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放射性污染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①放置衰变法:水量较少,所含放射性核素
属低水平且寿命较短的废液,可贮进备有盖板, 无渗透容器中,
②稀释排放法 ③化学沉淀法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如Ra的衰变体Rn为气态物,其可在大气中逸散,而此物的衰变体Po 为固态,易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进入人体后在肺器官沉积。 • ⑥放射性活度只能通过自然衰变而减弱。
17
• ㈡放射性污染来源主要有:
• ①核工业产生的“三废” • ②意外事故 • ③核试验 • ④同位素的应用
18
㈢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 ㈠放射性污染之所以为人们关注,主要是由于有以下特征:
• ①绝大多数放射性核素毒性,按致毒物本身重量计算,均远高于一般 的化学毒物。
• ②按辐射损伤产生的效应,可能影响遗传给后代带来隐患。 • ③放射剂量的大小只有辐射探测仪器方可探测,非人的感觉器官所能
知晓。 • ④射线的辐射具有穿透性,特别是γ射线可穿过一定厚度的屏障层。 • ⑤放射性核素具有蜕变的能力。当形态变化时,可使污染范围扩散。
这一发现为核反应堆的建造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1940年,美国科学家西博格等人发现了超铀元素镎(Np)和钚(Pu)。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于美国建 成。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受控链式重核裂变反应,标志着原子能时 代的开始。
9
• ㈡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 全球第一座核电站于1954年在前苏联投入运行,历经50余年的发展, 目前核电已经列为世界能源重大支柱之一,已有440余座核动力装置在 运行,其装机容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
1
• 切诺贝利核污染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 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 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 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 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 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辐射污染。
15
• ③采用热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环境中固体物样品。如,大气尘埃、气 溶胶、植物样本、土壤中悬浮物的痕迹化学元素的作用和影响。
• ④在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污染趋势预测等方面,利用核技术判 定污染物的来源与性质。例如,利用核素14C的半衰期判定古环境变 迁及地下水龄等。
16
Fra Baidu bibliotek
放射性污染物的特点、来源与防治对策
1.51 1.43 1.01
12
13
14
• ㈢核辐射技术在环保和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 在环境保护和三废处理领域中,核辐射技术的应用也有广阔的前景。 • ①利用高能射线和物质间的作用,利用分子或原子的电离和激发,使
物质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变化,导致物质的溶解、聚合、交 联或改性,可处理用普通方法难以解决的解毒、降解或脱色去污等问 题。 • ②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以测定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运移规 律;污染物在生物链中的运移规律;污染物在治理过程中的去污机理 研究;以及全方位跟踪农药和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施加、吸收、 转移、降解和积累等过程研究等。
2
3
4
5
6
7
核能原理
㈠放射性的发现与发展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在高真空放电管发现了X射线; 1898年波兰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钍(Th)的化合物有射线放出,并在当
年相继发现钋(Po)和镭(Ra)。 这些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开创了人类认识放射性现象的先河。 射线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⑴α射线:其本质是氦的原子核,具有高速运动的α 粒子。穿透作用弱,
• 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 ①能量高、耗料少、地区适应性强。据估算,1㎏238U的原子核全部分
裂后产生的热量相当于2500t优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一座百万千瓦的 热电厂,每年需供(3~4)×106t煤;但若使3%的低浓铀,每年只需要 换料一次,耗用燃料仅30t。 • ②在发电同时,还产生新的核燃料。核燃料中所含的238U不能如235U受 热中子照射发生裂变,但在吸收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可转化为可 裂变的239Pu。该新生物质经过回收,可以作核燃料使用,因此具有再 生性可持续供给的功能
• 根据官方估计,发生事故后的反应炉内大约还有95%的燃料(180公 吨),该批燃料的总放射性达约1800万Ci(670 PBq)。 现时残留在 内的放射性物质已经硬化成陶瓷状物质。它们主要在事故发生初期时, 反应堆的核心碎片能在反应炉内四处流窜,并且和其他灰尘和熔岩状 的“燃料覆盖物质”(fuel-containing materials, FCM)构成。现时 仍不能够确定这些陶瓷状物质何时会延缓释放放射性物质。
10
• ③安全可靠而且清洁。
核电站和燃煤电站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种类
居民受到的辐射量
10-5Sv·a-1 10-5Sv·(kW·h)-1
SO2排量/kt·a-1
NOx排量 /kt·a-1
烟灰某物 /kt·a-1
采矿面积 /666m2·a-1
燃煤电厂 4.75 3.52×10-12 46~127.5 26.25~30 3.5
压水堆核电 站
1.80
1.20×10-12
0
0
0
1210 30~42
11
• ④总体费用较低,资源利用合理。
国外核电与煤电的比较
法国
比利 时
瑞典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全国发电总量中 核电占的比重/%
64.8
57.8
42.3
31.2
25
19.3 15.5
煤电与核电成本 比
1.75
1.39
1.33
1.64
电离作用强。 ⑵Β射线:它是一种电子流。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但电离作用较之弱。 ⑶γ射线:它是波长在10-8㎝以下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很强。
8
放射性物质在本身转变过程中,并非同时放出三种射线,多数仅放出 一种,至多二种。 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等人在用中子照射铀元素的研究中发现了原 子核裂变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