少遗忘的发生。首先可以采用重复记忆的方法在遗忘大量发生前,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遗忘发生的程度。其次采用意义记忆的方法,加前后学知识和先学知识之前的联结以及新学知识和识记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联结,降低遗忘发生的程度。

2.策略学习策略可以看作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掌握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所以学习策略本身就是关于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知识系统。学习策略作为知识,是学习的对象。所以学习策略的掌握遵循所有学习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策略是经验型知识,包括认知

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者可以通过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模式再认等的学习掌握认知策略。通过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对计划、控制、自我调节等的学习掌握元认知策略。通过对时间、学习环境、努力、学业求助等的学习掌握资源管理策略。

3.动机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动机表现为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所以,可以以学习动机为中介,强化学习者和学习行为之间的联结。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呈现倒U 曲线。低水平动机无法良好的建立刺激和行为之间的联结,过高水平的动机又会引起人的高压力体验或消极情绪体验等,均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只有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才是提高学习行为的有效措施。

三、知识和学习的反思探讨学习的概念或机制,知识作为学习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不能忽略的。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机制来看,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关系的知识,反映的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系列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步骤,反映的是“怎么做”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机制也势必不同。

陈述性知识表现为符号、概念、命题等。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更注重强调符号、概念、命题等信息如何能够更好的被学习者捕捉,即信息的获得和储存。程序性知识表现为方法、策略、操作步骤等。因此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机制会更注重信息的提取和使用。

对学生群体来说,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综合于其所需要获得的各种经验当中。如在数学学习中,1-10 的数字概念的学习属陈述性学习的范畴,数字间的加减运算又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范畴。那么,学生群体“学会学习”就要去共同关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双重学习机制了。只有同时掌握客观事物“是什么” 、客观事物“怎么做”的双重规律才能走上学习、学会学习的正确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