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思路(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全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280 230 70 3 3 3 3 4500 3000 3000 2000 100 75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根据《路线》(2006年)规范规定. ①交通量小于300pcu/h,匝道长度小于500米,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cu/h 但小于1200pcu/h,匝道长度小于300米,应采用单车道. ②交通量小于300pcu/h,匝道长度大于500米,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pcu/h 但小于1200pcu/h,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300米,应考虑超车之需而采用双车道. ④单向双车道匝道按单车道出入口与主线相接.
线之间车流平稳汇入和流出角度考虑的,是主要指标, 是确保安全的指标,但多数指标规范规定的值比较大, 有一些指标属于好中求好指标.
设计速度 (km/h)
最小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
(m)
最小值
最小竖曲线半 径 (m)
凸形 凹形
一般值 最小值 一般值 最小值
最大纵坡
一般值
(%)
最大值
120 2000 1500 45000 23000 16000 12000
山区公路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林宣财 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2014年10月18日于成都
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
一、山区特点及设计要点 二、路线总体设计目标 三、路线总体设计疑难问题及设计思路 四、要做好路线总体设计必须加强对设计深度的要求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专题) 六、合理掌握运用技术指标(专题) 七、连续长大纵坡有关安全问题与重大路线方案的研究(专题) 八、审查咨询常见问题(专题)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主要内容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二)宜尽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或演变型 . (三)单喇叭A型与单喇叭B型的采用 . (四)单喇叭型互通立交方案布设技巧 . (五)服务区方案布设技巧 .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1、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互通区主线平纵面指标规范规定是从保证匝道与主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二)宜尽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或演变型
面对复杂地形 需要布设技巧
1、主线与匝道相协调 2、加长减速车道长度 3、提前分离流出匝道 4、合适交叉角度 5、匝道采用曲线连接 6、线形技术指标与地形协调 7、收费站与收费站房错开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三)单喇叭A型与单喇叭B型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4、集散车道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二)宜尽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或演变型
尽量采用单喇叭型方案的理由
1、山区道路交通量一般都较小,A型或B型均满足交通需求; 2、单喇叭型线形布设灵活性强,适应复杂地形; 3、立交形式简单,工程规模较小; 4、交通流清晰,不易误行,没有交织,仅一处平交; 5、收费站一处,便于管理.
3 3
(% ) 入口匝道
上坡 下坡
4 5
4 5
4 5
3 4
3 4
3 3
最小竖曲 线半径
(m )
凸形 凹形
一般值 500 700 900 1600 2000 3500 极限值 250 350 450 800 1400 2000 一般值 400 700 900 1400 1500 2000 极限值 300 350 450 700 1000 1500
2 2
100 1500 1000 25000 15000 12000 8000 Nhomakorabea2 3(2)
80 1100 700 12000 6000 8000 4000
3 4(3.5)
60 500 350 6000 3000 4000 2000 4.5(4) 5.5(4.5)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2、匝道平纵面指标的采用
设计速度(km/h )
30 35 40 50 60
70
最小平曲线半径(m )
一般值 极限值
30 25
40 35
60 50
100 150 80 120
210 170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 )
25 30 35 40 50
60
最大纵坡 出口匝道
上坡 下坡
5 4
5 4
5 4
4 3
4 3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三)单喇叭型立交方案布设技巧
哪条是被 交叉道路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二)单喇叭A型与单喇叭B型的采用
①与交通量关系较小 ②与地形条件关系大 ③与工程规模关系大
大桥
安全 功能 经济 舒适
A型:安全、功能、经济、舒适
B 型:安全、功能、经济
采用B型主要考虑大桥影响 安全、功能、经济
1、预测交通量绝对值较大,两个方向相差又较大,才考虑采用B型; 2、受地形地物限制不得已才考虑采用B型.
竖曲线最小长度(m )
一般值 极限值
30 25
35 30
40 35
60 70 40 50
90 60
1、单喇叭型互通以环形匝道平面半径大小确定匝道设计速度,一般情况 设计速度采用40Km/h,受条件限制A型设计速度可采用35Km/h.
2、预测交通量较大时设计速度可采用50Km/h. 3、枢纽互通立交一般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Km/h,主要匝道一般采用 60Km/h或80Km/h,也有采用70Km/h.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五、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布设技巧
(一)互通立交设计标准的掌握 3、匝道路基宽度的采用
安全 功能 经济 舒适
1、根据《路线》(2006年)规范规定,交通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双车道匝 道,交通量较大方向可能决定了必须采用B型喇叭. 2、单喇叭互通立交可不考虑“超车之需”,尽量采用单车道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