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灵菇栽培技术
123456
2004-04-29 09:47:23 访问次数:161 信息来源:京郊日报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排,侧面打2~3排。
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
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
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
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
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
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
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灭菌要彻底。
三、接种培养
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摄氏度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
接种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
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
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摄氏度,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
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摄氏度。
当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
五、及时采收、清理
当白灵菇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孢子散落,影响产量及质量。
一般每袋可产1个菇,每个菇的重量为150~250克,只出一潮菇,但经过进一步的管理可出两潮菇。
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污染。
摘要: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
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
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
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0%~15%,玉米麸皮5%~10%,其他微量元素适量,加水量130%~140%。
棉子壳、玉米心要新鲜、干燥,部分陈料一定要在阳光下暴晒;发霉的花生糠不能使用,要选用未经雨淋、新鲜的黄白色花生糠,注意不能太细。
三、拌料与装袋
(一)拌料。
先将1000公斤培养料掺和均匀,花生糠要围在料的四周,这样拌料时可使水不外溢。
然后,将所需药剂、营养剂等一次性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用小型水泵向料中冲泼,随即用铁锹或铲斗将培养料放入拌料机中拌匀,拌后堆闷发酵即可。
装袋前进行调料,保持pH值在8~9。
(二)发酵。
在前期栽培的,由于温度高,培养料要进行发酵;在后期栽培的,为赶时栽培,可不进行发酵直接栽培,在培养料中加入0.2%的抑菌剂,然后在夜间堆闷12个小时,让料吃透水且多余水份自然沥掉方可开始装袋。
(三)装袋。
采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一组3~4人,袋宁紧勿松。
有个别损坏的菌袋应及时用胶带贴住并缠绕一周。
装完袋后就地铺砖,将菌袋堆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垛,中间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垛盖好,四周用砖压紧。
四、灭菌与接种
灭菌时可采用常压土蒸锅,有条件的可采用常压卧式蒸汽锅炉,也可因陋就简用柴油桶焊接成蒸汽发生器。
点火后应大火猛攻,4小时内温度升至90℃时,将塑料薄膜的一角掀开,让蒸汽缓缓放出,注意不要放得太快,以气包能够上鼓为准。
待到气包上鼓、放上几块砖而砖不下陷时开始计时,发酵过的培养料灭菌12~15小时,未经过发酵但加抑菌剂的培养料灭菌8~10小时。
灭菌时间根据料的多少灵活掌握。
灭菌期间要根据水位计中水的多少及时从预热箱中向锅炉内加开水,要做到勤加少加,加水的同时要大火猛攻。
菌袋灭菌结束后在夜间闷12个小时,然后倒垛放入冷却室降温。
在前期栽培的,接种要用接种箱,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可用接种室或接种帐。
接种前用气雾消毒盒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手,以刚上色为准。
也可用消毒大王及金星消毒液等药剂消毒。
每瓶菌种可接10~15袋,温度适宜时接种,18~25天即可长满菌袋,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后45天可长满菌袋。
五、养菌与出菇
(一)养菌。
养菌期间最好是中温发菌,使料温保持在20℃~25℃,不要单看棚内的温度,还要看袋温,环境应尽量偏干,空气湿度保持在70%以下。
菌袋下要辅地膜,工人进棚要在
脚上套袋。
在后期栽培的,菌袋上还应加盖塑料薄膜以提高料温,尽可能不翻袋或少翻袋,并定期消毒。
烧菌的预防办法:垛要低,要留空隙,品字形摆放,杜绝像栽平菇那样大堆大叠。
(二)出菇。
出菇前要及时将菌袋归垛,要剔除白灵菇多余的子实体,每头只留一个。
要让子实体边长边挽口,不能像其他菇类那样一次性挽口或割掉袋口,否则很难出菇。
出菇期尽量少喷水,环境偏干些、温度低些,白灵菇才可长得又厚又大。