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的形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
2
3 45
B C
D
E
气
油
水
系列圈闭中油气差异聚集过程示意图
第一节 圈闭类型划分与油气聚集
差异聚集原理可简述为:在油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含 水的储集层后,沿着一定的路线(由溢出点所控制)向储集层的 上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将被油气所充满, 其结果使天然气分布于系列圈闭底部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 向上倾方向的圈闭中依次为油气藏、纯油藏和空圈闭。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油气成藏要素 地壳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 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油气源岩 盆地沉降埋藏史—形成巨厚的沉积物。 盆地热演化史—烃源岩的成熟度。 古气候—有机质的丰度。 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盖层:排替压力高。 油气运移:油气二次运移的最终结果形成油气藏。 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 储集层内和不整合面—以侧向运移为主。 圈闭:圈闭的大小(规模)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 油气藏保存条件 :油气藏形成后,是否受构造运动的影 响遭受破坏。
能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沉积盆地具有: 生油坳陷且分布面积较大 排烃效率沉积速率高,沉积历史较长。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生储盖组合:地层剖面中,紧密相邻的生油层、储集层和 盖层有规律的组合。
油气勘探的实践证明,生、储、盖层密切配合,是形成油气 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中 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 度又能保证运移到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据生、储、盖 岩层的接触关系,将生储盖组合分为二大类: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的纵向分布特征:
在盆地的发育过程中,构造旋回的开始阶段形成上覆型组 合;之后,旋回性下降运动可以形成互层式组合;在稳定下降 阶段的高峰期,是最大的水侵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泥质生油 岩,储集层不发育,形成封闭式;在盆地回返上升期,即海退 期,以互层型为主,之后形成下伏式。显而易见,在盆地相对 稳定沉降阶段的最大水侵期前后,是形成良好生储盖组合的主 要时期。即随着盆地的发展,生储盖组合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是:上覆型-互层型-封闭型-互层型-下伏型。
第一节 圈闭类型划分与油气聚集
影响差异聚集的主要地质因素: 运移路线上有另外的支流油气供给来源时,会打乱原来应 有的油气分布规律; 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作用随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形成次生气顶,可导致原生气顶的消失,影响到油气的分 布规律; 后期地壳运动造成圈闭条件的改变,使得油气进行重新 分配; 区域水动力条件、水压梯度的大小及水运动的方向直接 影响油气的分布规律。
本章提要
油气藏是石油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本 章在学习了圈闭和油气藏概念的基础上,系 统地阐明了形成油气成藏必备的地质要素及 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科学的 分析了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和油气聚集模式, 并介绍了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的新方法。
第一节 圈闭类型划分与油气聚集
二.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 聚集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充足的油气源、有利的 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一.充足的油气源 一个含油气区油气量生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 条件:
烃源岩的规模与质量() 生烃凹陷面积 烃源岩厚度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类型 有机质熟度
我国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都以优质的、充足的油气来源为 基础。根据优质丰度、类型、生烃量及岩相古地理条件,将油 源区分为五类。
生、储、盖组合的平面分布特征:
生储盖组合在空间上位于坳陷油源区一般为封闭型,向岸方 向砂体增加,递变为互层型和侧变型。但在碳酸盐岩地区,可 在沿岸地带形成封闭型、互层型和侧变型。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大容积有效圈闭 有效圈闭:已聚集了油气,形成油气藏的圈闭。
大容积有效圈闭是形成大油 气藏的基本条件,大容积圈闭 是指圈闭具有较大的闭合面积, 闭合高度、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和有效孔隙度。油层的有效孔 隙度一般应大于20%。形成巨 大型油气藏有效圈闭应具备以 下条件: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烃源岩的排烃条件 烃源岩的单层厚度(砂岩厚度百分比介于20~60%,砂 岩单层厚度10~15m,泥岩单层厚度30~40m) 烃源岩层系的岩性组合(生油岩与储集岩的接触面积) 烃源岩排烃机理 有利的运移条件 盆地的构造格局是控制油气运移最重要的地质因素; 凹中古隆起、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 油气运移通道和优势输导体系的存在也控制着油气的运 移方向;
单一圈闭的油气藏常见的是 背斜圈闭和岩性圈闭。在静水 条件下,油气首先在背斜的高 部位聚集起来,然后,在低部 位聚集,直到充满整个圈闭。 而且,圈闭中的油、气和水是 按比重分异的,由圈闭的顶部 向下依次聚集的是天然气、石 油和水。
第一节 圈闭类型划分与油气聚集
三.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聚集
在含油气盆地中,成带、成群分布的圈闭,即为系列圈闭。 位于生油凹陷附近的系列圈闭易产生差异聚集。
油气差异聚集得以发生,必须具备以下四点基本条件:
区域倾斜背景上存在相互连通的系列圈闭,且溢出点向上 倾方向递增;
系列圈闭区域倾斜的下倾方向存有丰富的油源区;
系列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使油气能在较大范 围内作区域性运移;
储集层中充满地下水,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可以指明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路线,为我 们选择勘探对象提供某种依据。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连续生储盖组合:三者存在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单位中,包括 上覆型、下伏型、互层型、侧变型和封闭型。
不连续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不连续,两者 之间是由不整合面或断层面相沟通,包括不整合和断裂型二种。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评价生、储、盖组合条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生储盖层的最佳组合形式。最好的组合形式是互层型、 侧变型和不整合型;其次是上覆型、下伏型和断层型;最差 的是封闭型。 2.生油层的最佳厚度,该厚度一般认为是30~50m,这 一厚度的生油岩排烃效率最高。 3.砂岩的最佳百分率,该百分率是20~50%,也可以 说是砂/页比率为0.25~1.0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