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团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 基本的3类水团。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 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 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 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 32.0‰)、海水混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 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 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 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 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温度约 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 由于增温降盐作用,黄海中央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高温(25~28℃)、低盐(31.0~32.0‰)水,厚 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6~12℃)、高盐 (31.6~33.0‰)水,称为“黄海底层冷水”(习惯上称 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
海浪

北部一般以风浪为主,南部则多见涌浪。从9 月至翌年4月,北部多西北浪或北浪,南部以北浪 为主。6~8月,北部多东南浪或南浪,南部以南 浪为主。风浪秋冬两季最大,浪高常有2.0~6.0 米;当强大寒潮过境时、浪高有时达3.5~8.5米。 春、夏季风浪稍小,一般为0.4~1.2米。如有台 风过境,浪高则可达6.1~8.5米。夏季台风来临 时在南黄海西部沿岸曾观测到 8.5米的波高。大 浪区出现在成山角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黄海的涌 浪,夏、秋季大于冬季,浪高一般多为0.1~1.2 米,受台风侵袭时,可出现2.0~6.0米的涌浪。
北黄海(指海州湾以北)中央略偏东处,有一狭长的水下
洼地(亦称黄海槽) ,自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深度自南向北逐渐变浅。洼地 东面地势较陡,西面较平缓。北部从鸭绿江口到大同江口 之间的海底,分布着大片呈东北走向的潮流脊,构成黄海 北部海底地貌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是由于此处潮差大、潮 流急,致使海底沙滩在潮流冲刷下形成与潮流平行的“潮 流脊”。在北纬38°以南的黄海两侧,还分布有宽广的水 下阶地。西侧比较完整,东侧受到切割,分布的深度不一 致。黄海南部的海底发育着大型潮流脊群。它们是在古黄 河——古长江复合三角洲的基础上,经潮流的长期冲刷塑 造而成的。苏北沿岸潮流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 约90公里,由70
水文特征 -环流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层 流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风季节,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 多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见东海中图 3)。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为“对马暖流 西分支”),它大致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过25厘 米/秒)。它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北上途 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 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近岸局部性 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盐(冬季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流速小于25厘米/秒。 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绕过成山 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向南下,在长江口北(约北纬32°~33°附近)转向 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附近。这支沿岸流在山东半 岛北岸一带流幅较宽,夏季最宽时可达50余公里。在成山角一带,流幅变窄,流速增 大,越过成山角后流速剧减,而自海州湾往南,流速又渐增,至北纬34°附近,增至 25厘米/秒左右。黄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区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附近。 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基本流向终年比较稳定,流速皆有夏弱冬强的变化。黄 海暖流及其余脉北上,而黄海沿岸流南下,形成气旋式的流动。夏季,特别是在北黄 海,此气旋式的流动因黄海冷水团密度环流的出现而趋于封闭。与此同时,黄海环流 的流速也得到加强。
黄海
wk.baidu.com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 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 汉江、淮河等,主要沿海城市有大连、丹 东、天津、汉城、青岛、烟台、连云港等。
基本资料

黄海(the Yellow Sea,汉语拼音Huang Hai,朝鲜语作瓖), 在朝鲜半岛被称为“西海”西太平洋地边缘海,全部为大陆架所占地 浅海,它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东邻朝鲜 半岛。 中国的主要河流,如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 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黄海,因河水携带泥沙过多,使近海水呈黄色 而得名。 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至中国长江口一线是黄海和东 海的分界线。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大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渤海的 分界线。主要海湾有西朝鲜湾和中国的海洲湾、胶洲湾,并由济州海 峡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黄 海东部和西部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山东半岛为港湾式沙质海岸,江 苏北部沿岸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主要岛屿有长山列岛以及朝鲜半岛 西岸的一些岛。
黄海资源 -生物资源
黄海的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
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在增 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 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 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新过渡的消衰 期。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 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 团有南、北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 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 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位于北纬35°30′~36°45′、 东经124°以西区域;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 团所盘踞的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环 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20~30厘米/秒,出现在 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 南黄海高盐水,也称黄海暖流水,位于黄海东南部,是伸入黄海 的对马暖流高盐水与黄海中央水团混合形成的。冬季,呈现为高温高 盐特征。夏季,由于层化和上层中央水的扩展,上层消失,下层仍然 位于黄海的东南部,保持着冬季的特征。
气候条件

