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
班级:2015级本科护理学专业1班姓名:姜涛学号:018 指导老师:蒋典
【摘要】阐述了急诊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现状及压力源的概念,综述了急诊科护士压
力来源的因素,总结分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护理管理者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
急诊护士队伍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策
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险。不同科室的护士压力有所区别,风险越高压力越大,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急、繁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及不规律性。而急诊科护士承担着自身安全和医疗安全双重风险,可见,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士而言,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更大[1-2]。此外,据曹露洋[2]的研究,在急诊科护士中,有中重度压力的护士比例为64.78%,这同样说明急诊科护士压力普遍较大。现就关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对策的因素分析综述如下。
1.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
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
张性反应状态,包括刺激、认知评价和反应3个环节[3]。而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
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3],据其性质可以将压力源分为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护理工作压力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需求与护士的生理、
心理状态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4],其压力来源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
均有可能。短期轻度的压力具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可以使人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提高注
意力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而长期高度的压力则可能使护士出现工作满意度下降、出现职业倦怠,最终导致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急诊护士离职率增加,护理
人才流失。
2.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1急诊科工作强度大
现代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的第一线,集急、危、重患者抢救于一体,急诊的工作性
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患者量无法预料,急诊科护士工作量不定,导致护士经常面临超负
荷工作,Adriaenssens J[5]等对荷兰 15 家综合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负荷进行研究发现急诊
科护士压力相比其他科室护士高。急诊科护士人员编制有限,在孙玉珍[6]等人的研究中发
现急诊科由于护士分工不合理,管理模式陈旧等原因,使得急诊科存在人才浪费与人才短
缺的矛盾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急诊科的护士更是严重缺编,尤其是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
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时,急诊科护士更是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皆处于疲劳
状态。据苏婷婷[7]的研究显示,急诊科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是急诊科护士压力大的主
要原因。吕君[8]等人研究发现,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不只局限于院内急救,还要照顾院内一
般急救患者、留观室患者以及承担院前急救工作,因此工作量大成为急诊科护士压力主要
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患者就医要求也随着
提高,一些基层医院的患者都往三甲医院转运,造成大医院的工作量加大,也是造成急诊
科护士工作负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9]。
2.2护患关系紧张
急诊病人大多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患者家属期望高,情绪紧张、容易激动,言语和行为不受理智控制。急诊科护士如果一味忙于抢救患者却没有及时满足患者家属或
别的患者的要求,并且也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那么患
者及其家属就可能产生不满,将怨气发泄到护士身上[10],对急诊护士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导致医疗事件升级[11]。陈凌[12]等人的研究指出,
急诊科是职场暴力频发的科室之一,在余婷[13]等人的研究中显示急诊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
暴力主要形式是辱骂和威胁等语言暴力,而在陈锦霞等人[14]的研究中语言暴力排在急诊护
士压力源第三位,Kowalenko T[15]等通过对6家医院急诊工作人员暴力事件进行研究,结
果发现213 名急诊工作人员在9个月内遭受827次暴力事件,其中护士的安全感低于医师,由此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压力的增加,更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及离职
率增加 [16]。
2.3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
急诊患者就诊时间通常无规律可寻,且病情较重大多处于休克、大出血等濒危状态,
需要急诊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抢救患者,由于急诊患者身体机能正处在十
分脆弱状态因此护士在抢救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另
一方面,由于患者病情的紧急性,在投入抢救前急诊科护士往往来不及对患者进行一般评
估因此很大程度上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传染病等既往病史或者做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由
此导致急诊科存在的职业危险性高于其他科室。据王玉莲[17]调查发现,在百名急诊科护士
中有97.0%的护士在工作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另外,急诊病人较其他科室病人而言病情专
科性没那么强,急诊科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病人,相比于临床科室具有跨专业、多
病种、病情快速多变的特点。因此要求急诊科护士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科理论、实践知识,
同时具备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紧急程度的技能,并能给予病情复杂多变患者针对性的措施。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急诊科护士在校期间并未系统的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 [12],且我国目前
护理人员学历整体不高,疾病种类的日益发展与自身综合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增加了护士
的压力。
2.4获得社会支持不足
社会支持是指个人感受到的情感或实际给予自己的帮助的总称 ,包括主观支持、客观
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 3个维度[18]。雷望安[18]等对上海市某一医院的82名急诊科护士进
行调查发现社会支持总得分占满分的46.36%,中等偏下水平,说明急诊科护士的社会支持
度存在不足。护士群体主要为女性,不仅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妻子、母亲的角色,而由于急诊科工作量的超负荷使得急诊科护士对家庭的照顾相对较少,获得家庭方面的支
持不足。护理和医疗同样重要,但护士的社会地位又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把护理与“服务”概念融为一体,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对于医院管理层
来讲,也普遍认为护士处于辅助地位,对护士外出学术交流机会及工作的支配自由度和决策则有很多限制,获得医院及社会方面的支持不足[12]。曾淑贤[19]等研究认为护士压力和社
会支持呈负相关,可见,社会支持不足也是急诊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之一。
2.5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
急诊科收治对象多为病情危重且疾病进展速度变化快的患者,死亡率较一般临床科室
相对较高,濒死以及患者的离世会对急诊科护士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对突然失去亲人的
打击及悲伤的感受,都可能使急诊科护士精神极度紧张。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
状态的个体极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由此便构成了压力,导致急诊科护士产生身心疾病[20]。在武郧[21]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调查所在地区急诊科护士中74.22% 的护士存在焦虑,75.78% 的护士存在抑郁,高于全国常模。这提示急诊科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的高低也是
影响急诊科护士压力感受的主要因素。
3.相应对策
3.1针对实际情况弹性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