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竞赛试题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

院感竞赛试题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
院感竞赛试题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7题)

1、环境表面清洁是指( B )。

A 消除环境表面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B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C 消除环境表面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D 以上都不是

2、A0值是指评价( B )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A 干热消毒

B 湿热消毒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3、 A0值是指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时,温度相当于()的时间(秒)。( C )

A 10K 70℃

B 20K 80℃

C 10K 80℃

D 30K 80℃

4、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是指( B )

A 低度风险区域

B 中度风险区域

C 重度风险区域

D 高度风险区域

5、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是指( D )。

B 中度风险区域

C 重度风险区域

D 高度风险区域

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 D )。

A 由上而下

B 由里到外

C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 以上都是

7、以下属于中水平消毒剂是( D )

A 过氧化氢

B 季胺盐类

C 二氧化氯

D 醇类

二、多项选择(6题)

1、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AC)

A 建筑物内部表面

B 工作人员手

C 医疗器械设备表面

D 以上都是

2、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 ABD )。

A 低度风险区域

B 中度风险区域

D 高度风险区域

3、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 ABC )。

A 由上而下

B 由里到外

C 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D 以上都不是

4、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有(ABC)

A 目测法

B 化学法

C 微生物法

D 以上都不是

5、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中的化学法包括(ABC)

A 荧光标记法

B 荧光粉迹法

C ATP法

D 以上都不是

6、以下属于高水平消毒剂是( BCD )

A 碘类

B 含氯消毒剂

C 二氧化氯

D 过氧乙酸

三、填空题(18题)

1、污点清洁与消毒是指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

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2、A0值是指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 600 )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隔断防护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4、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5、清洁与消毒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

7、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8、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9、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10、低度、中度和高度风险区域的环境清洁等级分类为(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

11、中度风险区域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12、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13、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14、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15、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有(目测法)、(化学法)、(微生物法)。

16、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中的化学法包括(荧光标记法)、(荧光粉迹法)、(ATP

法)。

17、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

18、环境表面清洁是指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四、判断题(12题)

1、环境表面清洁是指消除环境表面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2、A0值是指评价干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3、A0值是指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70℃的时间(秒)。(×)

4、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

5、中度风险区域是指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6、中度风险区域是指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

7、清洁与消毒应遵循先消毒再清洁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8、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9、清洁工具无需分区使用,不实行颜色标记。(×)

10、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消毒剂为主。(×)

11、中度风险区域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2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

12、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无需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五、简答题(2题)

1、什么是污点清洁与消毒

答: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2、医疗机构在哪种情况下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答:(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