受季风影响,黄海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暖潮湿。10月至翌年 3月,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6~7米/秒;南部多 北风,平均风速为8~9米/秒。 常有冷空气或寒潮入侵、强冷空气能 使黄海沿岸气温下降10~15℃。4月为季风交替季节,风向不稳定。 5月,偏南季风开始出现。6~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平均风速5~6 米/秒。常受来自东海北上的台风侵袭,大风主要随台风而产生。黄海 海区6级(10.8~13.8米/秒)以上的大风,四季都有出现,但以冬季 强度大,春季次数多。大风区多位于渤海海峡至山东半岛顶端成山角 一带、千里岩和济州岛等附近海域。 黄海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月最高, 平均气温全海区25~27℃。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 500毫米;6~8月为雨季,降水量可占全年的一半。冬、春季和夏初, 沿岸多海雾,尤以7月最多。黄海西部成山角至小麦岛,北部大鹿岛 到大连,东部从鸭绿江口、江华湾到济州岛附近沿岸海域为多雾区。 其中成山角年均雾日为83天,最多一年达96天,最长连续雾日有长达 27天的记录,有“雾窟”之称。
温度和盐度

黄海的温度和盐度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由南向北,由海区中央向 近岸,温度和盐度都几乎均匀地降低。海区东南部,表层 年平均温度为17℃,盐度通常大于32.0;北部鸭绿江口, 表层年平均温度小于12℃,盐度一般小于28.0‰,为全海 区盐度最低的区域。冬季,随着黄海暖流势力加强,高温 高盐水舌一直伸入黄海北部,温度和盐度水平梯度较大, 近岸区域温度和盐度较低(温度0~5℃,盐度31.0~ 33.0‰),中部较高(温度4~10℃,盐度32.0~ 34.0‰),济州岛附近最高(温度10~15℃,盐度 >34.0‰)。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均匀一致。 夏季,上层水的温度升至最高,全区盐度普遍降低。表层 水温南部略高于北部;近岸区域,如济州岛木浦、仁川、 成山角和江苏北部沿岸多出现孤立的弱低温区(23~ 26℃)。表层盐度,中部约为31.0‰,鸭绿江口和长江口 外形成低盐(盐度值分别为<23.0‰,<5.0‰)水舌,后 者可影响到南黄海西南部。
黄海是中国近海温跃层最强而盐跃层最弱的区域。温跃层
主要是由于海面增温和风混合造成的季节性跃层(也称 “第一类跃层”),有时也出现“双跃层”现象。而盐跃 层主要是由两种温盐性质不同的水团叠置形成的,即“第 二类跃层”。黄海的温跃层,4~5月开始普遍出现,跃层 深度多在 5~15米之间,厚度大部分小于15米;6月以后, 它的强度和范围逐步增大,至7~8月,达到最强,系统明 显,深度最浅(一般小于10米),厚度最小;9月以后开 始衰退,到11月则基本上消失。跃层持续时间达8个月。 强温跃层区位于北黄海中部和青岛外海,最强盛时中心区 域最大强度每米分别为1.28℃和1.80℃。强盐跃层区出现 在长江冲淡水区和鸭绿江口外,中心值盐度每米为0.5左 右。

中国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之中,其顶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
山串之间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黄海是指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 面积约为8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 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 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南黄 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 米。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黄海的水 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比 较低,为32‰。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 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黄海渔场名闻遐迩。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的拖网 渔船均来此开发丰富的水底鱼类资源。黄海上的中国重要 港口城市有大连、青岛、烟台、连云港、南通 、盐城等。 还有韩国的仁川及朝鲜的南浦。 多个大小沙体组成,并以弶港为顶端向外呈辐射状分 布。南部有一系列小岩礁,如苏岩礁、鸭礁、虎皮礁等。
潮汐和潮流

自南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波与山东半岛南岸和黄海北部大陆反射 回来的潮波互相干涉,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两个逆时针向 旋转的潮波系统。无潮点分别位于成山角以东和海州湾外。黄海大部 分区域为规则半日潮,只有成山角以东至朝鲜大青岛一带和海州湾以 东一片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东部大于西部。东部(朝鲜半岛 西岸)潮差一般为4~8米,仁川港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10米,是世界 闻名的大潮差区之一。西部(中国大陆沿岸)潮差一般为2~4米,成 山角附近,潮差尚不到2米,为黄海潮差最小的区域。但江苏沿海, 弶港至小洋口一带海域,潮差较大,平均潮差可达3.9米以上;最大 可能潮差,在小洋口近海达6.7米,长沙港北为8.4米。 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等处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外,其他区 域为规则半日潮流。流速东部大于西部。强潮流区位于朝鲜半岛西端 的一些水道,曾观测到最大流速为4.8米/秒;其次为西北部的老铁山 水道,最大流速达2.5米/秒以上。吕泗、小洋口及斗龙港以南水域, 潮流亦较强,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可达2.6米/秒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